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一纸批文打开中韩“禁区”

一纸批文打开中韩“禁区”

2015-03-20

中国首任驻韩国大使张庭延在12月23日的《世界新闻报》上撰文回忆了中韩建交前的一段往事。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和韩国互不承认,没有任何交往。在韩国举行的国际活动,我们拒绝参加;在中国举行的国际活动,我们拒绝韩国派人入境与会。

在国际场合,中国外交官不与韩国外交官握手寒暄,中国代表出席国际会议,韩国代表发言时我代表退场。我们还拒绝与韩国进行直接贸易,而是经过香港或 第三国转口。当时被称为“南朝鲜”的韩国,与南非、以色列一起,被视为外交上的“三个禁区”。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后,“禁区”能否突破,如何突破,就成为摆在外交人员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大约1981年,中国篮球队在加拿大某个城市与韩国篮球队举行比赛,按照国际惯例,比赛开始时两队队员入场,交换队旗和鲜花,之后进行比赛。但当时我们内部规定,不能与对方交换队旗,因为那上面有国旗,也不能接受对方的鲜花。中国队只好按照规定办,但是没想到,韩国队队员把手中的鲜花扔向了看台上的观众,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我们的队员处境十分尴尬。

几天后,一件批文送到外交部亚洲司,上面写着胡耀邦的批语,大意是:发生这样的事,很不正常,以后能不能避免,请研究。原来是一位有心的记者,看到比赛现场的情况,写了一份“内参”,提出自己的看法,胡耀邦写了批语。虽然是简单几行字,对于正在考虑与韩国松动关系的我们,分量却很重。

1982年,经过反复慎重研究后,外交部给中央送上了报告,提出松动与韩国关系的建议,得到批准。从1983年起,中韩之间开始了在国际多边活动中的交往。

1988年我们开始与韩国进行民间直接贸易,并于1990年双方互设了民间贸易办事处。这就成为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的前奏。

关键词: 批文 禁区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