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隐士也热心国事:功成、名遂、身退

隐士也热心国事:功成、名遂、身退

2015-03-20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这里说到了“肩吾”与“连叔”两个人。古人说这两个人都是得道之人。但是不是真有这么两个人,不可考。因为真正得道的人,大多都不留姓名的。所谓“合其光,同其尘”。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隐士。

中国过去有道之士,可以不出来干涉现实的事,但他非常热心,希望国家太平,希望老百姓过得好,宁可辅助一个人做到太平的时代,而自己不出来做官。等到天下太平了,成功了,他的影子也找不到了,他什么都不要。这就是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这一类的人非常多的。当然正面历史不大容易看到,从反面的历史上,可以看到很多,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这些人。

最有名的如明朝朱元璋开国的时候,能够把元朝打垮,当然中间是靠几个道家思想的隐士人物出力,正面站了出来的是刘伯温,背后不站出来,故意装疯卖傻,疯疯癫癫的人有好几个,如装疯的周颠,另一个是铁冠道人,这是著名的,这些人朱元璋都亲自为他们写过传记。正史不载,因为正史是儒家的人编的,他们觉得这些人太神奇了,这些资料都不写在正史中。尤其是周颠这个人更怪,既不是和尚,又不是道士,一个人疯来疯去的,与朱元璋的交情也非常好,每逢朱元璋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他突然出现了,告诉解决的办法。有一次朱元璋还测验他,周颠自己说不会死,朱元璋把他用蒸笼去蒸烤,结果蒸了半天,打开一看,他等于现在洗了一个土耳其浴,洗得一身好舒服。从此朱元璋告诉部下,不可对周颠怠慢,这是一个奇人。像这一类的人,也属于有名的隐士思想一流的人物。

那什么是隐士思想呢?比如说明知道时代不可以挽回了,那就不勉强去做,不作儒家思想的“中流砥柱”——人应有中流砥柱的气概,但能不能把水流挽回呢?这是不可能的,只可以为自己流传忠臣之名而已,对时代社会则无法真正有所贡献。道家说要“因应顺势”,这类人的做法,就形成了后世的隐士。

论语里面也有记载这些隐士的,在《微子第十八》里面,就记载了这么几个隐士,很让孔老夫子碰子几个钉子。其中最有名的,大家可能都知道的,就是子路在路边碰到的那个老丈人骂孔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意思就是:这种人光在那里吹牛,也不去劳动劳动,连五谷都分不清楚,一天到晚只在那里用头脑,用嘴巴吹牛,我才不认识你的什么老师。这个例子从侧面反映了儒家思想理论性过强而实际应用差这么一个弱点。所以《史记》里也说:“夫儒者,以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理,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在《微子第十八》这篇文章里,还描述了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在用世上的不同。比如里面写到孔子碰到长沮和桀溺这两个人,当时就要子路去问路。结果这两个人不但没有给子路指路,还向子路说教了一番。比如那个桀溺就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滔滔”指的就是潮流,当潮流来时,海水一涨,浪花滔滔滚滚,不管好的坏的,统统都被浪头淹没了。“天下皆是也”,就是说现在全世界都在浊浪滔滔,一股浑水在流,这情形又有谁能够把它变得了?意思就是告诉孔子,现在时代太乱了,你到处宣扬你的仁义道德,是行不通的。并且他告诉子路:“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这句话中的“辟”就是“逃避”的“避”;“辟人之士”,是指孔子,避开了鲁国,鲁国政治太乱,自己的国家他救不了啦!为了想实行自己的理想,到处去看,是避开乱的社会,另外想找更好的环境,为“辟人之士”。桀溺是告诉子路,你跟着孔子这样的“辟人之士”,可是人是避不开的,如现在的和尚出家,神父的入会,反正都没有离开社会,不过换了一个生活。哪里出得了家?真出家谈何容易?真出家就是桀溺说的“辟世之士”,连这个时代都抛开了。这就是道家所说的“无功”了。

孔子听了心里很不惬意,“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鸟兽不可与同群。”鸟是飞的,兽是走的,意思就是孔子与他们行的是不同的“道”。换句话说,人各有志,各走各的路,远走的就去远走,高飞的就去高飞。孔子接着说,其实我跟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是在忧世的,担忧这个国家,担忧这个时代,担忧这个社会,这种忧都是一样的,问题只是做法两样。他们可以丢下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不管,只管自己种田去,可是我丢不下来。假如说国家社会上了轨道,我又何必来改变它呢?就因为时代太乱了,我必须要牺牲自己,来改变这个社会的潮流。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道家出世,儒家入世。这里说到隐士,就顺便谈一谈儒道两家思想上的不同。

关键词: 隐士 国事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