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

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

2015-03-20

从1942年2月之后的3年时间里,中国政府曾先后派遣40万军队入缅抗日,归来不足半数。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那些将士的名字、事迹一直无法见诸史册。日前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让人们又看到了被遗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 3月23日《中国经营报》刊登于东辉的文章,回忆了这段历史中的一个片段。

1942年1月,在日军空袭珍珠港一个月后,日本陆军4个师团如一股钢铁洪流涌进英国殖民地缅甸。缅甸沦陷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动用了20万人修筑起来的滇缅公路被拦腰斩断,意味着盟国的石油、钢铁、武器、药品失去了运往中国的最后一条通道。

2月,10万中国远征军奉“中缅印”战区最高司令蒋介石之命,挥师入缅作战。

1942年4月,缅甸中部重镇曼德勒。 25万中英士兵集结于此,等待与日军主力决战。 8日,战区总司令蒋介石飞抵曼德勒,号召中国军人拼死御敌。然而联合作战方案并未付诸实施,那场想象中的大会战也没有像模像样地打响过。英国人不愿意在热带丛林里拼光自己的士兵,他们只打算利用中国军队阻击日军,而将自己的主力部队撤到印度。近似卑鄙的逃跑发生在14日,英军第一师置友军安危于不顾,单独撤离阵地,向仁安羌油田撤退。日军33师团趁势紧逼,一支3000人的联队近乎奇迹地突破英军防线,隐秘地绕到英军后方,占领滨河大桥。

紧急求援,英军的最后希望寄托在一个42岁的中国军官身上,他叫孙立人,他在曼德勒的新编38师扮演了仁安羌烈日下垂死英军的拯救者。接到救援仁安羌英军的任务后,孙立人立即命令34岁的刘放吾率113团驰赴仁安羌。

英第一军团长施利姆将军恳求孙立人立即命令113团渡河作战,但孙立人认为仓猝攻击会暴露我军兵力,要刘放吾再做一段时间的准备。施利姆心急如焚:“第一师已经支撑了两天,它可能在下一分钟就垮掉了! ”孙立人态度坚决:“第一师既然支撑了两天,就让它再支撑一天。 ” 看着施利姆,孙又补充了一句:“113团打到最后一个人,打到就剩我自己,我也会把第一师救出来。 ”

战斗其实在18日凌晨,即刘放吾的113团抵达滨河北岸几个小时后便已打响。英军第一军团长施利姆将军后来一直记得刘放吾接受任务的那天晚上,在率部出征前向他粲然一笑,他想不明白一个人在赴死之际如何能笑得如此从容、自然。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

19日拂晓,孙立人师长下令113团渡河攻敌,解救英军第一师。刘放吾率部渡河,猛攻33师团。同时设置疑兵,四面呼应,造成声势。日军曾全力反扑,南岸阵地三次易手,油田上遍地尸丘。最后,33师团担心被中英部队联手吃掉,于下午5时全部撤出战斗。

是役,刘放吾和他的800弟兄毙敌1200人,而他自己也失掉了一半的弟兄。

日军撤离后,113团首先看到的是500多名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接着,英军第一师的步兵、骑兵、炮兵、战车部队等7000余人陆续走了过来,113团帮助他们渡过滨河撤出阵地,“中国万岁”的口号一时响彻河滩。

仁安羌战役被认为是1894年中日战争之后,中国军队首次在境外对日作战取得大捷。刘放吾团长为此被擢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筹划中的曼德勒保卫战并未打响,由于盟军指挥层的作战分歧和利益纠葛,中英军队在没有布置妥当的时候已被日军三面包围,最后英军在新38师的掩护下撤入印度,其余中国军队由杜聿明带领撤入云南。中国10万入缅军人,重新返回云南时只剩4万。

1943年新38师再次入缅作战,共毙日军3.3万余人,击毙联队长3人,俘虏日军官300多人,抗战期间鲜有部队战绩可与之媲美。新38师后整编为新一军,孙立人任中将军长。而刘放吾归国后被授闲职,穷困无聊,但也因此躲过内战。

关键词: 缅甸 中国远征军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