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许光达】许光达白捡了个大将_许光达子女

许光达

人物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的许光达曾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军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员等职务,建国后又担任中央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位。虽然许光达多次要求降衔,但毛主席最终还是授予他大将军衔,且他成是唯一一个行政五级的大将。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光达大将遭到残酷迫害,含冤去世,终年61岁。

人物生平
  1908年11月19日,许光达,原名许德华,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普通农家。
  1921年秋,考上长沙师范。此时的长沙是革命思潮风行和革命活动相当活跃的城市,毛泽东等已在长沙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组织高潮迭起的革命活动。许光达不再仅仅徜徉于书的海洋,而把目光投向社会,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置身于风起云涌的时代激流中。
  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入广州黄埔军校学习,编入黄埔军校新生第二团,经3个月入伍训练后,编入该校第五期炮科十一大队,攻读炮兵专业。
  1927年5月,编入中央独立师,参加了武汉卫戍司令叶挺将军领导的反击军阀夏斗寅叛军作战。7月,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见习排长。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11军25师75团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三河坝等战斗。后在国民党军中做兵运工作。1927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参谋长,第十七师政治委员、师长,红三军第八师二十二团团长、八师师长,红三军第二十五团团长。
  1928年8月10日,与桃妹子(邹靖华,原名邹经泽)完婚。婚后的第十天,由于叛徒出卖,许光达共产党员身份暴露。只好逃跑,夫妻一别就是十年。
  1929年9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几经辗转,来到了贺龙领导的鄂西革命根据地,成为贺龙、周逸群手下的一员战将。
  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贺龙为总指挥,辖红3军、红6军,许光达担任红6军17师师长,参与开辟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10月,红二军团受命配合一军团、三军团攻打长沙,许光达率17师顶住敌人,掩护军团指挥部撤离。1930年12月17日,国民党军3个旅朝许光达的17师扑来,17师49团团长牺牲,阵地被敌人突破,许光达果断命令师部所有勤杂人员组织起来,投入反击,打退了敌人,保住了阵地;17师与敌人浴血奋战了两天两夜,全师伤亡过半,换来了军团部的安全撤离。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取得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执行一条比立三路线更“左”的“左”倾路线。夏曦作为王明路线的执行者来到了红二军团。首先他改组了党的领导机关,成立了以他为首的湘鄂西中央分局和军委分会,将红二军团缩编为红3军,不久夏曦又武断地取消了23军的番号,将部队缩编为5个大团。许光达由师长改任25团团长。对此他坦然地说:“不管师长、团长,只要有仗打就行。”
  1932年12月,红军仓促集结于瓦庙集一线,与敌之东线主力两万余人进行阵地战。红军浴血奋战,虽毙敌2000余人,但自己也出现了重大伤亡,几个战略要地相继失陷,形势万分危急。这时,许光达奉命率25团插入敌人中间地带,以分割敌人。敌人似乎很快就发现了红军的意图,并马上转入防御,顽强抵抗。许光达亲赴战斗最艰苦的二营阵地——柳枝集指挥战斗。战斗中,许光达身负重伤,昏迷不醒,被送到洪湖瞿家湾的红军医院,许光达体内的弹头离心脏只有10厘米左右。因占地医疗条件差,不能取出子弹,在贺龙关怀下送上海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组织决定送苏联治疗、学习。这一决定改变了许光达的人生历程。在苏联,不仅很快治好了伤,而且进入东方大学学习汽车、坦克、大炮技术。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许光达全身心投入,孜孜不倦地钻研,为以后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建设奠定了基础。
  1932年赴苏联,先后入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7年回国。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中央情报部一室主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一二零师独立第二旅旅长、雁门军区司令员,授予少将军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
  1941年 1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防空司令、卫戍司令,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
  1941年,许光达在延安
  1941年,许光达在延安
  1947年7月,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1947年8月,率3纵队西渡黄河,参加沙家店、延(川)清(涧)、宜川等战役。
  1949年1月,任军长。7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在围歼胡宗南部主力的扶眉战役中,率部迂回敌后,断敌退路,保证了战役全胜。后又挥师西进,与第19兵团全歼兰州城中守敌,解放兰州[2]  。
  1950年,组建装甲兵。1950年6月许光达被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一位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在装甲兵建设中,强调“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指示装甲兵各领导机关要建立“军官日”学习制度,给干部自学创造必要条件,自己先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
 
许光达白捡了个大将
  南昌起义后,周恩来、贺龙等率领的起义军一路进攻到广东,在揭阳时,起义军被国民党军队打散。贺龙暗中回到了家乡桑植,准备发动暴动。此时,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许光达前往洪湖地区参加革命武装斗争。1930年,许光达等人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先后担任参谋长等多个职位。随后,许光达率兵多次参与了反围剿战争,因在作战时身负重伤,许光达前往苏联治疗。1932年到1937年,许光达先后在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革命知识。
  从中可知许光达是红二方面军的前身红三军重要领导人,而萧克、王震等将领都是在井冈山时期成长起来的,属于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二军和红六军开始了长征,后来与红四军汇合。综合各方面来看,许光达是红二军方面的干部,又有留学苏联的背景。所以在1955年评定军衔时,许光达被评为大将。虽然许光达真心推辞,但是大将军衔还是落到了许光达头上。后来,许光达主动降级,因此在十大将中,许光达是唯一一个只有五级等级的大将。
  那么,为什么许光达被评为大将而不是萧克、王震呢?
  其实,这就要刨根问底了。
  南昌起义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带领起义军一路打到广东,在揭阳等地遭国民党重兵围困,部队被打散。周恩来、贺龙、叶挺等化装逃到香港,而余部在朱德的带领下,转战粤北、湘南,最后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而贺龙谢绝党中央劝他到苏联避难的主张,秘密回到家乡桑植,组织湘鄂西暴动,与此同时,贺龙的战友周逸群在洪湖地区组织暴动,而参加过南昌起义的黄埔军校学生许光达1929年10月被党中央派到洪湖地区,参与领导革命武装。
  许光达,1925年5月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 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后来编入炮兵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5月编入中央独立师,参加了武汉卫戍司令叶挺将军领导的反击军阀夏斗寅叛军的作战。7月,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任见习排长。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曾任11军25师75团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等战斗。后在国民党军中做兵运工作。 1928年6月20日与邹靖华结婚。1929年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先后任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和师长等职。参与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多次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1932年春身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在苏联期间,曾入国际列宁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可见,许光达是红二军团前身红三军的重要干部。而萧克、王震,都是井冈山时期在中央苏区成长起来的我军将领,原来都隶属于红一方面军。直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他们带领红六军团一路转战,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建立湘鄂川黔根据地。后来,红二、六军团长征,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在延安的党中央下令组建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原为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转隶红四方面军并更番号为红三十二军,军长为著名的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组成。
  所以,考虑到这种渊源,尽管萧克、王震比许光达职务高、战功大,但是因为许光达是红二方面军正根的干部,并且至少在1930年左右其职务比萧克、王震高,后来还有留苏的背景,便于与苏联的接触,所以,1955年授衔的时候,尽管许光达再三真心的推辞,大将的军衔还是落在他的头上了。而萧克、王震被授予上将的军衔。
 
许光达子女
  许光达将军的终生伴侣叫邹靖华,她一生没有女儿,只为许光达将军生了唯一的儿子许延滨。
  许延滨,1939年5月出生于延安,本籍湖南长沙。1964年,25岁的许延滨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自动化专业。曾先后参加了1975年的核试验和1978年的边境作战,分别任装甲兵部队指挥员与总参装甲兵部队前线指挥部作战参谋。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副院长、解放军装甲工程学院副院长、少将。是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学生。
 
许光达故居
  许光达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桂花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故居原有两进,共有房屋14间,上进倒于1954年的洪水中。
  为纪念许光达戎马一生的丰功伟绩,弘扬其谦虚宽厚的革命情怀,除恢复了故居原有建筑物、整治周边环境及新建有许光达事迹陈列馆外,在故居前还新增添一处“让衔碑”,碑高2.5米,宽约5米,重30吨,为一面旗帜外形的花岗岩麻石材质,碑上方嵌有许光达大将的石雕像,内嵌许光达上书毛泽东主席主动要求降衔的书信。碑文由著名书法家李铎将军篆写。许光达故居及旁边的陈列室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物评价
  看到许光达的《降衔申请书》后,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上感慨地对朱德、彭德怀贺龙等军委领导说:“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的明镜啊!”
  许光达一生追随共产党,献身于革命事业。“文革”期间,随遭受关押和殴打,仍矢志不渝,并在随身携带的《毛泽东选集》扉页上,写诗明志:
  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千辛胆未寒。
  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