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外国历史 > 朝鲜历史 > 马韩政治经济状况 马韩风俗文化习惯

马韩政治经济状况 马韩风俗文化习惯

非我族类 2017-08-14
\

朝鲜古代史
  关于马韩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风俗文化习惯,中国的古代历史典籍《后汉书》和《魏志》中多有记载。根据相关史料,马韩的处于奴隶制初期,其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辰韩、弁韩都比较高。另外,马韩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风俗文化习惯。
  马韩政治经济状况
  根据前引《后汉书》和《魏志》的记载,可知三韩中马韩迁入的时间最早,“是马韩先至辰国,而辰韩后来”,“这部分人数最多,占地最广”。故史书云“其民土著”,“土著”者,早来之谓也。
  再根据前引史书的记载,可知此时马韩已处于奴隶社会的初期阶段,共立的辰王为奴隶主、国王。各小国的长帅,则类似诸侯国之诸侯,他们自称为“臣智”,其下属官员则称为“邑借”。而辰王以下的官职,则依次为魏率善、邑君、归义侯、中郎将、都尉、伯长。从官名推测其职权,凡魏率善、臣智、邑借、邑君等大约为民政官员;归义侯大约是賜给归服民族首领的封号,或者亦负责治理归服的各个民族部落;中郎将、都尉、伯长都是汉官名的借用,无疑是军亊官员。机构设置已比较完备。
  因为马韩迁来的时间久,力量大,社会发展水平高,所以,历代辰王都由马韩人担任,他们都于月支国(《后汉书》“目”系“月”字之误)发号施令,辰韩、弁韩亦奉其为共主。
  《后汉书·东夷传》记马韩有“五十四国”,但《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却载有其有五十五国,多出一国,分别为:爱襄国、牟水国、桑外国、小石索国、大石索国、优休牟涿国、臣潰沽国、伯济国、速卢不斯国、日华国、古诞者国、古离国、怒篮国、月支国、咨离牟卢国、素谓乾国、古爱国、莫卢国、卑离国、占离卑国、臣衅国、支侵国、狗卢国、卑弥国、监奚卑离国、古蒲国、致利鞠国、冉路国、儿林国、驷卢国、内卑离国、感奚国、万卢国、辟卑离国、曰斯乌旦国、一离国、不弥国、支半国、狗素国、捷卢国、牟卢卑离国、臣苏涂国、莫卢国、古腊国、临素半国、臣云新国、如来卑离国、楚山涂卑离国、一难国、狗奚国、不云国、不斯湞邪国、爱池国、乾马国、楚离国等。其中的伯济国,即后来灭亡马韩并代之而立的百济国。马韩全国“总十余万户”,如果以每户5人计,其全国总人口大约有50多万。他们“散在山海间,无城郭”。
  《后汉书·东夷传》:“马韩人知田蚕,作绵布。出大栗如梨。有长尾鸡,尾长五尺”。《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无他珍宝。禽兽草木略与中国同。出大栗,大如梨。又出细尾鸡,其尾皆长五尺余。”说明马韩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兼亊养蚕,出产绵布,其他方面则较为落后。特产为栗和长尾鸡。
  马韩风俗文化
  马韩的风俗文化,《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载之甚详,如下述:

  其一,“其俗少纲纪,国邑虽有主帅,邑落杂居,不能善相制御。无跪拜之礼”。因为尚处于奴隶制的初期阶段,所以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阶段的遗风还有保留,其礼仪制度,当然不能同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原相比。
  其二,“居住作草屋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之别”。这种外形如冢的土室,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陶复”,《诗经·大雅·绵》中即有记载,为中华民族上古时期最普通居住形式。
  其三,“其葬有椁无棺,不知乘牛马,牛马尽于送死”。厚葬之风是中国固有的传统。
  其四,“以璎珠为宝,或以缀衣为饰,或以县头垂耳,不以金银锦绣为珍”。马韩人很重视服饰装扮,且民族特点十分明显。
  其五,“其人性强男,魁头露紒,如炅兵,衣布袍,足履革貘(犭+莫)蹋”。魁头又叫“科头”,头顶盘髻之谓也。紒即髻,结发的另一种叫法。魁头露紒,这是上古东夷最为流行的发式之一。马韩的主体民族是周族一支,属华夏族系,人居东北亚后,为东夷民族所包围,故在发式诸方面,已人乡随俗。革貘蹋如果直译,为皮草鞋之意;《后汉书·东夷传》则记为“布袍草履”,可见其穿的就是草鞋。
  其六,“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使筑城郭,诸年少勇健者,皆凿脊皮,以大绳贯之,又以丈许木插之,通日欢呼作力,不以为痛,既以劝作,且以为健”。此俗较为特殊,用绳穿脊背的皮肉,并插上长达丈余的木棍,是孔武“为健”的象征。虽然仅在年少者中施行,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马韩人的团结、忍耐、强悍的民族性格。由此还可知道,马韩还是有些城郭的,但为官家所筑和住。下层的族众,则“散在山海间”。
  其七,“常以五月下种讫,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其舞,数十人俱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相应,节奏有似铎舞。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铎舞即杂舞,与现代朝鲜民族数十人围成一圈所跳的集体舞类似,节奏明快,舞姿优美。
  其八,“信鬼神,国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名之天君。又诸国各有别邑,名之为苏涂。立大木,悬铃鼓,亊鬼神。……其立苏涂之义,有似浮屠,而所行善恶有异”。萨满教已在马韩流行,有了专职的萨满,即“主祭”。
  关于天君,韩国有学者认为系檀君的转写,说:“檀君为巫的一名‘唐古尔’的音译,而唐古尔则与蒙古语Tengri(天,拜天者)相通。马韩诸国神邑之长‘天君’也是同一意思。……至于在神政社会,君长兼做祭主,即巫的职司,是今人完全可以想像的,而檀君的天君的比较也是较容易想到的这一说法未免牵强,此之天君就是萨满教中居于“上界”的天神,别无他解。苏涂即祭天的神杆,一般以松木为之,上面或刻鸟筹怪物形状,或悬挂净纸铃鼓,为中华民族远古以来的旧俗,在东夷族系信仰萨满教的东北亚诸民族中尤为流行。直到淸代,满族等民族仍以此式祭天,《淸史稿·礼志》即载:“淸初,起自辽沈,有设杆祭天礼。杆木以松,长三丈,围径五寸。若帝亲祭,司俎挂净纸杉柱上,诸王护卫,依次挂之。”
关键词: 三韩 马韩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