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外国历史 > 美国历史 > 里根的葬礼 里根为何受到美国人的“偏爱”

里根的葬礼 里根为何受到美国人的“偏爱”

非我族类 2018-03-08
\

 
  2004年6月5日,美国第40任(第49-50届)总统里根因病去世,在美国次年举办的票选活动《最伟大的美国人》中,里根位居榜首。这不禁让人感到惊讶:里根为何受到美国人的“偏爱”?
  在罹患老年痴呆症10年后,里根于2004年美国当地时间6月5日下午因肺炎在其加利福尼亚的家中病逝,享年93岁。
  里根辞世的消息传出,整个美国似乎都沉浸在深深的缅怀情绪中。各大电视台从早到晚谈论着他,各大报刊罕见地推出大篇幅报道、评论,各阶层民众纷纷举行各种悼念、纪念活动,连美国政府也给了这位前总统最高的“礼遇”——6月11日,美国政府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为里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这位第40任总统的遗体在星期五(6月11日)上午被运到大教堂之前放了21响礼炮。出席葬礼的除里根的遗孀南希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外,还有不少国家元首和部长,其中包括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以及与里根私交甚厚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布什及4位仍在世的美国前总统等约4000人出席了国葬仪式。自从1973年约翰逊总统的葬礼以来,华盛顿是首次举行如此规模的仪式。
  据统计,为里根送行的美国民众超过了10万人。在那段日子里,电视台播报的来自伊拉克的“坏消息”变得无关紧要,安理会通过的新决议和八国峰会等要闻也无人关心。国葬唤起了美国人的怀旧情结,让人们暂时忘却了现实。
  许多人感到奇怪和不解:里根不过是一个离开公众视线达10年之久的前总统,他因何受到如此“厚待”及“偏爱”?
  美国媒体在解读“里根热”现象时认为,里根重树了美国人的信心,他的魅力来自平凡,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重新诠释了所谓的“美国梦”。里根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辉煌的学历,出身贫寒的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敲开了好莱坞的星光大门;他以广播员、二流演员的经历投身政界,历尽艰辛,曾在美国最大的加州担任两届州长,最终在古稀之年成为美国总统,并以绝对多数赢得连任。里根的一生似乎就是美国精神的典型写照:从白手起家到名利双收,从默默无闻到名震天下。他的个人魅力和充沛精力,都让美国人感到无比自豪。此外,他和第二任妻子忠贞不渝、超越半个世纪的爱情,以及和病魔抗争多年的故事也被人们传为佳话。
  纽约雪城大学教授汤普逊认为,或许正是因为美国当时在伊拉克遇到众多麻烦,国人才会怀念更为强势的里根时代。洛杉矶心理学家布特沃斯也认为,人们对里根国葬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体现出美国人内心深处需要“英雄”。
  正如美国人喜欢说的那样:对死者不能苛求。不管里根执政期间是否有过失误,人们现在回想起来的,都是他杰出的一面和“美好的旧日时光”。里根国葬“成功转移”国人的视线,对于在伊拉克进退两难的布什政府来说,或许正是求之不得的“副产品”。政治分析人士指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里根的政策正支配着美国现行的政治框架。对于共和党人而言,里根和他的传统已经成了共和党的指导性的政治方针,美国在任总统布什就任期间的指导原则也是师承于这位老总统。从小布什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以及经济刺激计划中都能够看到里根的影子。
  那么,百年之后,里根还会被视为一个伟大总统吗?历史学者和里根研究人士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人们普遍认为,里根尽管影响了他的时代,但他的最大成就可能还是精神上的:在经历过越战、水门事件、经济停滞、伊朗人质危机的创伤后,用他的真诚和乐观为美国人重振了信心。
关键词: 里根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