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春秋战国 >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山南慕北 2015-10-08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对于“春秋五霸”,《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而《荀子·王霸》则认为五霸应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指的是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
  齐桓公—尊王攘夷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名小白,终年73岁。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团结其他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制霸中原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及报答因晋国内而乱逃亡在外时楚王的帮助和殷勤接待(在逃亡时,晋文公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在与晋国争霸的过程中,楚庄王曾经率领楚军北上,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主力大军开至东周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当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闻讯忐忑不安,派巧言善变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接见王孙满,二人谈论天下大势,楚庄王一时兴起,向王孙满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即:问鼎中原)。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挑战周王室的权威;欲完成祖先“窥中国之政”的夙愿,其勃勃雄心昭然若揭。
  楚庄王曾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他是中华尚武第一人。
  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秦穆公—独霸西戎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虽然秦穆公被晋国遏制在西北,从未完成诸侯会盟,但秦国当时的实力已然跃升为顶级诸侯之列;并非秦国不试图会盟诸侯,而是北有强晋、南有雄楚,在周边两大强国的夹合之下实属无可奈何。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
  秦穆公继位后马上任百里奚(即:五羊皮大夫)、蹇叔、公孙枝为重臣,扶持晋惠公(姬夷吾)登基,还在晋国闹灾时接济晋国。可晋惠公登基后不但未送五座城池给秦国(晋惠公许诺:若成功夺位,必赠秦五城),反而恩将仇报,在秦国同样闹灾时,一颗粮食也不卖给秦国。秦穆公大怒,亲率孟明视(百里奚之子)等人讨伐,并生擒晋惠公,成功获得五座城池,把疆域扩展到黄河西岸。
  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晋怀公),在秦国放走晋惠公之后如约到秦国做了人质。秦穆公为了继续掌控晋国,将女儿怀嬴许配给太子圉;可太子圉回到晋国登基之后变卦,与秦国交恶。秦穆公之后又将怀嬴改嫁给姬重耳,并辅助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即:晋文公,晋文公在任期间与秦国和睦、时常结盟。由于秦国与晋国的多次联姻,被后世多称为:秦晋之好。
  秦穆公在成功完成秦晋联盟之后,急欲进兵中原,完成霸业。后遣孟明视、西乞术(蹇叔之子)、白乙丙(蹇叔之子)奔袭郑国,后被郑人识破,途中顺道又灭了滑国,中原自危。晋襄公为了遏制秦人东进的势头,亲率先轸等人于崤山(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埋伏,全歼秦军,俘获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之后秦人又经历了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惨败;虽然之后秦国成功复仇,但毕竟有晋、楚两大强国压制,难以东进。
  秦穆公于是掉头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来作谋士。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