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近代历史 > 民国人民吃什么 民国时期的美食

民国人民吃什么 民国时期的美食

山南慕北 2015-11-06
民国饮食

民国饮食
  民国时期的主食基本上可分为三种,即米饭、面食和糕点。米饭包括大米饭、小米饭、黍米饭等多种,其中以大米饭为主,这是南方人的主食。面食包括馒头、饼类、包子、饺子、馄饨、油条、麻花、窝头和面条等,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是以面食为主。糕点的种类则更多,可谓数以千计,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主食。
  上海
  上海的主食除了每日三餐之外,更值得注意也更有特色的是各种各样的点心。上海的点心最初只有小圆子、小馄饨、米松糕等,后来随着大量外地人涌入上海,各种不同风味的点心也在上海应运而生。苏州糕团最先进入上海,它的最早经营者是南京东路的五芳斋糕团店,其人员皆来自苏州。由于该店首先在上海经营汤团、黄松糕、赤豆糕等四季糕团,所以很快就闻名于上海,“四季糕团”也成为上海人最欢迎的点心,并成为四时八节及结婚或寿庆的必备之品。紧接着苏州糕团而登上上海点心舞台的有扬州翡翠烧卖,淮阳汤包,黄桥烧饼,广东云吞、大笼糕、芋艿糕、伦教糕,宁波猪油汤团,嘉兴粽子,湖州粽子,天津狗不理包子,北方水饺等。再加上上海本地的南翔馒头、生煎馒头、排骨年糕、鸡粥、面筋百叶、春卷、八宝饭、大卤面、小肉面、刀鱼面、汤面、炒面、烩面等,当时在上海市场上已云集了上千种点心。这些点心都有著名的摊店,如南翔馒头起源于上海嘉定县的南翔镇,因其形态小巧玲珑,皮薄呈半透明状,馅心选料认真,调味讲究,蒸熟后饱满并含卤汁,滋味鲜美,所以在全县早有名气。镇上吴某于民国初期来到上海城隍庙,在 “船舫厅”开设长兴馒头店,专营南翔馒头,数十年来一直受到中外顾客的欢迎。罗春阁的生煎馒头也是三十年代上海最著名的点心之一。
  罗春阁开设于二十年代初,其制作的生煎馒头与众不同,皮子采用全发面,馅与调味考究,每十斤肉用糖半斤,味精七钱,再用盐酱和肉皮冻拌制,每个馒头放肉馅四钱。生坯制好后放入平铁锅中油煎,然后加少许水焖煎几分钟即好。馒头底面金黄焦脆,上面白嫩松软,皮薄馅美,别有风味。小常州的排骨年糕是将猪大排用刀平拍后,再加酒、酱油、姜末、葱花拌匀稍腌后放入油酱热锅中氽至断生,最后同用油酱氽煮的年糕一起食用,软熟糯韧,非常可口,也是三十年代上海最著名的点心之一。还值得提及的是兴于四十年代的小绍兴的鸡粥,最初由个体摊贩经营,至今仍大受上海人欢迎。它是用肥嫩的母鸡和大米为原料而制成,活鸡被宰杀洗净后,先放入开水锅中煮熟,再用鸡汁加淘净的大米煮成薄粥。食用时将鸡切成小条块,蘸作料与鸡粥一起品尝,口味十分鲜美。
  山东济南
  五谷以麦为上,黍次之,蜀秫又次之。乡间常以蜀秫饲养牛马。近水之地也有种稻的,但效果不佳。市肆所卖的大米多来自南方,并非当地所产。麦磨成面后常用酵发之,等面高起成蜂窝状则为适度,加碱用力揉之做馒头,称为“馍馍”。这是贫富之家常食之品。用发面做寸许厚饼烙之,称为锅饼,主要供贫而用力者食用。用生面和水做纸厚之饼称为单饼。浣面作条或细如线、或宽如韭叶的称为面条,在市肆上食用者最多。春节用面制作饺子,济南人多用素馅。有的地区称之为水包子、扁食、水饽饽或馉饳等。小米用水浸透,磨推如糊,用鏊摊之,其薄如纸,干而脆,称为煎饼。夏秋时,用新麦制此者称为麦子煎饼。乡间贫家用高粱制成的,称为红煎饼。沂属一带在夏间晨制而晚摊,稍带酸味的称为酸煎饼。农历六月六日炒白面, 用糖拌食,称为吃炒面;夏日用小米炒而食之,称为炒谷 。
  广西平乐
  城市中的上等家庭每天早晚各进一顿正餐,一般以精细的油粘米饭为主食,并佐以猪肉、牛肉、鱼、蔬菜及腐乳、盐蛋、酸菜等。午餐和夜餐大多在酒楼、茶馆或沿街叫卖者的食品中随意择取。城市中的中等家庭和农民也是早晚两顿正餐,只是质量相对次些,佐餐品中肉类较少,主要是豆豉、豆腐、咸菜和一般蔬菜。午餐一般只进些粥。农民因体力劳动强度大,下午还要再进些粥,称为“假餐”。至于常年以玉米、白薯、芋头、竹笋、谷皮或野菜充饥者也为数不少,许多人甚至终日辛劳却不得一饱。
关键词: 民国 美食 饮食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