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近代历史 > 赣南三整的主客观原因 赣南三整的内容和措施

赣南三整的主客观原因 赣南三整的内容和措施

非我族类 2017-12-22
\

 
  赣南三整的发生并不是朱德本人的一时兴起,他是在深刻分析了当时党和军队内外的一系列条件后才动的手,所以说赣南三整是有一定的主客观原因的。而这些主客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赣南三整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本文就为读者详细介绍赣南三整的主客观原因、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措施。
  赣南三整的主客观原因
  朱德领导赣南三整不是偶然的,有其重要的客观和主观原因。
  第一,客观上,整个部队面临着瓦解的危险。
年南昌起义胜利后,由于当时我党缺乏斗争经验,不懂得将部队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而是希望“迅速的先取东江,次取广州”,以广州为根据地,再行北伐,起义军便按原定计划撤离南昌进行南征。在强敌的围攻下,主力部队进到潮汕地区后遭到严重失败。与此同时,为策应主力进军而由朱德率领的留守三河坝的部队(4000余人)也遭到强敌钱大钧部3个师的猛烈进攻。他们与强敌血战3昼夜,伤亡过半,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出战斗。“为了摆脱敌人,找一个落脚点,朱德同志决定绕道闽西或赣西南、湘南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去,以便休整部队,再图发展。”于是,朱德率领这支仅剩2500余人的部队踏上了转战闽粤赣边的征途。当时,这支队伍刚刚由分散的几部分(主要是原留守三河坝的部队和从潮汕地区撤出的零散部队)集拢到一起,“七零八落,没有组织”,又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加上四面受敌,长途跋涉,缺衣少粮,疾病流行,缺医乏药,真可谓困难重重严酷的斗争现实,无情地考验着部队每一位官兵。一些人对革命悲观动摇,甚至离队逃跑,特别是那些原来有实权、带兵的中高级军官,大多相继自动离去。部队人数由。2500余人骤减至七八百人,加上纪律松弛,斗志涣散,建制不全,整个部队面临着瓦解的危险。为保存这支革命力量,整顿全军,刻不容缓。
  第二,政治上,我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比较薄弱。这种情况当然与我党历史有关。我党成立后一段时间内,主要集中精力搞工人运动,而对当时从事军事斗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我党逐渐提高了认识,派出许多党员到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做政治工作那时许多人都看不起政治工作和政治工作人员,称政治工作人员为“五皮主义皮带、皮包、皮靴、皮鞭、皮手套”。“由于党缺乏斗争经验和陈独秀机会主义的领导,虽然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在北伐军中起了极大的作用,可是都没有抓住军权,也没有在军队中生根立足,没有和群众保持最广泛的联系,因此,一旦反动派倒戈相向,共产党员们不但抓不住军队,而且被他们从各个岗位上赶走,甚至遭到迫害”。朱德领导的这支部队仅“在上层领导机关和军官中有少数党员,党的工作不能深入到基层和士兵中去”,我党在部队中的影响力自然很弱。这样,部队缺乏一个坚强的党组织作为核心,以致自由散漫、流寇习气和逃亡、叛变等现象均很严重。为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把部队改造成为我党从事革命斗争的重要支柱,就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对部队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整顿。
  第三,在组织上,部队成分比较复杂。除有工人、农民、革命知识青年外,也有许多兵痞、流氓。在未经改造以前,后者常常成为害群之马。此外,由于部队长期处于频繁的战争环境,人员变动大,原来的编制多被打乱,残缺不全,因此,也必须进行整编。
  第四,在思想上,部队土下普遮存在悲观消沉情绪。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不久,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加上起义军主力在潮汕一带严重受挫,“部队中弥漫着消沉的情绪”,“不少人对革命悲观动摇,离队逃跑”,那些经不起斗争考验的人,“有的不辞而别了,有的甚至叛变了。不仅有开小差的,还有开大差的,有人带一个班、一个排,甚至带一个连公开离队,自寻出路去了”。在转战途中,部队纪律松弛,敲诈勒索、抢劫的事件时有发生。部队进入信丰县城时,破坏纪律的现象更为严重。“部队刚一进城,少数坏家伙钻进酒楼饭馆里去大吃大喝,吃完把嘴一抹就走有的还闯进当铺,把手榴弹往柜台上一放,故意把导火线掏出来”,口称当掉,实为恫吓另外,部队中军阀主义习气十分浓厚。如果不克服这些不良现象,部队不但不能继续执行革命任务,战胜敌人,甚至连部队本身能否存在下去也成了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整顿思想,整顿纪律。
  第五,军事上,这支部队自从三河坝橄退后,在故人的前堵后追之下,一路艰苦转战,根本无暇休整、补充。他们转到赣南山区后,适逢国民党新军阀爆发了混战,部队获得一个短暂休整的时机。在此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进一步提高部队战斗力,就必须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改变过去单纯打仗、专搞军事斗争的方法,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实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此外,赣南地区深受第一次大章命的影响,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且赣南境内多为连绵不断的山区,地理环境有利于部队隐蔽活动。加上国民党新军阀之间混战方酣,驻扎在湘粤赣三省的大小军阀都卷入了混战,不得不放松对起义军的追击。朱德和陈毅便适时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转战途中对部队先后进行了天心整顿、大余整编和上堡整训,即“赣南三整”。
  赣南三整的内容和措施
  “赣南三整”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顿思想,进行革命前途教育,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1927年10月初,当部队转战至江西安远县的天心好时,朱德开始对部队“进行初步整顿,召集军人大会”,进行革命前途教育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全体军人大会上,朱德首先宣布,今后这支部队就由他和陈毅来领导。接着,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大革命失败了,南昌起义军主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革命的旗帜我们不能丢,武装斗争的道路我们一定要走下去,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他还拿俄国革命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作比喻“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的革命失败以后,是黑暗的,是极端困难的。但是,黑暗和困难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和困难的,但黑暗也会是暂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不怕艰苦,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地斗争下去,中国也必然会有个‘一九一七年’的我劝同志们要坚信这一点。”。随后,他分析了当时军阀割据的形势,回答了战士们的种种疑问。当有人问到部队今后怎么办时,他说“打游击呀”“这一带有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基础。我们一定要跟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找个地方站住脚,然后就能发展”。有人说部队站不住脚,反革命天天跟在屁股后头追呢他说“他们总有一天不追的。这些封建军阀们,他们之间是协调不起来的。等他们自己打起来,就顾不上追我们了,我们就可以发展了。”。陈毅也在会上开导大家要经得起失败局面的考验,要做失败时的英雄。通过整顿,扭转了部队涣散低沉的情绪,稳定了军心,使战士们“看见了未来光明前途,增强了革命信念”,为后来进行大余整编和上堡整训莫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整顿组织,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10月底,当部队转战至江西大佘地区时,朱德和陈毅对部队进行了大余整编。鉴于部队基层连队没有党的组织,党员人数又少,党的工作不能深入到基层和士兵中去的状况,着手整顿党团组织,重新登记党团员,成立了以陈毅为书记的党支部,通过党支部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基层连队去工作,从而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此外,针对部队人员变动大,原来编制不健全和被打乱的状况,取消已成空架子的“军”、“师”建制,将部队整编为9个连,合组成1个团。为了缩小目标,便于隐蔽,部队取用“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的番号,朱德任纵队司令,陈毅任纵队指导员,王尔琢任纵队参谋长。通过整编,精简了机构,充实了基层力量,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随着党对军队领导的加强,队伍中自由散漫、流本习气和逃亡、叛变等不良现象得到克服,整个部队的“组织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团结成了一个比较巩固的战斗集体”。
  3、整顿纪律,密切军民关系
  1927年11月,朱德和陈毅率领部队到达江西崇义县的上堡山区,又对部队进行了20多天的整训上堡整训特别重视整顿部队的纪律不仅强调公买公卖,保护群众利益,而且规定“募款和缴获的物资要全部归公”。,成立了没收委员会,规定只有没收委员会才能处理财务,任何人不得随意动用。通过整顿,严明了纪律,使当地群众逐渐消除了恐惧心理,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
  4、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提出了游击战争的新战术,开始从正规战争向游击战争的方向转变,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
  上堡整训另一项措施是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每隔一两天上一次大课,小课则保持天天上”。为了适应客观要求,朱德给部队“提出了新战术问题,主要是怎样从打大仗转变为打小仗,也就是打游击战的问题,以及把一线式战斗队形改为‘人’字战斗队形等。”。另外,改变了部队单纯打仗的任务,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到当地农村,帮助农民生产劳动,组织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相继开展对敌游击战争,开始从正规战争向游击战争的方向转变,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 赣南三整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