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近代历史 > 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上:张国焘分裂行为惹群情激愤

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上:张国焘分裂行为惹群情激愤

非我族类 2017-12-26
\

 
  俄界会议之前,党中央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一再忍让,但张国焘一直没能悬崖勒马,反而是和党离得越来越远,所以,当他的问题被提到俄界会议之上的时候,以毛泽东为首,包括王稼祥、等人都对此非常气愤,但气愤归气愤,领导人们意识到及时调整战略行动才是更重要的目的。
  红军到达甘南俄界后,毛泽东住的是一座踏板房,一楼是储藏室,二楼是客厅和卧室,房子的墙壁、地板全部是用上好的松木板装修起来的。这种藏式民居只有在甘南林区才有,虽谈不上华丽,但冬暖夏凉,干燥通风,十分舒适。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人也住在周围相同的房子里。自从翻雪山过草地以来,他们还没有住过这样好的房子。毛泽东站在廊檐下,看着对面黛青色山峦和沟中的潺潺流水,丝毫没有休息的意思。他带着一丝疲惫,在这短暂的空闲中,还考虑着必须要开一个会,研究下一步红军的打算,特别是与张国焘的分歧也必须有一个是非结论,这将有利于团结教育全体红军,有利于今后的斗争。想到这里,他披上破旧的外衣,下了楼梯向张闻天的住房走去。
  1935年9月12日,高吉村的天空格外晴朗,林边的草地上阳光灿烂,温暖宜人。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王稼祥、刘少奇、凯丰、邓发、叶剑英等21人在草地上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也参加了会议。这位出身德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曾在苏联军事学院学习过的洋顾问,曾因深受原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的器重而独揽军事指挥大权。但是,他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了解红军游击战争的精髓所在。他只是照搬西方军事理论和教科书上的原理,在他的指挥下,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在长征初期又因他的指挥不当,使红军遭受重大挫折。从中央根据地出发时,红军主力有8万人,等到突破四道封锁线,到达遵义,已减到不足3万人。遵义会议取消了李德对红军的指挥权,他一直不服气,根本不相信毛泽东能比他更好地指挥红军。但此时,他也明确反对张国焘抗拒中央方针,分裂红军的行径。
  毛泽东首先在会议上做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讲话内容,毛泽东早已经过深思熟虑:“第一,中央继续坚持向北基本方针。张国焘公然抗拒中央的决定,拒不执行北上方针,这是不对的。坚持南下是没有出路的。”说到这里毛泽东微微平静了一下情绪。
  “第二,我们要在靠近苏联的边界上创造一个根据地,中央要到能够指挥全国革命的地区去。第三,张国焘的错误发展下去,可能成为军阀主义,或者反对中央,叛变革命。”
  毛泽东报告后,与会代表争先恐后地发言,说到张国焘的问题时群情激愤,许多人要求开除张国焘的党籍。王稼祥是带着腹伤参加长征的,大家坐着参加会议,只有他因为伤口没有痊愈,只能躺在担架上。他支起虚弱的身子坐了起来,谈起自己的看法,指出与张国焘不仅是北上南下之争,而是两条路线的分歧,对张国焘的组织结论要有步骤地进行。
  毛泽东很赞同王稼祥的看法。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谈着自己的观点:“开除张国焘党籍,还需要看事态的发展嘛。与张国焘的斗争,要讲原则,还要讲策略、讲步骤的。”
  会议做出决定,将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林彪任副司令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的五人团领导红军工作。
  俄界会议是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系统地揭发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及时地调整了战略行动方针,对于保证长征的全部胜利和最后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俄界会议 张国焘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