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近代历史 > 第一次国共合作:马林提出党内合作,苏联和孙中山为何同意

第一次国共合作:马林提出党内合作,苏联和孙中山为何同意

非我族类 2018-02-07
\

 
  我们都知道,国共第一次合作采取的合作形式是“党内合作”,而“党内合作”的提出者则是共产国际的马林。本文的笔者认为,“党内合作”的方式之所以会得到苏联和孙中山的同意,其实是因为这符合苏联狭隘的民族国家利益以及国民党的利益,这是怎么回事呢?
  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综合学界对“党内合作”的起因和过程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之所以采用“党内合作”的形式,是各方基于自己的利益而相互妥协的结果。
  一、马林倡导
  国共第一次合作之所以采用“党内合作”的形式,无疑与其始作俑者马林密切相关。1921年12月,马林与孙中山在桂林会晤。之后,马林又进一步赴国民党的根据地广州访问,与更多的国民党人接触。在对国民党的观察中,马林最终确定了要推动国共合作的想法。而之所以建议采用“党内合作”的形式,一则与马林在在爪哇的工作经验有关,二则是他基于对国民党的性质和国共两党实力对比的分析。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马林对国民党进行了大肆鼓吹。他指出,在国民党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同情马克思的知识分子,强调国民党的军官和士兵都非常向往俄国。国民党虽然得到少数华侨资本家的支持,但国民党在政治上从未反映过资产阶级的要求。他的结论是:共产国际应当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去全力帮助共产党。由于共产党的力量太过弱小,他们最好的出路就是加入国民党,因为在那里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他看来,国民党的纲领“为各种不同派别的人入党提供了可能性”。马林对于国共两党的分析无疑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一方面过分夸大了国民党的力量及其革命性,一方面又过分贬低共产党的潜力,然而这种分析却恰好符合了苏联的国家利益。
  二、共产国际的目的
  从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国际一方来看,最紧迫之目的是在中国造成一个亲苏政权,以缓解苏联的对外压力。自十月革命夺取政权之后,苏俄就一直在中国寻找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它曾与中国各势力取得联系,包括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等,但这些合作对象都不理想,最后,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的身上。马林对于国民党的上述吹捧使苏联下定决心支持国民党夺取政权,即使孙中山在《孙文越飞联合声明》中明确宣称“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的情况下,苏联依然在1923年8月2日马林离开中国之后,给他的继任者鲍罗廷下达了如下全力支持国民党的指令:“鲍罗廷同志在与孙逸仙的工作中遵循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利益,绝不要迷恋于在中国培植共产主义的目的。”由此可见,苏联完全以其国家利益来制定政策,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也要服从苏联的国家利益。
  三、孙中山的考虑
  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一方来看,其主要考虑的乃是取得苏联援助,夺取政权。孙中山领导革命,一直都有寻求外援的习惯,可是由于日本的步步侵华,日援已无可能,西方民主国家给予的支持又一向不足。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称代表劳动人农利益,主张民族平等的俄共(布)夺取政权,加拉罕放弃侵华权益的对华宣言使苏俄在中国人民中的形象大为好转,孙中山转而希望获得俄国援助。不过,只是在广州的军事冒险计划屡次失败之后,孙中山才终于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下定决心向苏联学习。他公开承认:“俄国革命六年,其成绩既如此伟大;吾国革命十二年,成绩无甚可述”,关键就在国民党缺乏组织,缺少革命精神和巩固基础,“故十年来党务不能尽量发展,观之俄国,吾人殊有愧色!”为此,他明确提出:以后当“效法俄人”,“以党治国”。
  而孙中山之所以接受“党内合作”的形式,还有其它的考虑:首先,孙中山认识到想要获得苏联的援助,就不得不先理顺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让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受其约束,总比让中共置身于国民党之外,利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力量,与国民党竞争政治资源要好。其次,孙中山认为,他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既然两党主义相同,自然没有共产组织存在的必要,并且国民党在其革命历程中曾多次有过吸收其他帮派入党的经验,共产党组织弱小,孙中山自信自己能够掌控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将共产党溶于国民党之中。正因为如此,在屡有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公开批评国民党时,他便明确表示:“共产党员既加入国民党,便应服从党纪,不应该公开批评国民党,共产党若不服从国民党,我便要开除他们。”再次,孙中山接受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还有借助俄国革命经验,振兴国民党的意图。要做到这一点,单纯依靠国民党自身的干部资源显然是不够的。毕竟,在孙中山看来,在宣传和组织方面,共产党人更具奋斗精神,更有才干一些。用他的话来说:“彼共产党成立未久,已有青年同志二百万人,可见彼等奋斗之成绩。”最后,作为一个革命老党,国民党无法同意与力量极其弱小的中共采取对等合作的方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际上是相关各方出于各自的考虑而相互妥协的结果。马林基于自己此前在爪哇的成功的革命经验而首先提出了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此时又恰值苏联与北洋政府的合作没有进展,苏联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接受了这种合作形式。这种合作形式又类似于孙中山之前与其它党派的合作形式,对于孙中山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况且又符合了孙中山多方面的考虑,终于被他接受,正式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式。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