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近代历史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条件:民族矛盾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条件:民族矛盾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非我族类 2018-03-02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内矛盾一直是中国的主要矛盾,直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直接取代国内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面对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同仇敌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之下。
  民族矛盾的加深,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只是日本侵略的范围暂时还限于东北四省,就使人们觉得似乎日本帝国主义者不一定再前进了的样子。今天不同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已经显示他们要向中国本部前进了,他们要占领全中国。现在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最近(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的冀东事变和外交谈判,显示了这个方向,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
  由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产生的国际关系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形成了目前形势的新的发展阶段。
  当着帝国主义向这种国家举行侵略战争的时候,这种国家的内部各阶级,除开一些叛国分子以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帝国主义和这种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而这种国家内部各阶级的一切矛盾(包括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在内),便都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中国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一九00年的义和团战争和目前的中日战争,都有这种情形。然而在另一种情形之下,则矛盾的地位起了变化。当着帝国主义不是用战争压迫而是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比较温和的形式进行压迫的时候,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阶级就会向帝国主义投降,二者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人民大众。这种时候,人民大众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同盟,而帝国主义则往往采取间接的方式去援助半殖民地国家的反动派压迫人民,而不采取直接行动,显出了内部矛盾的特别尖锐性。中国的辛亥革命战争,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战争,一九二七年以后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都有这种情形。还有半殖民地国家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内战,例如在中国的军阀战争,也属于这一类。
  以上引用不难看出,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的基本条件就是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其重要标志就是外敌的大规模入侵,在当时就是,日本不仅仅是占领东北的问题,而是要侵吞整个中国,这个在七七事变后已被历史验证。而其他的侵略(经济、政治、文化)毛主席都分析的很明白。难道现在还有什么不同的方式吗?外敌入侵的条件下,作为本国的统治阶级也被列入打击的对象,威胁到他们的生存,这种危机会造成统治阶级的分裂,是主战还是投降?统治阶级的严重分化是形成统一战线的基本条件,没有这种分化统一战线无从谈起。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加深
  由一般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变为特别突出特别尖锐的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日本帝国主义实行了完全征服中国的政策。因此,便把若干其他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推入次要的地位,而在这些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扩大了矛盾的裂口。因此,便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的和平阵线相结合的任务。这就是说,中国不但应当和中国人民的始终一贯的良友苏联相联合,而且应当按照可能,和那些在现时愿意保持和平而反对新的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我们的统一战线应当以抗日为目的,不是同时反对一切帝国主义。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