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近代历史 > 国民党军统传奇 国民党军统的历史

国民党军统传奇 国民党军统的历史

非我族类 2018-03-06
\

 
  国民党军统是中华民族的情报机关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恶名昭彰。军统的建立于1938年,直到1950年才被解散,整整12年,这一组织机构见证了一个特殊的中国历史年代。本文就为读者简单介绍一下国民党军统的传奇历史。
  解放前
  1928年初,国民党在中央组织部中设立专职情报的“党务调查科”,此时,军队系统也有“参谋本部第二厅”,负责军事谍报与电讯侦测;1931年,“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的秘密核心组织“力行社”下设“特务处”,从事情报暗杀活动。1932年,党务调查科扩充为“特工总部”,1935年改组为“党务调查处”。
  1937年4月,徐恩曾负责的“党务调查处”与戴笠负责的“力行社”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任局长;原调查处为一处负责党务,仍由徐恩曾任处长;原力行社为二处负责特务,仍属戴笠管理。可以看出,初创阶段的国民党特务机关,组织机构变动相当频繁。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战,1938年初国共达成合作,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和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共产党在国统区由完全秘密转为公开;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亦日益高涨,势不可挡。
  1938年春,蒋介石借口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为了防止日谍汉奸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抗战力量,在3月29日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把原有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改组,扩大成为3个公开的特务组织:
  一、以第一处为基础,建立隶属中央党部秘书处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或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朱家骅兼任,徐恩曾任副局长,由徐负责日常实际工作。
  二、第二处扩大为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首任局长由陈立夫兼任,戴笠任副局长。这个局简称“军统”。
  三、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特检处(主管邮电检查)。
  1 9 3 8 年 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简称"军统"它是国民党两个主要特务组织之一。其前身是复兴社的核心组织"力行社"的特务处。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军统"的基本组织是"组"及直属情报员,它们的特工人员分布到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以及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
  1940年4月,蒋介石为集中对日本军队电讯密码的破译力量,下令BIS“特种技术研究应用处”(6处)加强对日情报工作。在6处中,池步洲担任了军政部军用无线电总台第43台主任。1941年5月开始,池步洲在破译的日本外交密电中,他已感到日本要对美国“采取断然行动”了,并判断: 日本对美进攻的地点可能是在珍珠港, 发动战争的时间可能选择在星期天。 军统局破译出日本海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的密电后,通知美国海军,但孤立主义情绪泛滥的美国当局怀疑是中国挑拨日美关系,未引起重视,以致酿成严重后果。
  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成国防部,军统局的正式名称亦改为国防部保密局。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
  解放战争期间,军统主要对付共产党,如在11月27日对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等地的革命志士进行了惨绝人寰的集体大屠杀,200多位革命志士倒在了胜利的黎明之前。
  根据沈醉的回忆录,戴笠曾任用张国焘组织对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并在西北设置情报站,进行对我党根据地的活动,但是由于张为高层叛变人员,并不清楚基层组织的运作方式,仅通过回忆录的方式向军统提供关于党内的高层信息,在张国焘任职期内,渗透工作从未成功,之后张逐渐失去戴的信任,离开军统。
  1946年戴笠乘坐飞机失事死后,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军统局的正式名称亦改为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专责保密防谍工作,确保国家安全。
  解放后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后,一部分军统留在大陆进行暗杀,破坏,情报等活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就是军统所为。人民政府对残余军统分子进行肃清,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军统在大陆人员,除了少数立功者以外,一律枪决或重刑。到五十年代中,军统在大陆大致肃清。以后的政治运动中,如肃反运动、四清运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追查残余军统人员以及和怀疑曾和军统有关的人物,“活人要落实到人头,死人要落实到坟头”。
  到1976年后,不再提及军统。
  迁台后
  1949年国府迁台。1950年,保密局恢复正式编组,于台北士林芝山岩设立局本部,设有情报学校训练间谍,军方内部称该处为山竹营区。持续执行情报蒐集,并主导台湾省工作委员会案及台北市工作委员会案等白色恐怖。
  1952年,蒋介石进一步改组台湾的特务机构,把“革命行动委员会”撤销,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下设第二组和第六组两个特务机构,负责以大陆为主要目标的“敌后建党”和“心理作战”等特务活动。随后又设立了“国家最高国防会议”,蒋介石自任主席。
  1954年10月,蒋介石仿照美国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中央情报局的模式,在“最高国防会议”之下,。以“总统府”资料室为基础,成立了“国家安全局”,随着“国家安全局”的设立,“国防部”保密局和内调局等特务机构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以保密局为基础,将大陆处和内调局所属对大陆进行派遣活动的机构改组为“国防部”情报局,成为专门对大陆进行特务活动的机构;以“内政部”调查局为基础,将保密局中负责“保防”的部门划归“司法部”领导,成立“法务部”调查局,专门对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地进行特务活动。
  1955年,情报机构改制。保密局改组为国防部情报局,专责执行战略预警情报搜集、研整之任务。保防侦查等业务拨归“司法行政部调查局”接管。一般说来,该阶段先后实际执行者为毛人凤与蒋经国
  1958年5月,蒋介石又将“国防部”二厅改组为“国防部特种军事情报处”(简称“特情处”),1961年5月,它又扩编为“国防部特种军事情报室(简称“特情室”)、专司搜集军事情报和勾联策反活动。同时在“保密局”骨干的基础上,组建负责岛内安全的警备总司令部和宪兵司令部。上述各情治机构,形成了密布于台湾各地的情治网,成为维护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和镇压人民的工具。
  此后,还陆续地进行过多次调整,如1972年5月,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三组为主体和第六组的一部分合并为国民党中委会海外工作委员会;
  1973年,又将中委会第二组全部和中六组的另一部分合并成为国民党中委会大陆工作委员会。蒋经国、李登辉主政台湾时,也先后对台湾的情治系统进行改组和强化。比如1987年,将警备总部改组为“海岸巡防司令部”等等。
  1984年发生江南案,当时之情报局长汪希苓亦被捕入狱,情报局再次大改组。1985年7月1日,情报局与国防部特种情报室并编成立军事情报局,隶属国防部参谋本部,受参谋总长直接指挥。
  1991年以来,“国安局”在台情治系统改革调整中,进一步强化了对外情报工作功能,扩大了第一处、第二处的人员编制,增加了设施,又把第三处管辖的业务拨给“调查局”、 “警政署”、“宪兵司令部”,该处仅作为分析单位存在。新设第六处,负责管理密码,加强对世界各国,尤其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信号情报。
关键词: 军统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