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明朝历史 > “知府”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知府”为什么要叫“知府”

“知府”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知府”为什么要叫“知府”

天然卷 2017-03-17
\

明代知府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好像不管哪个朝代都有知府大人的存在,然而事实上知府这个名称的出现并没有那么早,明朝才开始有知府这个称呼。
  “知府”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知府是明朝才正式命名的官职名,也就是说知府的叫法起源于明朝,这在古代正史《职官志》中有明确的记载,“宋朝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 知府重在“府”,府的变化直接体现了知府的变化,这其中还是很有说头的。魏晋时期,州刺史同时兼着将军的职务。州刺史是文职,将军是武职。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做“府”。到了唐朝,中央政府对府非常重视,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过职的州普遍设置府,比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府的长官,叫作府尹。五代按照唐的制度沿袭下来,基本没有多大变化。府,比较吃香和盛行的朝代是宋。当时府的地方长官为“知××府事”,知就是主持的意思,即主持某府事。宋朝的知府事管着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手中掌握的权力会因为州府的不同而稍有差异。明清时候,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仍叫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为“知府”,在史书上以正式官名确定下来,对府的职权、责任和义务有了详细的规定。
  “知府”为什么要叫“知府”
  史料上说,明初,按照缴纳税粮的多少,“府”被分成三等:京府府尹为正三品;纳粮20万石以上为上府,上府知府从三品;20万石以下为中府,中府知府是正四品;10万石以下为下府,下府知府从四品。不过,没多久所有知府均改为正四品了。当时,全国有150多个府。各个府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口的多寡、路程的远近、案件的多少、民风的顺劣等情况,定有“冲、繁、疲、难”四个字,一个字代表一种境况。四个字都含有的为“最要缺”,含三个字的为“要缺”,含两个字的为“中缺”,含一个字或四字全无的为“简缺”。虽然都是正四品,但简缺和中缺一般给初次当知府或当知府时间不长的官员,尤其初次任职的,往往不是朝廷直接任命,而是由督抚奏请朝廷任命。要缺和最要缺则给当过知府并且很有经验的官员。
  知府是比较重要的地方官员,不是谁想当都能当的,而且知府和知府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古装剧里逮着个大小官都叫知府是比较荒谬的。

关键词: 知府 明朝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