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南北朝历史 > 什么是三长制

什么是三长制

新之助 2015-10-09
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改革给后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对后世的影响也很深远。改革措施中的三长制乃一重大举措。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采纳给事中李冲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年)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加强中央政府对人口的控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
  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也将成为国家的编户,因而必将与豪强地主争夺户口和劳动力。李冲提出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后,在朝廷中引起激烈争论,最后,冯太后从加强中央集权出发,认为实行三长制既可使征收租调有根据和准则,又可清查出大量的隐匿户口,故三长制终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实施。
  虽然在实行的过程中,三长还是从大族豪强中产生,他们不仅本人可以享受免于征戍的特权,而且亲属中也有一至三人可以得到同样待遇。但较之宗主督护制,三长制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三长制的建立,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实行后,国家赋税收入增加,农民赋税负担有所减轻。北魏后期社会经济明显的恢复和发展,与三长制的实施有密切关系。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影响深远。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