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清朝历史 > 剃发令的起源:皇太极和张春的故事

剃发令的起源:皇太极和张春的故事

非我族类 2017-07-27
\

剃发令
  1644年,清帝顺治发布“剃发令”,要求全国官民遵照清朝的制度剃发。但事实上,早在天命四年就有过剃发这一说法。根据考证,这说法最初和两个人有关,一个是皇太极,一个是张春。那么,这两个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剃发令的起源,据郑天挺先生考证始于天命四年。(郑天挺《探微集》)此后清朝的那几部开国史料,伴随着后金军队攻城略地的往往少不了剃发这个词汇:
  天命六年,后金攻下辽阳,“生擒御史张铨,其余官民皆剃发降”。不久辽东各地大小城池尽入金人手中,“官民皆剃发降”。
  天聪三年,后金攻至汉儿庄城外,明副将标下官李丰“率城内民剃发出降”。
  天聪三年,金军进攻遵化,明中军臧调元被擒投降,“遂令剃发”。
  天聪四年,后金军降沙河驿,“招降城中人,皆令剃发”。(以上见清太祖、太宗《实录》)
  张春本应是一个效忠新主的明朝降将,事情的转折就因为他不肯剃发
  在清朝文献里,归降叫做“剃发归降”,投降的百姓叫“剃发降我之民”。攻下城池而官民没有剃发,就不算真的降服。明将张春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张春曾经是四万明军的统帅,在大凌河之战中被后金俘虏。皇太极对劝降很有一套,巧舌如簧、老奸巨猾,后来的明叛将祖大寿、洪承畴这样的大腕都是他劝过来的,对付张春应该绰绰有余。被俘当晚,皇太极就派人送来了佳肴美酒,但为张春拒绝,还说了“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之类的话。也难怪,如果派人送顿酒菜就能劝降一个统领四万军队的明朝将领,那崇祯的天下真是到了拿根韭菜就能捅破的地步了,皇太极对这次失败应该有心理准备。
  此后,张春开始绝食,但求一死。三天之后,皇太极出马,亲自给他赐食,张春不知道是被感动还是实在太饿,开始吃饭,这就意味着他愿意效忠了。如果事情照这样发展下去,以张春的能力,他会是一个默默无闻效忠新主的明朝降将。事情的转折就因为他不肯剃发。
  张春虽然同意了投降,但是死活不肯剃发,皇太极无奈只好把他安顿在三官庙“恩养”。张春始终不愿剃发,最后死于庙中。
  在东北很早就实行了剃发的政策。天聪四年三月,阿敏示谕永平官民:“我兵久留于此,意在养民,以成大业。尔等妄意谓我将返,且间有不剃发之人,是不知兴师之意也。今尔等宜各坚意剃发,有不剃者察出处死。”皇太极谓“所获汉人,俱令剃发”。
关键词: 剃发令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