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上古历史 > 大溪文化中的房屋建筑与墓葬特色

大溪文化中的房屋建筑与墓葬特色

山南慕北 2016-02-22
大溪文化墓葬遗址

大溪文化墓葬遗址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大溪文化约公元前4400~前3300年。大溪文化的发现,揭示了长江中游的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
  房屋建筑
  在红花套、关庙山发现的房屋基址,普遍经过烧烤,已成红烧土建筑。分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 两类,前者常呈圆形,后者多属方形、长方形。地面起 建的房子,往往先挖墙基槽,再用粘土掺和烧土碎块填 实,墙内夹柱之间编扎竹片或小型树干,里外抹泥。室 内分布柱洞,挖有灶坑或用土埂围筑起方形火塘。居住 硬面的下部,常用大量红烧土块铺筑起厚实的垫层,既 坚固又防潮。有的房顶系铺排竹片和植物秆茎,再涂抹 掺有少量稻壳、稻草末的粘土。有的房子还有撑檐柱洞 或专门的檐廊,或在墙外铺垫一段红烧土渣地面,形成 原始的散水。可见为适应南方的气候条件,建造住房已 采用了多种有利于防潮、避雨、避热的技术措施。
  墓葬习俗
  共发现 300余座大溪文化的墓葬。其中大溪墓地的最多,人骨保存较好。该墓地死者头向普遍朝南,除个别为成年女性和儿童的合葬墓外,绝大多数实行单人葬。葬式一类为直肢葬,数量占半数以上,以 仰身直肢为主。另一类为屈肢葬,其中多数是仰身屈肢, 以双脚压在髋骨下的仰身跪屈葬和下肢向上□曲的仰身蹲屈葬最为特殊。下肢弯屈程度很大的屈肢葬,当是将 死者捆绑后埋葬的。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最多的30余件。女性墓一般较男性墓富。有的石镯、象牙镯等饰物,出土时还佩戴在死者臂骨上。在几座墓里发现整条鱼骨和龟甲,有的把鱼摆放在死者身上,或是置于口边, 也有的是两条大鱼分别垫压在两臂之下。以鱼随葬的现象,在中国新石器文化中尚属少见。另外还有以狗作为牺牲的。大溪墓地儿童与成人的葬制基本相同,但在红花套和关庙山则是瓮棺葬。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