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隋朝历史 > 隋朝之前的官制是怎样的 隋朝改官制始末

隋朝之前的官制是怎样的 隋朝改官制始末

新之助 2016-03-21
\

隋朝
  自古以来,不同朝代的更迭中必然包含着许多方面的更替,比如政府机构,比如服饰衣冠。隋朝得了这天下之后,也是如此。
  北周六官
  北周六官组织机构及形成 北周王朝中央政府的主要组织形式。六官指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这六府机构。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接受苏绰﹑卢辩的建议﹐于恭帝三年(556)开始仿照《周礼》官制﹐实行带有复古色彩的六官制度﹐藉以取得中原地区汉族大地主的拥护和归向。次年北周代魏﹐宇文泰子宇文觉(孝闵帝)即位后继续行用﹐直到隋文帝杨坚代周称帝﹐开皇元年(581)恢复魏晋以来发展形成的三省制度(现三省六部)﹐六官之制才废除。
  隋朝改官制
  开皇元年(五八一)二月,少内史崔仲方劝隋文帝杨坚废除北周六官之制,改依汉魏之旧,杨坚同意。于是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中书)、秘书、内侍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及十二卫府等,分司统职。又置勋官十一等,以酬勋劳;散官七等,以加文武有德望者。为避杨坚父杨忠讳,改侍中为纳言。于是以相国司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虞庆则为内史监;相国内郎李德林为内史令,皆为宰相,自是三省首长为宰相成为定制。三省六部成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三省指尚书、内史(唐称中书)、门下省;六部指尚书省的吏部、度支(后改民曹,唐改为户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工部。每部下辖四司,共二十四司。尚书省居于禁宫之外总掌全国行政管理,内史、门下二省居于禁内佐皇帝决策。至唐,发展为“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行”的既分工又合作的完备体制。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至隋已形成都省、六部、二十四司三级机构,其行政层次和管理幅度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以致定制千年,其六部体制至清末才被新内阁衙门取代。中书(内史)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期,当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两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发展演变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如南朝重中书,北朝重门下,各用以起草和出纳诏命。但直到隋朝,两省内部组织机构尚未最后定型,门下省尚保留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等宫廷服务性质的衙门,至炀帝时才改隶殿内省,而给事中一职尚未设置,封驳职能也未定型。虽然隋三省体制尚不完备,但整齐划一的三省六部中央政府体制实已确立。

关键词: 官制 隋朝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