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唐朝历史 > 持续近四十年的牛李党争始末

持续近四十年的牛李党争始末

新之助 2015-11-06
\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经过长达四十年的斗争,唐朝的统治危机变得更加沉重了。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通过门荫取士。李德裕认为,公卿子弟从小就熟悉官场,容易掌握做官的本领。二是如何对待藩镇。李党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
  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闵因评论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贬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此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唐穆宗长庆年间(821年-824年)牛僧孺做宰相,就把李德裕排挤出朝廷。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时,接受吐蕃将领的投降,收复了重镇维州(今四川理县)。牛僧孺却意气用事,强令把降将和城池交还吐蕃。唐武宗时(公元841-846年),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闵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后,唐宣宗即位,牛党成员白敏中任宰相,牛党又纷纷被重新启用,李党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赶到遥远的崖州(今海南三亚西北),不久忧郁而死。 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斗争,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牛李党争不但影响到中晚唐政治格局、政治文化的演变,而且参与塑造了中晚唐诗风,同时在牛李党争中产生的一种具有攻击倾向的文学作品。
  两党政治争夺战,开始于唐宪宗,互有更迭,大致来说,唐穆宗、唐敬宗二朝为牛党得势之时;及至唐文宗时,党争最烈,有时两党之人同朝为相。唐武宗时,为李党全盛时期;宣宗时,则为牛党全盛时期,宣宗以后牛李党争不复载于史册。两党人士虽然在政治上互相倾轧,然其不似今日政党,有党纲、党员名册,为政治理想而争,牛李党争的性质为权力之争,两党的差异性除出身背景不同外,最重要为对边患和藩镇问题的争议,主战、主和的不同。
  牛李党争虽和内廷宦官党派之争互为表里,然自甘露之变后,宦官们自成一气,同类相聚,不再让外朝大臣有所依附,虽使得牛李党争自宣宗以后不再出现,然却使得外朝大臣转而依附拥有地方兵权的藩镇,酿成崔胤结合朱全忠杀尽宦官之举,朝政大权落入藩镇手中,加速唐朝走上灭亡之路。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是政治腐败的一种表现。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二是如何对待藩镇。

关键词: 牛李党争 唐朝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