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52年 > 4月6日 > 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云鹏先生逝世

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云鹏先生逝世

浅草 2015-12-16
\

白云鹏
  1952年4月6日,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云鹏先生逝世。
  白云鹏,字翼青,河北省霸县人,先世为汉军镶蓝旗人,京韵大鼓演员,白派京韵大鼓的创始人。由于他结合个人天赋和生活经历,选择适合发挥个人特长的题材谱曲创腔,逐渐形成了吐字清晰、韵味醇厚,长于表达书中人物内心感情的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白派京韵大鼓,与刘(宝全)派、张(小轩)派齐名,他的艺术风格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白云鹏(1874-1952.4.6)是京韵大鼓演员,白派创始人。白云鹏年轻时在农村演唱竹板书,后拜木板大鼓艺人史振林为师。
  1910年三十岁时到京津一带演唱由木板衍变而成的京韵大鼓。初时演唱的曲目有《长坂坡》、《战长沙》、《单刀会》等。随着在四海升平游艺场演唱“文明大鼓”,白云鹏不断地在实践探索,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孕育着新的艺术流派。
  1910年后白云鹏根据自己的素质和理解力加工创造了白派的代表作《焚稿》、《哭黛玉》、《探晴文》及《孟姜女》等。他嗓音虽低,听来却圆润浑厚,吐字清晰有力,唱腔于妩媚中透苍劲,善于通过半诵半唱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白派在描绘景物和抒发人物忧思之情时,常用平中见奇,稳而有变的唱法,恰当地调动了排比句的功能,具有深挚的艺术感染力。
  1930至1950是白派艺术的兴盛时期,特别是建国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年逾古稀的白云鹏积极演唱新曲目,并着手整理传统遗产。他被聘到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后,整理演唱了《花木兰》等曲目。
  新中国成立以后,白云鹏先生迎来了新的曙光,他更加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自己一生追求的艺术事业。1950年,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曲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1年白云鹏退休以后,被中国戏曲研究院聘为顾问,做艺术指导,被北京艺培学校聘为特级教师,不遗余力为国家的艺术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952年,年近八旬的白先生因患食道癌,于4月6日病逝。
  “白派”京韵大鼓是白云鹏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创造的。白云鹏(1874-1952),河北霸县人。青年时期在农村庙会说唱大书,后拜史振林为师改唱木板大鼓,1910年以后改唱京韵大鼓。他演唱的特点是依字行腔,运用和缓、低回的唱法,他基本不用高腔起唱,这是有别于刘宝全、张小轩之处。
  嗓音虽低,听来却圆润浑厚,吐字清晰有力,唱腔于妩媚中透苍劲,善于通过半诵半唱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白派在描绘景物和抒发人物忧思之情时,常用平中见奇,稳而有变的唱法,恰当地调动了排比句的功能,具有深挚的艺术感染力。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