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舞的形式与种类
浅草 2016-06-12

巫舞
随着时间的推移,巫舞的形式与种类日益增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巫舞的形式仅在湖南沅湘流域较为流行,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祈神降福许愿类。人们遭遇天灾人祸或进行求子求财时,就会“唱尸王”、 “贺仙娘”、 “冲傩”,代表性的舞段有《造云楼》、《发功曹》、《立寨》等。这些舞蹈将神力魔法手势与盘旋飘逸的舞步相融合,舞蹈时,表演者神情肃穆、体态轻盈。第二类为酬神还愿类。如“跳买光倡”、 “旱龙船”、 “跳油鼓”、 “郎君走香”等。一般分为巫觋表演的单人舞、双人舞和由巫觋领舞,群众会舞的形式。第三类俗称“跳大神”,在表演时,表演者装鬼弄神,舞蹈时毫无章法,多为即兴表演。巫舞的一般动作都比较硬直,而且多棱角,幅度很大,通常带有比较浓厚的神秘色彩。
在漫长的岁月中,巫舞虽然是与封建迷信相联系的一种文化,但是它在民俗学、宗教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艺术上,巫舞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整理完善,很多巫舞已经被改造成为在民俗性节日中所表演的一种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