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牛魂节

节日介绍

牛魂节时间为每年农历初八,是壮族、侗族、仫佬族、仡佬族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又叫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传说牛魂节这一天是牛的生日,每逢节日这天,桂北地区的壮、侗、瑶、苗等少数民族的群众都要上山采集乌柏等树叶,用煮出的水做一锅糯米饭,呈紫红色,叫做乌饭。人们盛碗这样的饭,并放上几快煮好的腊肉,先端去喂给牛吃,然后自己才吃饭。不管地里的活有多少,这一天都要忌耕牛梨田耙地,免除其一切劳役。小孩清早就把牛放出栏,送到绿草如茵和牧场。人们还将牛栏内的类便清除掉,撒上石灰,做到栏干草足。有的地方还在堂屋摆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边走边唱,以赞颂和酬谢牛的功德。70年代以来,牛王节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渐淡薄,但敬牛护牛之风犹存

节日来源
  来源一
  桂北一带比较流行的一则故事是:很久以前,桂北一带牛瘟盛行,耕牛大量死亡,人们便在四月初八这天祭神拜天,乞求神灵保佑,牛王从天而降,保护来哦人间耕牛。为了纪念牛王的功绩,人们定下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牛王节。还有一则传说为;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男的勤劳善良,女的则好吃懒做,每当丈夫外出劳动时,妻子就一个人躲在家里做好东西吃。有一年农历四月初八,丈夫在外犁田,因为早上没吃东西,犁着犁着便晕倒在地。牛很同情主人,待他醒后,就说:“你老婆好逸恶劳,尽背着你独自在家做好吃的。现在她正在家蒸糯米,准备做甜酒吃,你快回去吧。”听了牛的忠告,善良的年轻人决定回家看个究竟。一回到家,老实的男人就把牛对他说的话告诉了妻子。妻子听后火冒三丈,遂将一团滚汤的糯米饭塞到牛嘴里,从此牛再也说不出话来了。人们为了表示对牛辛勤劳动的感激和对好吃懒做者的憎恨,就在四月初八这天为牛做乌饭,规定让牛休息一天,并把这一天叫做“牛王节”。还传说古代土家人在一次战斗中溃败,退却时遇大河阻住去路,危急时只得抱着水牛尾巴踩水过河才得以脱险。后来土家族便把这天作为牛王菩萨生日,让牛免耕一日,饲以上好草料。凡这天病死的耕牛也要整尸掘墓而葬,不得食用。
  来源二
  浙江宁海把这天叫浴牛节、牛王诞。民间流传着一则有趣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盘古开天不久,凡间种的丝瓜藤儿一直长到天宫,人们常攀藤上天游玩。玉帝得知后大怒,一边命令斩断瓜藤,把天宫升到九霄云外,一边命牛王星取来百草籽,洒在人间。结果人间成了一片荒草世界,百姓挨饿,哭声震天。牛王星闻声后感到内疚,便在四月初八那天背着天犁翻耕。从此,大地又长出了庄稼,人们脸上又露出了欢笑。这事后来让玉帝知道了,便惩罚牛王星永远留在凡间,吃过草耕地的清苦生活。人们感激天牛,就把它下凡的那天定为牛日,每年定时庆贺,像祝贺人的生辰那样对待耕牛。届时,耕牛一律放耕。人们先是把牛牵到河边,用毛刷把它上上下下洗净。牵回来后,人们待牛如上宾,用准备好的乌饭麻糍饲牛,灌以黄酒,喂以鸡蛋,欢度它的生辰。这一天,人们也吃乌饭麻糍过节,名为“人牛共食”,表示替牛分吃一半草,感谢牛一年到头无偿地为人们辛勤劳动。
  来源三
  相传,很久以前,因人间大地光秃,寸草皆无、尘土飞扬,牛王奉天帝的旨意,下到人间来播种百草。牛王脑瓜笨,天帝命它三步撤一把草,它误记为一步撤三把草,结果杂草遍及大地。后来天帝罚它将功补过,不许再上天庭,在人间永远吃草。牛王为农家干重活,成了农家宝,但在壮家心目中它毕竟还是一个天神,所以在农历四月初八牛王生日的这一天,众人共同庆贺,为牛脱轭,让它休息,久而久之,就演化为敬牛节、牛魂节。牛魂节一到,人放锄、牛脱轭,主家酿制甜酒,用枫叶、紫蕃藤、黄饭花、红兰草等植物的汁液蒸五色糯饭,并给牛吃甜酒和五色糯饭。这一天,人们牵牛到绿草丰茂的地方,让牛自由自在地吃个滚圆。主妇清扫牛栏,放上新的干草。小孩子则轻轻为牛刷背,让牛舒舒服服地过一个节日。
  这一天,绝对不能打牛。因为倘若打牛,把牛魂掠走,就会影响农事。
 
布依族牛魂节
  贵州册亨、罗甸、贞丰、安龙、紫云等地的布依族,这一天要吃白、黑、黄、紫四色糯米饭,还用枫香树叶泡水给牛洗澡;瑶族同胞则煮甜饭以表祝贺,祈求小牛块块长大;土家族于农历四月十八日这天都要做粑粑敬祖先及牛王菩萨,对耕牛备加关照,要将这一天最好的食品给牛吃;么佬族于农历十月初一过节,除了用饭、肉、酒敬牛王外,各家要用两个糍粑和嫩草喂牛,以示酬劳耕牛终岁劳役之苦;部分布依族地区也在十月初一过节。这天,人们先将糍粑粘在牛角上,然后再粘野菊花;还有的地方给牛挂上红绸和其他饰物,把牛打扮得威风凛凛。姜族则在农历十一月一日到牛王庙烧香、点蜡、烧纸钱,并宰一只羊和一只鸡,祈求牛王菩萨保佑耕牛平安。
 
壮族牛魂节
  牛魂节又称脱轭节,在农历四月初八,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壮族人敬牛、爱牛的传统,在每年过牛魂节时更是表露无遗。壮族人认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牛魂节一到,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这一天,要清扫牛栏,给牛洗刷身体;牛沐浴时,还要敲鼓助兴。当然罗,这一天是绝对不能打牛的,如果打了牛,就会把牛魂惊跑,对农事大为不利。到了午间,家家都要举行敬牛仪式。这时,全家坐在摆满酒席的桌边,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同时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色饭。最后,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表示对牛的祝福。
 
牛魂节吃乌饭
  其实,吃乌饭并不仅限于少数民族,它广泛流行于南到两广、北到江淅一带,其中包括汉族在内。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节吃,更多的地方在四月初八吃。农历四月初八那天,不仅家家户户自做乌饭,而且市场上也有出售。有的地方甚至将它作为平时的早点或点心出售,很受欢迎。江南的乌饭像北京的切糕,不过切得更为方正,也更有嚼劲,一般都是放凉了撒上白糖或红糖吃。吃乌饭很可能是东南沿海和江淮各族人民共同祖先之一的百越人的遗风。南方水田若用人力耕作,要比北方旱地艰苦得多。因此,自从使用牛耕后,南方人民对耕牛特别爱护甚至崇拜,从而产生牛王的神话,并专门设置一个节日来庆祝它的生日,以示感激之情。据史书记载,汉族直至南北朝时仍规定严禁宰杀耕牛,违者以犯法论处,这再次说明牛魂节和农业民族爱惜耕牛、保护生产力有关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最新资讯

放假通知
牛魂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