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文化名城 > 开封 “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成回忆

开封 “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成回忆

2015-03-20

开封是河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此建都,历经千年梦华。

历史沿革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了宋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此后,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局面,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那时的开封水运十分兴隆,贯穿全城的水道有四条,即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当时汴河一路,每年从江南运往京城的粮食就有五百万石到七百万石之多。宋神宗时,由于宋朝开始导洛入汴水利工程,从汴口往西开渠五十里,引伊洛河水入汴河,水深一丈,使汴河与伊洛河相互沟通,东西横贯全河南省境内,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从开封向北,可通辽国的南京(今北京);从开封往西,经郑州、西京、陕西的京兆府(西安);向西南,经许吕、邓州、襄阳、江陵,直达湖南和两广;往东可达山东沿海各地。那时的开封是一个开放的都市,宗教文化门类多、规模大、知名度高。久负盛名的历代皇家寺院大相国寺、建于北宋供奉佛舍利的开宝寺铁塔、天清寺繁塔、三大道观之一的延庆观、自春秋保存至今的禹王台、兴国寺塔、大云寺塔、东大寺、古观音寺、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以及建于民国初年的全省首家女子寺院宝珠寺等,宗教门类齐全。尤其是相国寺是开封历史上一座有名的寺院,中国许多优秀的古典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曾编写过有关相国寺的故事,历经千年,至今香火不断。

北宋开封的繁华盛景,除了文字记载外,最著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图》。它像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八百年前北宋东京的生活情景和社会风貌,成为后人研究北宋时各种社会风情和人文历史的珍贵史料。在开封的历史链条中,名人众多,如蔡邕、蔡文姬、蔡漠、阮籍、崔颢、钟嗣成、王延相等在开封写下了各自的一页。“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的唱词唱响了大江南北,一代清官包拯为民申冤的故事家喻户晓。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一代清官张伯行、虎门销烟林则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

“城摞城”的奇特景观

在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个一直流传在开封民间的神秘传说,终于被考古证实。

考古资料表明,发现的5座城池基本处在同一区域,摞在最上面的是清代开封城,最下面的则是唐代中原重镇汴州城,其中城市规模最为庞大的,是一千年前“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北宋国都东京城。

据专家介绍,公元前364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开封兴建了著名的大梁城,此后2200多年间,历代统治者在这块土地上又建起了唐汴州城、北宋东京三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相传,战乱与河水泥沙一次次将这些辉煌一时的名城掩埋,人们又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家园,掩埋在泥沙深处的座座古城,就“叠罗汉”般叠加起来。

为何独厚“开封城”?

在我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大部分都城由于兵火战乱城毁国亡诸原因,都采取了抛开旧都城、另选新址营建都城的做法。而古都开封虽历经兵燹水患,基本上都是在旧城址上屡建屡淹,又屡淹屡建,形成奇特的“城摞城”现象。当时的统治者为何这样对开封情有独钟呢?

从自然环境上看,开封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建都之地。自古以来,开封周围地势坦荡,不仅没有大山,就连丘阜也很难见到,不像长安、洛阳、北京等都有天然屏障,四塞险固而利于守。同时,开封一带地势低洼卑湿,古时就被称为“斥卤之地”。

但开封与其他古都相比,却有着极为优越的水利网络设施,这里一马平川,河湖密布,交通便利。不但有人工开凿的运河鸿沟(汴河)可与黄河、淮河沟通,还有蔡河、五丈河等诸多河流,并且开封还是这些河流的中枢和向外辐射的水上交通要道,这一点是国内其他古都远远不能比拟的。

一个政权建立伊始,首先要解决的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资,而这些物资需要在都城的附近就能获得。开封到了唐代,随着京杭大运河的通航,汴州又恰巧处于通济渠(汴河)要冲,又是通往东都洛阳和唐都长安的重要门户,汴河南通江淮,大批江南的富饶物资可直达汴州。而此时的关中由于连年战乱,经济凋零不堪,长安、洛阳更是屡遭战争破坏,亦非昔日旧观。虽然在北宋初年,太祖赵匡胤欲迁都洛阳或长安,但最终还是服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实际上也是服从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客观情况。

而从文化地理角度看,开封地处中原腹地,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战国时期的魏国之所以迁都这里,一方面是避开强秦侵扰,更重要的是为了进取中原而谋取霸业。尤其是辉煌时期的北宋东京城又成为“富丽甲天下”的世界名都,造成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传统理念上认为开封是一个王气很盛的城市,即所谓“夷门自古帝王州”,因而在历史上,开封虽饱经兵火水患,人们也轻易不愿放弃这块宝地。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更能说明:明末崇祯年间的那场空前的特大水患后,开封城几成平地,已是“黄沙白草,一望丘墟。”清初有人提出将省会由开封迁至许昌,但始终没有被清政府采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开封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作为七朝建都之地和“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名都大邑,开封这座历史古城在中原民众心目中的中心地位依然存在,这也是清政府维护中原地区局势稳定的象征,其地位和名气是中原其他城市远远不能比拟的。所以,清政府只是在明开封城墙的废墟上加高增筑墙体,而将河南省省会仍旧放在开封。

民风民俗

庙会、灯会、鸟市、花市、夜市、风筝、斗鸡、 盘鼓

特色景观

清明上河园、开封府、龙亭、翰园碑林、大相国寺、铁塔、金明池等。

传统名菜

开封灌汤包、鲤鱼焙面、套四宝、清汤东坡肉、白扒豆腐、卤煮黄香管、炸八块、一鸭三吃、蒸羊等。

风味小吃

灌汤包子、逍遥镇胡辣汤、桶子鸡、庞记桶子鸡、沙家牛肉、开封套四宝、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风干兔肉、五香羊蹄、酱瓜鸡丁、菊花火锅、大京枣、烩面、双麻火烧、芝麻翅中翅、炒红薯泥、花生糕、黄焖鱼、锅贴、羊肉炕馍、炒凉粉、冰糖熟梨、杏仁茶、江米切糕、回民羊肉汤、东华乍、锅贴豆腐等。

开封特产

汴梁西瓜、杞县酱菜、杞县大蒜、五香豆腐干、桶子鸡、花生糕、绿豆糕、五香、麻辣花生。

民间艺术

汴绣、官瓷、朱仙镇木板年画等。

开封之殇

古都开封经历了兵、火、水患,曾经失去了灿烂的色彩。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开封城遭破坏,城中37万人,仅剩3万余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河南因地处上海、天津、汉口三个帝国主义侵略据点势力范围的交叉地带,成为这三大据点的原料供给基地和外国商品倾销的市场。开封是当时河南省的省会,首当其冲受到这种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开封被日军占领,沦陷达七年之久,受到了严重破坏。

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省会迁郑州,开封为省辖市。1982年开封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小编想说:对于中国的历史,河南是不可抽离的一部分,在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贯穿了中国的每一个朝代,一千年前的开封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记得史书上有过“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富甲天下的苏杭历经千年仍是世人倾慕的人间天堂,而开封呢?走过历史,开封留下的仅仅是曾为七朝古都的名号,未留下的,是曾经的繁华。从省会的搬迁,到开封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会,而今天它成了河南的一个普通的小城市,当年的繁艳恰是如今的内伤。开封正如一位权倾一时的名爵显贵,在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慢慢的走向没落。新时代,愿开封能在沉沦与崛生的边缘重现史册上的辉煌。

关键词: 汴州 苏二杭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