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文化名城 > 千年瓷都景德镇--盛名难继 辉煌不再

千年瓷都景德镇--盛名难继 辉煌不再

2015-03-20

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晋开始建镇,因位于昌江之南,故最早称为“昌南镇”。后因大将陶侃擒寇于此,改称“新平镇”;在中国历史上,景德镇既非显赫一时的帝王之都,亦非扼守险要的兵家重地,它的兴起与繁荣,与我国陶瓷业的生产休戚相关,因此,陶瓷成了打开这座城市历史之门的钥匙,陶瓷的发展史也就演变成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两晋、南北朝时期,新平镇陶器生产已逐渐向瓷器过渡,虽然当时烧制的温度不是很高,烧品质量还不算上乘,但式样和釉色已达到较高水平,新平镇因此名声渐起。到隋唐,这里烧制出名副其实的瓷器,完成了由陶到瓷质的飞跃。

北宋是新平镇制瓷业的成功时代,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诏命该地烧制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款,所制瓷器“光致茂美,四方竞效”。不久,真宗皇帝下诏改镇名为“景德镇”,景德镇由此得名并保留至今。南宋至元朝,中原战事频仍,瓷工南迁,南北瓷工荟萃于此,制瓷工艺日趋精湛,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步奠定了全国瓷业中心的基础。据《陶记》记载,当时有窑三百余座,全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所产瓷器有“琼玖”、“饶玉”之美称。这一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在胎质、造型、釉色上都趋于完美,被西方人称为“瓷器的成功时代”。明、清两朝,景德镇一直是享誉海内外的“瓷都”,所谓“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迄今为止,景德镇已发现三十多座古瓷窑遗址,这些遗址中蕴藏着大量的烧瓷窑炉、制瓷作坊遗迹,以及瓷器碎片的堆积层。

据相关资料显示,瓷都的辉煌在新中国建立后依然在发扬光大。1960—1980年代,当时不到40万人口的景德镇市区号称有8万陶瓷工人,瓷业成为景德镇的重要经济支柱。最辉煌时期,景德镇的陶瓷产值占全国的20%以上。直到1970年代末,陶瓷产业的规模,无论潮州还是曾与景德镇并称三大古瓷都的福建德化,均难望景德镇项背。但是,当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开始走向市场经济时,景德镇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虽然说衰落是不争事实,但那时,景德镇还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景德镇有十大瓷厂支撑着这个城市的GDP。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苦心经营,资源整合,形成了鲜明的产品特色,比如建国瓷厂的颜色釉、人民瓷厂的青花、光明瓷厂的玲珑等,在海内外都占据了重要市场。

然而,作为一个城市支柱产业的国有瓷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所有国企都面临的体制、机制、冗员、债务等因素构成的困局。当沿海地区一些民营陶瓷企业正在引入资本、细分市场、扩大产业规模时,这个中国陶瓷业中心基地还沉醉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保障的业绩和霸主地位。同时,对民营企业几乎没有像样的支持。1995年10月,景德镇决定对十大瓷厂进行改革,政府一纸文件下达,以“化整为零”的方案,划小核算单位,实行自负盈亏,浩浩荡荡的数万名瓷业工人,三分之一下岗,三分之一退休,只留下三分之一在原企业维持。这一刀切的模式,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十大瓷厂像阳光下的冰块一样融化了。而政府在接下来的数年内为维护社会稳定而疲于奔命,瓷业生产一直处于惨淡经营的状态。

这一年成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加速衰落的第一个“拐点”。此后,在传统产品式微、销售渠道衰落、市场低价混战、民营企业出国展销的系统性紊乱之下,即使拥有历史遗产,景德镇瓷业的产业竞争力也难免江河日下。有人至今还能回忆前几年的情景:在市政府门口,近千人静坐着,一直漫到马路上,大家很平静,没闹事,只希望政府给个说法,因为那时下岗工人连一分钱的补贴都没有,最低生活费也没有。当时有一种“调侃”:“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一组数据也能显示出景德镇的没落。1995年时,潮州陶瓷产业的规模与景德镇大致相当,而2003年潮州陶瓷销售额达到117亿元人民币,出口6.43亿美元,陶瓷产业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47%,相比之下,景德镇陶瓷年产值只有20亿元人民币,在全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只占到15%。可以说,作为瓷都的景德镇已盛名难继,辉煌不再。

文化

景德镇风土人情 象山雨霁

苍苔慎举武市区南端四公里处有个沙陀山,原名叫象山,俗称南山。在景德镇瓷窑鼎盛时期,烟囱有130余座,窑烟袅绕,向南飘去,犹如雾海茫茫,在阴云天气更觉远近山峦罩上一层薄纱。

迎亲

迎亲 由男方父母确定结婚日期,请媒人转达,并依俗送礼,这是“送日子”。结婚日期确定后,双方即筹备婚、嫁。但城、乡间不尽相同,大体情况是:成亲的前一日,男女两家要备酒宴客,女方叫“上头酒”;男方叫“鸾轿酒”。乡间,男女各家要备专席请新人,父与子、母为女敬酒。女方出嫁前,城乡都盛行哭嫁,农村的要哭数日,并流传有“十杯酒”哭嫁词。新娘上轿前要吃“姐妹饭”,入轿多由长者驮入,轿出门,女家即泼水扫地,关门,“有娘镇房、爷镇堂”之说。农村,出村后要向村外一家讨火置于轿内。迎亲大都用花轿,富裕人家用四人抬,一般人家两人抬。民国时期,城镇一般用黄包车迎亲。

“留人茶”与“起手茶”

景德镇自古以一瓷二茶闻名,在长期形成的瓷业习俗中,瓷与茶也紧密联系一起。

旧时,景德镇制瓷做坯分圆器和琢器。圆器是指瓷器器型为圆形的,如盘、碗、杯、碟等;琢器是指不能完全依靠陶车制成的瓷器,如瓶、缸、钵、盆、汤匙、镶器等。琢器坯房工人生活最苦,工作得不到保障。老板也想出一套决定第二年工人的办法:每年年底(即农历十二月间),老板要请留下的工人去喝茶,没被请去喝茶的工人,就意味着第二年被辞退失业,所以,后来就把老板年底请去喝茶的茶叫做“留人茶”。

小编想说:景德镇瓷器是一个享誉世界的招牌,曾经,有太多太多的荣誉加诸在这个小镇上了,中国瓷都、世界瓷都、千年古窑中国古代对外出口的为数不多的产品之一等等。然而,近年来,这些都成为过去式了,景德镇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她作为中国瓷都的称号了。2007年,中央政府公布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景德镇,我们的瓷都赫然在列,2009年,中国陶瓷协会评比的当代中国瓷都景德镇居然榜上无名,让许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也值得我们任何一个瓷都人的深深思考与反省,许多人惊呼,景德镇已经不是我们的瓷都了吗?重塑千年瓷都,这已成了景德镇既定的目标,也是他们所追求的形象与国际影响,但是除这些豪言壮语外,我们更希望听到重振雄风的铿锵脚步声。

关键词: 景德镇 瓷都 盛名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