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好友呦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宋夏战争
公元1040年-1044年;1064年-1119年

宋夏战争断断续续,依照宋朝在位皇帝的顺序,将仁宗朝宋朝与西夏的战争归为第一次宋夏战争,英宗朝为第二次,神宗朝为第三次,哲宗朝为第四次,徽宗朝第五次。

中文名称:宋夏战争 参战部队:宋朝、西夏 战争结果:宋朝获胜

时  间:公元1040年-1044年;1064年-1119年 地  点:陕西诸路 人  物李元昊 范仲淹 

  第一次战争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宋仁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第二次战争
  后来,治平元年(1064年),西夏攻略庆州,在大顺城被宋军击败,夏毅宗李谅祚受伤,一年多后去世,西夏之后逐渐处于守势。由于宋英宗在位时间较短,这一时期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事。
  第三次战争
  熙河之战
  宋神宗即位以后,任用王安石为相,“奋然将雪数世之耻”,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熙宁年间向西攻取青唐吐蕃和角厮罗等政权,拓地两千余里,建立熙河路,对西夏逐渐开始占据战略主动。与熙河拓边同时,宋神宗也开始尝试攻取夏土。他先是选取了横山方向对西夏发起进攻。治平四年 (1067) ,宋将知青涧城种谔率兵逼降西夏绥州嵬名山部。熙宁四年 (1071) ,韩绛统兵建抚宁、啰兀城以期尽城横山,实 现进攻西夏的战略构想,但这一军事行动却以西夏军队先后攻破二城而告终。在这一形势 下,神宗采纳了王韶等人的建议,兵出秦州,招抚、攻占熙河地区散居的羌和吐蕃部族,以期达到东西两路夹击西夏的军事构想。但随后相继发生的辽宋边境争端和交趾侵宋事件,以及熙河路羌、蕃部族的反宋战争,却打乱了这一军事部署的继续实行,宋神宗被迫停止了西征的脚步。
  元丰五路伐夏
  元丰四年 (1081) ,西夏梁太后囚禁夏惠宗秉常导致国内政乱。宋神宗认为攻占西夏的良机已至,趁此发动五路伐夏大战。宋神宗部署李宪部出熙河路,种谔部出鄜延路,高遵裕部出环庆路,刘昌祚部出泾原路(刘昌祚受高遵裕的节制),王中正部出河东路,欲一举攻克西夏兴、灵二州。按作战计划,泾原、环庆两路合取灵州,河东、鄜延两路先会师夏州,再攻怀州,最后四路合攻兴州。宋廷还请吐蕃出兵渡黄河攻取凉州,以牵制西夏右厢兵力。
  五路中,李宪以大将李浩为先锋,由今临洮出发,翻越马衔山,至康古城(今榆中境内),进而取西市新城(今榆中三角城),九月二日,攻克兰州。李宪设帅府于城内,并建置兰州,李浩为知州。次年正月,宋廷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兰州归入北宋版图。
  种谔作战积极,率所部沿无定河西进,起初势如破竹,通过一系列间接攻城战略的运用,先后攻取了西夏的米脂寨、石州、夏州、银州等地。但很快就因为军粮供应不继,又逢大雪,部队非战斗减员达三分之二以上。
  泾原路刘昌祚部作战勇猛,乘胜直抵灵州城下,但高遵裕缺乏对战局的整体把握,在缺乏攻城器械、后勤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命令刘昌祚直接攻城、宋军屯兵坚城之下,围攻十八日不克。而西夏军放黄河渠水灌淹宋军营地,又断绝其粮饷之道,宋军士兵因冻溺饥饿而死者极多。宋廷因此下令班师。
  此战宋军只占领了银、石、夏、宥诸州和横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使西夏在横山沿边地带不敢耕者二百余里。但相比于消灭西夏的初衷,战果确实一般。
  永乐城之战
  元丰五年(1082年)9月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带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
  徐禧等人攻入西夏横山地区,直逼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了灭夏,徐禧等人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宁夏境内)。西夏梁氏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攻永乐城,徐禧不听部下高永亨突袭敌军的正确谋略,而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河后,向宋军发动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沈括以及宦官李宪等人的救兵受阻。由于怨恨徐禧,种谔未予援救。夏军终攻破永乐城,徐禧等人死难,宋军二万多士卒役夫阵亡。
  第四次战争
  洪德城之战
  如果纯以斩级的数量来计算,1092年的洪德城战役并不算是宋军很大的胜利,将伤亡和斩级扣除之后,所获更是有限。可是,这场不大的战术胜利,背后代表着不容低估的战略意义。环庆路经略司经过慎重的研究,挫败了西夏倾国而来、以压倒性优势打击宋军一路的战略。这个以寡击众的问题在庆历年间还没有完全解决。宋军不但保存了所有州、军、城、寨,更在宋夏战争中唯一一次击破西夏的「中寨」、即中军御营。同时,这一役也是宋军争回战略主动的一个里程碑。此后,再经过延安之役和平夏城战役,西夏就转落于下风,宋军达成了庆历以来筑城横山、建立巩固前治的战略构想。这一役的成功和府州折氏的后起之秀折可适杰出的指挥水平分不开,而路帅章楶对弹性防御所作出鲜明精辟的演绎,更是功不可没。
  第一次平夏城之战
  从1093到1095年,宋廷重新调动陕西前沿的人事任命。吕惠卿这个新党强硬派成员当上郦延路经略使,而孙路继承王安礼任河东路经略使一'职。王安礼乃王安石幼弟,但反对用兵。武将王文郁取替范纯粹成为熙河路经略使,而章楶则出任泾原路经略使。开封方面,朝廷罢免韩忠彦及其余旧党支持者,战时政府和战区指挥体系重新建立。
  1096年,鄜延路经略使吕惠卿在上任的五十日内,组织了十四次小规模的出击行动,激起党项人全力反扑。1096年末的延安一役,双方动员大量军队。西夏集结五十万大军,意图击溃鄜延路所有军事力量。吕惠卿得到来自开封的增援,将部队改组为二十二个军。他保留一半部队在延州城内^当时延州改称延安府,其余部队则驻扎在延安府附近。党项人沿乌延口翻越横山,分成三个纵队,东路威胁青涧城,中路包围塞门寨、龙安寨和金明寨。西路方面,党项人组织迅速而大纵深的突击行动,一日之间,由边境顺宁寨通过安远寨,杀进距延安府五十里以外的地方。侦察到宋军的密集调动,西夏军筑起十一座堡寨对付十一路宋军。在延安府中,经略使吕惠卿亲自指挥一切调动事宜,协调各路军马。无法在短短数天的包围战中攻下延安府,考虑到会有被吕惠卿切断归路的潜在危险,又不能再往南面掠夺宋土,西夏军遂转移到金明寨,经过两天的包围,终于攻陷金明寨,消灭二千八百名宋军,只有五人幸存。西夏军随后撤退,吕惠卿派部队追截,但给龙安城附近的党项骑兵击退。是场战役以西夏的战术胜利而结束。然而,动员五十万人,只杀死少于三千名宋军,战果无疑微不足道。
  第二次平夏城之战
  平夏城的竣工标志着一连串宋军攻击的开始。由于西夏军的败退,陕西五路收复自1085年后失去的堡寨,并在西夏境内构筑一系列防御工事。河东路于1096年初取回葭芦寨,于1098年在该寨西北二十里筑起神泉寨。三交堡落成后,与上述两寨在那里形成一道三角防线。
  同时,泾原路扩张边面,由平夏城以北,伸延到西夏行宫南牟会的原址,设立天都山的指挥部于西安州。西安州距熙河路通会堡仅五十里,边面连接,而西夏天都山监军司自此失去了所据的地盘。据方勺和韩滤说,占领附近的盐池以后,宋朝每月出产的盐值达十四万钱,足以应付熙河路部份地区的支出。1099年秋,泾原和熙河两路完成会州及其余三座堡寨的工事,重新确认从兰州经黄河到会州,再沿天都山北峦穿过没烟峡,最后抵达平夏城的领土。1099年秋,西夏遣使谢罪,其谢表用辞谦卑。1099年底,双方终于重归和平,宋夏新疆界确立。《宋史》着者评说:「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足以标志着哲宗一朝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就。
  第五次战争
  政和四年(1114年),宋军在童贯、种师道的率领下,在古骨龙大败西夏军,宣和元年(1119年),攻克西夏横山之地,西夏失去屏障面临亡国之危,西夏崇宗向宋朝表示臣服。
  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被金朝所灭,西夏获得生机,得以蚕食宋朝西北领土,宋夏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