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二次革命钱的中国政治格局如何

二次革命钱的中国政治格局如何

新之助 2015-10-05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后的一次重要革命,它发生在1913年,让我们来看看此事件发生之前,中国的政治格局是怎样一番情景。
  辛亥革命后至二次革命前,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三种相互抗衡的势力,即北洋军阀、立宪派和革命派势力。          
       北洋军阀的社会基础是地主、买办阶级。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以和平手段迫使清帝退位,于1912年3月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上台之后,强化国防建设,积极扩编北洋军事武装,将清朝末年的新军9个师11万人,巡防营旧军4万人,扩大为新式陆军12个师另16个混成旅,约计22万人。再加上旧巡防营军和张作霖等军,共约计30余万人。
  立宪派的阶级基础主要是已经或正在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商人,其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张謇等。受该派控制或影响的政党,有统一党、共和党和民主党,后三党合并为进步党。立宪派在南方一些省市的军队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辛亥革命爆发后,立宪派从自身利益出发,曾和革命派暂时联合反对清政府,支持袁世凯,这样,立宪派便由清政府的反对势力演变为袁世凯的依附势力,由与革命派的暂时联合到公开对抗。根据立宪派人的这一政治性格,该派在当时虽然拥袁,但又与袁派有所区别,从本质上看可归之为中间势力。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革命力量非常薄弱,也没有领导统一全国的能力。是北洋政府主要的反对派势力。以上三种势力,大抵可分别视之为执政势力(袁派)、中间势力(拥袁派)和反对派势力(反袁派)。若以对革命的态度区分,则可分别视之为反革命势力、依附反革命的势力和革命势力。这三种势力之间的争斗与抗衡,便造成了二次革命前一幕幕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定都之争,参议院的风波,国会议员选举以及宋教仁案等。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