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萍浏醴起义旧址及发源地 萍浏醴起义的导火索

萍浏醴起义旧址及发源地 萍浏醴起义的导火索

非我族类 2017-08-31
\

麻石龙王庙
  萍浏醴起义的旧址,也即萍浏醴起义的发源地位于醴陵富里麻石镇。当时的革命党人和会党成员就是在麻石镇的一座龙王庙中组织会议,商议举义相关事宜的。而萍浏醴起义的导火索——麻石之变,也是在这里爆发的。
  醴陵富里麻石镇,原来是吴国和楚国的交界处,位于富里镇东北约4公里。它不仅是花炮始祖李畋的故乡,还是历史上著名的萍浏醴武装起义的发源地。
  麻石镇有一座古老的龙王庙,谁也不知道它修建于何时,庙宇主体为砖木结构,以红色漆料装饰为主,绘制有三国历史人物和祥瑞图案装饰,颇具历史文化气息。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1905年,湖南发生水灾,官僚豪绅乘机哄抬米价,饥民载道。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从日本回到湖南联络会党,组织起义,醴陵地区以哥老会龚春台为首领,在麻石龙王庙设活动机关,秘密组织策划事宜。(哥老会,起源于湖南和湖北,是下层群众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麻石镇人民性强悍,习武成风,每年秋收前后都喜欢在龙王庙前的戏台唱戏比武。当年,起义初期,萍浏醴三县数十里内的人民常常奔涌赴会,每日有成千上万的前来参与革命的会党在龙王庙开会谋事。
  由于麻石每每聚众达万人,人群喧嚷,谣言纷起。引起了当地土豪劣绅的强烈恐惧。于是,他们出而“呈请官厅剿办”。10月7日,清政府派萍、浏、醴3县联合出兵,进攻麻石,会党猝不及防,不战而散,第三路码头官李金奇牺牲,接着又有几名会党首领遇难。
  麻石之变,是萍浏醴起义正式爆发的导火索之一。1906年12月6日,集中于麻石的各地义军2万多人头系白布包巾,手持土枪土炮、大刀、锄头,向上江西栗市进发,清军望风而逃。攻占上栗后,紧接着,醴陵也发动起义,不到10天,起义军即达3万多人,声威播及长江中参数省。湘、赣两省官兵乱作一团、频频呼救,清廷连下“上谕”,急令鄂、湘、赣、苏四省速派得力军队,“飞驰会剿”,并调海军开赴九江、芜湖,为之壮胆。一时,清军集结达四、五万人。
  然而,由于清政府派重兵采取突袭、炮袭等战略残酷镇压,政府军和起义军无论是人数、装备和士兵素质都相差悬殊,萍浏醴起义最后以失败。12月下旬,刘道一在长沙被捕,31日英勇就义。
  这是目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清朝在南方出兵最多的一次。各路义军失败以后,数万清军分驻浏、醴、萍3县各乡镇,又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清乡”,总计被杀害的义军将士及其亲属不下万人。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大起义终于被残酷镇压了。
  这次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震动中外,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为辛亥革命的发起奠定了基础。起义将士所表现出来的慷慨赴难、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极大地振奋了广大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从而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
  如今,麻石镇龙王庙作为萍浏醴起义旧址,是醴陵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开放供后人参观与学习,至今,庙里还保留着当年起义密谋开会的会址和旧物。
关键词: 萍浏醴起义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