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夏完淳】夏完淳怒斥洪承畴_夏完淳是一个怎样的人

夏完淳

人物简介   夏完淳是夏允彝之子、陈子龙的学生,自幼能文被誉为神童,14岁追随父亲抗清,父亲死后与师父陈子龙继续抗清。夏完淳兵败被俘,不肯投降,因怒斥洪承畴而闻名于世,16岁慷慨赴死,为世人赞颂。夏完淳亦有较高的诗歌、词曲、散文、骈赋、史学成就,著有《狱中上母书》《南冠草》《续幸存录》等作品。

人物生平
  夏完淳于大明崇祯四年(1631年)生于华亭(今上海松江),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与复社相应)。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夏完淳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初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十二岁起,从陈子龙为师,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 弘光元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十五,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救囯活动。不久,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
  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春,明鲁王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完淳写谢表,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交与专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使赴舟山呈与鲁王。谢在漴阙候船,被清兵拿获,解送提督吴胜兆处系狱。后吴胜兆反清事败,清当局得完淳所书谢表等,于是南京总督军务洪承畴,秉承满清摄政王意旨,按名册严缉夏完淳等,务要一网打尽。
  完淳避在嘉善岳父家中,曾秘密西行受阻,返回松江,决定渡海至鲁王处,再图大举。不幸于六月底被清当局侦获逮捕,取水道解往南京受审。船过细林山(即辰山),想起老师陈子龙,作《细林夜哭》诗,以表哀悼。船过吴江,又作《吴江夜哭》诗,以悼念吴易。
  押至南京,洪承畴亲自讯问并劝降,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员就是汉奸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时钱栴亦被捕,意志沮丧。完淳在旁勉励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得全晚节。 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南明弘光王朝败亡的原因,识见超卓。如谓“南都之政,幅员愈小,则官愈大;郡县愈少,则官愈大;财赋愈贫,则官愈富。斯之谓三反。三反之政,乌乎不亡?”故郭沫若惊叹:“完淳不仅为一诗人,而实为备良史之才者也。”
  九月十九日,夏完淳就义于南京西市,所谓罪名归纳为“通海寇为外援,结湖泖为内应,秘具条陈奏疏,列荐文武官衔”。临刑时,他立而不跪,神色不变,刽子手战战兢兢,不敢正视,过了很久,才持刀从喉间断之而绝。钱栴等三十余人一同在南京就义。夏完淳死后,由友人杜登春、沈羽霄收殓遗体,归葬于松江昆冈乡荡湾村夏允彝墓旁。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不幸夭折,一代忠良绝嗣。
  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北开阔的田野中。石驳墓基围成一块平台,墓地呈半月形,高约2米,面宽约30米,占地二 亩余。1956年,夏墓被当时的江苏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松江县划归上海市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修葺了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并立墓碑,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笔题写碑文“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字字有神,体现了陈总对这两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推崇。
 
夏完淳的妻子
  钱秦篆出身名门,夏完淳之妻。她兰质蕙心,极其贤淑。夏完淳遗夫人书说她:“德曜齐眉,未可相喻。贤淑和孝,千古所难。”是一位聪明灵秀的女子。完淳死后,肝肠寸断的秦篆遁入空门,青灯古佛,终其一生。默默反抗着命运的不公,时代的残酷。
 
夏完淳的后代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洪承畴亲自讯问并劝降,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员就是汉奸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时钱栴亦被捕,意志沮丧。
  完淳在旁勉励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得全晚节。 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南明弘光王朝败亡的原因,识见超卓。如谓“南都之政,幅员愈小,则官愈大;郡县愈少,则官愈大;财赋愈贫,则官愈富。斯之谓三反。三反之政,乌乎不亡?”故郭沫若惊叹:“完淳不仅为一诗人,而实为备良史之才者也。”
 
夏完淳墓被倔
  1955 年初,松江地区的农村刮起一股盗挖古墓的歪风,夏允彝墓由于名声显赫,自然成为首选目标。这一年的4 月间,荡湾村便有一批村民来到这里。墓地坐北朝南,一字排开并列着五个墓穴。尽管墓身相当坚固,但还是被他们撬开棺木,挖出了两具尸体以及一些陪葬品。陪葬品里没有什么金银财宝,只有一柄扇子、若干珠串、两方印章和相当数量的手写稿本。稿本用白布很好地包裹着,上面又铺了多层白布,两方印章的用材是蜜腊(一种树脂化石),蟠螭印钮,长2.6 厘米,阔2.6 厘米,高5.2 厘米,一方刻阳文“夏允彝印”,一方刻“瑗公”,制作十分精致。
  盗墓者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找不到值钱的东西,未免恼火。他们恨恨地拖出尸体,挂在墓后的竹林里“暴尸”以解气。由于当时棉布属于紧俏商品,要凭布券购买,众人便把出土的白布拿回家去了。两方印章以5 元钱的价格卖给了镇里的胡某。至于手稿本,听说依旧留在墓内,谁也不去管它。几天以后,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那个带头盗墓者突患急病,他的妻子原来身体很好,也竟在此时暴死,从科学角度来分析,这两件事或许纯属巧合,彼此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许是拿回家的白布含有大量病菌,因而致人生病或死亡。可是,迷信的村民却吓坏了,顿时流言四起,说“暴尸”在外的不得安居,出来作祟了。于是,盗墓者赶紧备了香烛供品,把尸体重新收殓入棺,封土依旧,同时磕头谢罪。那个带头的人则离开家乡“避风头”,到外面躲了几个月才敢回家。
 
夏完淳是一个怎样的人
  柳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四川辛亥革命元勋熊克武回忆说:“我在家念私塾时,……,特别喜欢明末夏完淳的诗文,一面抄写,一面熟读,至今还可背诵一二。”
  闻亦博在《明代模范学生夏完淳传记》中说:“他的一生,始终不肯休息,不肯妥协,燃烧着似火一般的民族思想,在诗句中发生伟大的力量,比之于普通抒情的作品,描写春花秋月的文章,不知要充实多少倍了”。
  英国人马戈尔尼也在他的传记中这样写道:那些在明朝末年反抗鞑靼人野蛮统治的汉人,不仅仅是为了一朝一代的存亡抛洒热血,他们更是人类文明的卫士,是人类反抗野蛮的斗士!他们的行为,值得所有文明进步的人去怀念和敬仰。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