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苏绰】苏绰与宇文泰对话_苏绰定律

苏绰

人物简介   苏绰是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名臣,与从兄苏亮并称“二苏”。苏绰担任过大行台左丞、度支尚书等职,封爵美阳伯,著有《六条诏书》《大诰》等作品;他精于算术,曾襄助宇文泰改革制度,创制计帐、户籍等法,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深得宇文泰器重。公元546年,苏绰病逝,时年49岁,追赠邳国公,配享周太祖(宇文泰)庙庭。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苏绰出身武功大族,为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的九世孙,其家族历代都担任二千石的官员。其父苏协,曾任武功郡守。苏绰少年时喜好学习,博览群书,特别擅长算术。
  苏绰的堂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时,西魏丞相宇文泰在东都门外为他饯行。临别时,宇文泰问道:“你家子弟之中,谁可以任用?”苏让乘机推荐苏绰,宇文泰便召苏绰担任行台郎中。
  崭露头角
  苏绰在一年多任职期间,宇文泰并没有深入了解他,但各官署中有难决之事,都要向苏绰请教才能决定。官府之间的文书,也由苏绰定下格式。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能。
  后来,太祖与仆射周惠达议事,周惠达无法回答,请求暂时出外议论。周惠达召来苏绰,把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刻为他衡量裁定。周惠达之后入内禀报,他的回答得到宇文泰的称赞,宇文泰问道:“谁为你出的主意?”周惠达说是苏绰,并称赞他有王佐之才。宇文泰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随即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共济艰难
  一次,宇文泰与公卿们前往昆明池观看捕鱼,走到城西汉代仓库遗址,宇文泰回头问左右的人此地的故事,没有人能回答。有人说:“苏绰博识多知,请问问他。”宇文泰便召见苏绰。苏绰详细作答,宇文泰十分高兴,又进一步询问天地造化之由来,历代兴亡的遗迹。苏绰能言善辩,对答如流。宇文泰更加高兴,就与苏绰并马缓行到昆明池,竟然连捕鱼也没有看就返回。宇文泰又把苏绰留下来直到深夜,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宇文泰躺着听他说。苏绰陈述指明帝王之道,并进述申不害、韩非的精要。宇文泰于是起身,整衣端坐,不知不觉移坐而前。苏绰一直说到天明,宇文泰还未厌倦。
  次日,宇文泰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才能出众的人,我要委任他政事。”随即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预决定机密大事,从此对他的宠爱礼遇越来越优厚。苏绰创制文案程式,用红黑两色分别书写出入公文,又制定计账、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537年),东魏丞相高欢兵分三路,进攻西魏,诸将都打算分兵抵抗,只有苏绰与宇文泰意见一致。于是合力抵御窦泰,在潼关将其活捉。
  大统四年(538年),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衔,封爵美阳县子,食邑三百户。又加通直散骑常侍,晋封美阳伯,增邑二百户。
  大统十年(544年),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苏绰为改革制度所草拟的《六条诏书》(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最为后世称道。宇文泰立于座右,令百官习诵,规定不通计帐法及六条者,不得为官。后又草成《大诰》,痛斥六朝以来的浮华文风,作为范文,西魏作文皆仿其体。并奉命据《周礼》改定官制。
  苏绰勤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由于天下尚未平定,常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份内的职责。广泛访求贤能英杰之士,共同弘扬治国之道。凡是他所推荐提拔的,后来都当了大官。宇文泰也对他推心置腹,委以重任,彼此之间没有猜忌。有时宇文泰外出巡游,便把预先签字的空白纸张交给苏绰,如果有急需处理的政事,苏绰可根据情况决断,宇文泰回来时,也只是打开看一下。苏绰曾说,治国之道,应当像慈父那样爱惜百姓,像严师那样教育百姓。
  积劳而卒
  苏绰每次与公卿讨论政事,总是从白天直到深夜,无论大事小事,他都十分清楚。终因思劳过度,患上气疾,于大统十二年(546年)在任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宇文泰极为哀痛惋惜,哀哭之声感动了左右随从。
  倍极哀荣
  苏绰将要下葬时,宇文泰为尊重其品德,下令从简安葬。他归葬武功时,宇文泰只用一辆白色布质的车子装载棺椁,宇文泰与公卿们都步行送到同州城门外。宇文泰亲自在灵车后以酒浇地,说道:“苏尚书平生行事,他的妻子、孩子、兄弟们有不知道的,我都知道。只有你懂得我的心,我了解你的心。正准备共同平定天下,不幸竟舍我而去,有什么办法!”说到此处,宇文泰放声痛哭,酒杯也从手里掉下去。至安葬当天,宇文泰又派使者以牛、羊、猪三牲祭奠,并亲自撰写悼文。
  周明帝二年(558年)十二月,苏绰与贺拔胜等十三人配享周太祖(宇文泰)庙庭。
  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下诏追赠苏绰为邳国公,以其子苏威袭爵。
 
苏绰定律
  官员贪赃枉法,收受贿赂,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痼疾,历代都十分普遍。“苏绰”这个历史怪圈,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正是以人的自私性为起点,建立在权钱上的交易,皇帝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想让臣子们为其卖命,必须给予官员们一定的好处,自己财库里又没有那么多钱,就只好让他们用授予的权力去贪贿。这样他们的把柄就可以攥在自己的手上,他就不敢异志、反叛统治,就必须得死心跟随皇帝。苏绰道明了,用贪官反贪官,可以排除异己,可以让他们人人自危,与你同心同德,永享天下太平。一旦民怨沸腾,那就杀贪官以谢天下,抄其家,没其财,颂声起,赢得生前身后名:我是一个反贪官的皇帝,我是一个公正无私的皇帝。简单的一番对话,让宇文泰茅塞顿开,自以为得到了千古帝王之术。看似苏绰的理论很有思想,也确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事实做为支撑。纵观几乎所有的皇帝都反贪官,但也都在用贪官,即便乾隆不也养着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吗?在行迹中,难道官僚体系一定要在“苏绰怪圈”中运作吗?答案是否定的,腐败自古要亡国,未来的路必须要冲出怪圈,开始新的轨迹。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代包拯在《乞不用赃吏疏》中提出了这样的表述。细看历史,古往今来,又能有多少“志士仁人”能秉持一生始终恪守着“清如水、廉如镜”六字箴言!正因为此,“廉洁”二字也便在时间长河中逐渐累积,印在任何一本史书上。
 
苏绰与宇文泰对话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因为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宇文泰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其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 ’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会引来民情骚动。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拥护你的人。”
  他又对宇文泰说:“还有呢?”
  宇文泰瞪圆了眼问: “还有什么?”
  苏绰答:“如果你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宇文泰一惊,这却没有想到,便问:“ 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苏绰答:“祭起反贪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证明你心系黎民。让民众误认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责任都推到这些他们的身上,千万不要让民众认为你是任用贪官的元凶。你必须叫民众认为,你是好的。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执行你的命令!”
 
苏绰的子女
  儿子苏威,隋朝名臣,字无畏。曾任尚书左仆射等,封邳国公。
  孙子苏夔,字伯尼。官至通议大夫。
 
人物评价
  宇文泰:①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北史》引)②苏尚书平生谦退,敦尚俭约。(《周书》引)③尚书平生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周书》引)
  麻瑶:绰既操履清白,谦挹自居,愚谓宜从俭约,以彰其美。(《周书》引)
  杨坚:昔汉高钦无忌之义,魏武挹子干之风,前代名贤,后王斯重。魏故度支尚书、美阳伯苏绰,文雅政事,遗迹可称。展力前王;垂声著绩。宜开土宇,用旌善人。(《追封苏绰为邳国公诏》)
  令狐德棻:太祖(宇文泰)提剑而起,百度草创。施约法之制于竞逐之辰,修治定之礼于鼎峙之日。终能斫雕为朴,变奢从俭,风化既被,而下肃上尊;疆场屡扰,而内亲外附。斯盖苏令绰之力也。名冠当时,庆流后嗣,宜哉。(《周书》)
  李延寿:周文(宇文泰)提剑而起,百度草创,施约法之制于竞逐之辰,修太平之礼于鼎峙之日,终能斫雕为朴,变奢从俭,风化既被,而下肃上尊,疆埸屡动,而内安外附,斯盖苏绰之力也。(《北史》)
  朱敬则: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葛亮(诸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宏(王导)之经理琅琊,景略(王猛)之弼谐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扬遵彦(杨愔)百度惟贞,苏绰共济艰难,高颎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悉为忠烈之士。(《隋高祖论》)
  杜佑:历观制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通典》)
  司马光:性忠俭,常以丧乱未平为己任,荐贤拔能,纪纲庶政;丞相泰推心任之,人莫能间。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有须处分,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论议,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劳成疾而卒。(《资治通鉴》)
  朱熹:三代而下,制度稍可观者,唯宇文氏耳。苏绰一代之奇才,今那得一人如此!(《朱子语类》)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