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唐甄】唐甄的主要观点_唐甄怎么死的

唐甄

人物简介   唐甄原名大陶,生于四川省达县,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政论家,与遂宁吕潜、新都费密并称“清初蜀中三杰”,又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并为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唐甄生平事迹不详,《潜书》是他的代表作;他批判封建专制,提倡社会平等,大胆批判专制君主,是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唐甄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逝世,享年75岁。

人物生平
  唐甄原名大陶,字铸万;後更名甄,号圃亭,四川达州人,生於明崇祯三年,卒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得年七十五岁。生平事迹颇隐晦,《四库总目》至将《衡书》著者「唐大陶」及《潜书》著者唐甄别为二人。幼年随父宦游,历吴江、北京、南京。顺治二年南京城破,父子避难浙江绍兴。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十月,遍游河北、河南、湖北、浙江、江苏等地二十馀年,後困於江苏,仍志在天下,冀为王者师,著述不辍。1962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潜书》,後附编者李之勤〈唐甄事迹丛考〉一文,最称详实。生平及著述:唐甄原名大陶,字铸万;後更名甄,号圃亭,四川达州人,生於明崇祯三年,卒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得年七十五岁。生平事迹颇隐晦,《四库总目》至将《衡书》著者「唐大陶」及《潜书》著者唐甄别为二人。幼年随父宦游,历吴江、北京、南京。顺治二年南京城破,父子避难浙江绍兴。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十月,遍游河北、河南、湖北、浙江、江苏等地二十馀年,後困於江苏,仍志在天下,冀为王者师,著述不辍。1962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潜书》,後附编者李之勤〈唐甄事迹丛考〉一文,最称详实。
 
唐甄的主要观点
  政治主张
  第一,封建君主没有推行富民政策,而实行的是忘民、虐发、害民之政,因而“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潜书·存言》)。
  第二,封建官吏横行掠夺民众财产,他们坐视民众疾苦不救,贪婪谋取一己私利。
  第三,沉重繁多的赋税,加重了民众生活的困苦。
  第四,财源枯竭,贷币量少,导致了财贷无法流通,“当今之世,无人不穷,非穷于财,穷于银也”。
  他的社会政治启蒙思想,集中反映在他历30年而成的《潜书》中。是书不仅奠定了唐甄在清初启蒙思潮中的历史地位,而且对当时的儒学思想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心性学说
  他继承发扬了从孟子到王守仁的尽性事功的心学思想,尖锐批判了程朱理学末流只谈心性、不重事功的空疏陋习。 唐甄最为推崇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具体地涵盖了“圣人之治天下”的理论。他又认为,自孟子以后,最能领悟圣人之学的人,当推陆九渊、王守仁二人。因此,他在继承了孟子的“尽心知性”和王守仁的“致良知”的心性思想上,又进一步阐发了他的心性理论。
  经济思想
  唐甄在经济生活方面,原有土地七十亩,可收租四十一石,江南税重,要纳赋税二十石,去其收入一半,不足维持家计。遂卖去土地,以所入款项六十多两银,从事商贩,遂得粗安。同时,由于其祖父唐自踩“居官廉,多惠政,尤振兴文教”,父亲唐阶泰,刚毅明达,“当是时,朋党附势相倾”,而“参议(阶泰)独立无所与”,唐甄出身于这样的家庭环境的教养下,他的做人,出处进退,如凤皇芝草,他的为文,提出了许多进步的经济政治观点和主张,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了。

唐甄怎么死的
  唐甄卒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得年七十五岁。生平事迹颇隐晦。
 
人物评价
  唐甄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批判。他认为皇帝也是人,没有什么神秘,并指出皇帝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认为“自秦以来,凡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尤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不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他们为了夺取皇位常常无故杀人,残害百姓。提出了“抑尊”,即限制君权的主张,要求提高大臣的地位,使他们具有同皇帝及其他权贵作斗争的权力,以 “攻君之过”,“攻宫闱之过”,“攻帝族、攻后族、攻宠贵”之过,使皇帝有所顾忌。唐甄还发展了产生于先秦的民本思想,强调民是国家的根本,离开了民,便没有国家的政治。他认为儒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能定乱、除暴、安百姓。如果儒者不言功,只顾自己,那就同一个匹夫匹妇没有什么区别。 唐甄的民本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在唐甄思想深处,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明君主身上。他说:“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唐甄提出的为君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的思想圈子。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