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斯大林】斯大林生平_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

人物简介    1879年12月21日出生于俄国格鲁吉亚哥里城的一个鞋匠家庭。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斯大林1879年12月9日(俄历,公历为21日)出生在格鲁吉亚古老的城镇哥里(根据当地教堂出生登记册,他生于1878年12月6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斯大林这个姓氏是成年后他自己改的,意思是钢铁。
  他出身寒微,父亲是个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父母都不识字。在公开场合,斯大林只提过父亲一次。他说,作为一个鞋匠,父亲不是一个真正的无产者,因为他仍有小资产阶级思想。
  10岁那年,他差点被父亲送到制鞋厂学手艺而不是继续在神学院上学。鞋匠对孩子的母亲咆哮:“你想让我的儿子当神父?休想!我是个鞋匠,我儿子将来也是个鞋匠!”又过了一年,鞋匠在一次酒后争执中被人用刀子捅死了。
  母亲叶卡捷琳娜曾经搬进克里姆林宫住过一段时间,很快又回到老家格鲁吉亚,住回那幢老房子,睡那张很窄的铁床。孙儿孙女很少跟她来往。她去世前,斯大林去探望,她对儿子说:“真遗憾,你没当上一个东正教神父!”
  16岁时,斯大林进入第比利斯一所东正教中学读书,成绩优秀并获得了奖学金。在此期间他接触了一些革命书籍,并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1898年8月,斯大林加入了当年3月刚刚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9年,由于他无法支付学校突然上涨的学费,不得不放弃了最终的考试,被学校开除。随后他在第比利斯的气象观测台做一名职员,同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03年党发生了分裂,他选择加入了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一边。不久后斯大林就成为了高加索地区主要的革命活动者,他组织罢工、发放传单。1906年夏天,斯大林和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结婚,后者不久之后就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雅可夫。
  革命时期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沙俄罗曼诺夫王朝灭亡。斯大林被释放,他于3月25日重返彼得格勒(圣彼得堡),与加米涅夫、莫洛托夫等人继续从事布尔什维克《真理报》的编辑工作。他们曾一度对克伦斯基的俄国临时政府持支持态度,而在4月召开的党内会议中,列宁主张推翻临时政府,斯大林等人于是转变了立场支持列宁。会议上他被选为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成员。同年发生七月事件,列宁由于试图发动革命而被临时政府所通缉,斯大林协助他逃往芬兰,为了避免扩大流血冲突,斯大林下令让被围困的布尔什维克党员投降。不久列宁重返俄国,并在斯莫尔尼宫策划武装起事推翻临时政府,斯大林成为了领导团体的一员,最终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中成功夺取了政权,随后他被任命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
  1918年,俄国内战爆发。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等人入选了由列宁组建的五人主席团。同年5月,他被派往察里津征粮,在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人的支持下,他强化了自己在军队中的影响力。这段期间内,斯大林多次违抗当时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的决议,处决了很多红军中在沙皇时代任过职的军官以及“反革命”。为了征粮,他还使用了焚烧村庄的手段,逼迫农民服从和防止食物供应被强盗劫掠。最终红军在察里津战役中取得胜利,同时他也和第一骑兵军的军人建立了政治上的合作关系。在斯大林掌权后,察里津被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称伏尔加格勒)。1919年初斯大林被调回莫斯科,3月24日他与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结婚。5月他又被派往彼得格勒附近的西部前线,期间对红军中的逃跑者,他严厉的把他们作为叛徒集体处决。
  1919年波苏战争爆发。任苏军西南方面军政委的斯大林希望夺取波兰城市利沃夫,然而这却违背了列宁和托洛茨基主攻华沙的战略意图。他的政治把戏促使第一骑兵军的布琼尼和叶戈罗夫违背中央的命令,拒绝援助图哈切夫斯基的西北军,最后苏军在利沃夫和华沙的两场战役均以失败告终。归国后,斯大林的行为受到批评,他则辩护说问题在于中央的决策,而同时也主动辞去军职。在党内第九次会议中,托洛茨基更是公开的指责了他,两人最终在日后结仇。
  掌握权力
  1921年红军入侵格鲁吉亚,建立了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其中斯大林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此时列宁和托洛茨基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于是列宁重用斯大林与其抗衡。在加米涅夫的帮助下,1922年4月3日俄共第11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被选
  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而在5月列宁突然中风,之后不得不减少了政务活动。在处理格鲁吉亚事件时,斯大林要求削减格鲁吉亚地方自治的权力,要求格鲁吉亚苏维埃并入南高加索联邦再并入苏联,引起了当地布尔什维克的不满。他和奥尔忠尼启则于是对反对派使用了粗暴的高压政策,列宁对此非常反感,称他们的行为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同时,斯大林要求放松外贸垄断的建议也跟列宁发生了分歧。列宁于是在遗嘱中批评了斯大林的粗暴,建议将其“调离总书记的位置”,并寻求与托洛茨基再次合作。斯大林得知后,在电话里辱骂了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列宁之后曾愤怒写信给斯大林,并以绝交威胁他道歉。斯大林选择低头认错最终事情平息。
  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写下《论列宁》和《十月的教训》,其中直言不讳的批评了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的错误,这促使了两人和斯大林联手形成共同对抗托洛茨基的局面。三人发表文章称“托洛茨基主义”不是真正的列宁主义,斯大林还表示“党的任务就是要埋葬托洛茨基主义这一思潮”。被孤立的托洛茨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解除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而不久之后,斯大林和又和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在一些问题上发生分歧:斯大林支持布哈林的意见,延续新经济政策,放宽对农民的约束,并希望先在一国内建成社会主义;而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反对放大新经济政策并拥护世界革命的主张,他们形成“新反对派”,1925年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会议上,他们和斯大林为首的主流派公开对抗,却以失败告终。季诺维也夫于是重新联合托洛茨基,并和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等人结成反对派联盟,共同和斯大林的“右倾”集团斗争。斯大林对反对派实施打压,1927年12月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被先后开除出党。
  1927年末苏联发生谷物短缺,斯大林认为是富农囤积的结果,力求迅速消灭富农阶级,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而布哈林等人则认为谷物收购危机的原因不在于富农,而在于收购价格不合理和工业品供应不足,支持继续维护新经济政策。两派展开政治斗争。斯大林批评布哈林等人是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集团,并于1929年将布哈林清除出政治局。
  领导苏联
  ①大规模工业化
  从1927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为止,斯大林提出要在短期内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于是按照每五年一计划的方式,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经济。1928年-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随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则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大规模发展重工业。在这段时间内,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928年的446%,平均每年增速为18%。其中钢产量达1770万吨,煤为1.28亿吨,电力为362亿度。期间在乌拉尔山以东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库兹涅茨克等地建立了诸多新兴工业区。1938年起第三个五年计划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到1941年6月,苏联的坦克总数高达2.4万台,火炮约11万门,飞机1.8万架,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苏联国内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却被忽视,城市居民并未分享到多少工业进步的成果。和1928年相比,1937年苏联的人均食品消费和人均工业消费品量下降了3%-8%。工人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工作量,而且不能达到生产要求的会被处分,以至进行劳改甚至被枪决。
  ②农业集体化
  1927年-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富农阶层的蓄意破坏,他不顾布哈林等人的反对,一方面采用特殊手段打击富农,强迫他们按指定价格卖出余粮;另一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1927年12月,斯大林又提出了“消灭富农”的口号,命令没收富农的财产并将他们放逐,不准他们加入集体公社。由于对“富农”概念缺乏准确界限,集体化开始时国内“富农”占农户总数不到3%,而最后被剥夺的农户却达到农户总数的6%-8%,部分中农和贫农也被当作富农剥夺。1929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开始全盘集体化,从此集体农庄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两个月内集体农庄的比例从15%增长到59.3%),执行过程中,底层执行者经常采用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农民入社。1930年3月2日,斯大林在《真理报》发表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1930年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在6月召开的苏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再次改变态度,赞扬全盘集体化的成就并批评反对者是“和共产主义的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又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到1933年底未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仅占0.2%,至此全盘集体化的目标基本实现。
  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了很多农民的不满,他们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损失了50%。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全盘集体化也没有给农业生产效率带来明显提高,1932年-1934年之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农业总产值下降了23%。而且在1936年-1940年集体化完成后,农业总产值也只是维持在1924年-1928年的水平。
  苏联1928年-1934年间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谷物的总产量下降了7.8%,而同期的国家收购量却增加了150%,这直接导致了波及乌克兰、北高加索、伏尔加地区、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等地的严重的饥荒。在此次饥荒中死亡的人数大约在600万-1000万之间,其中以乌克兰大饥荒最为惨重(饿死250万-500万人)。为了控制农民向人满为患的城市转移,政府恢复了沙皇时代的内部护照制度,宣布农民不经许可滞留城镇为非法行为。在此期间国内数以万计的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苏联当局使用正规军以剿匪的名义镇压反抗农民。1932-1933年的大饥荒苏联官方对国内和国际社会掩盖真相,致使饥民得不到国际救援,而且大饥荒期间苏联仍坚持向国外出口粮食。
  1947年二战结束后,苏联再次出现了饥荒,约有100万-150万人因此而丧生。
  ③大清洗
  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清洗运动。30年代初,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以1934年12月1日发生的基洛夫遇刺事件为导火线,展开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根据斯大林的建议,苏联刑法作了如下修改:侦查恐怖活动不得超过10天;有关结论于开庭前一天交给被告;判决一经作出,不得上诉、不得赦免;极刑立即执行。1935年1月审讯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6名前反对派分子,罪名是他们在托洛茨基指使下,组织了“列宁格勒总部”、“莫斯科总部”等地下反革命组织,阴谋暗杀斯大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基洛夫被害就是他们策划的。被告1936年8月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此后,清洗镇压的规模迅速扩大,全国掀起了一场“揭发和铲除人民敌人”的运动。1937年,苏联肃反运动达到了高潮。1937—1938年间审理的要案主要有:以中央委员皮达可夫、拉狄克为首“反苏托洛茨基中心”;以苏联元帅、国防部副部长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反苏军事中心”;以前政治局委员布哈林、前人民委员会主席李可夫为首的“右派—托派反苏联盟”。这些案件的被告都以“人民公敌”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肃反运动使许多无辜者遭到逮捕和杀害,出现了大量冤、假、错案,它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给苏联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④其他政策
  斯大林在30年代主导苏联外交。他先逐步改善与英法等国家的关系,1933年又同美国正式建交。1934年苏联被接纳加入国际联盟并担任常任理事国,使苏联走出了建国初期孤立的处境。1936年底,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大会随后通过了苏联宪法草案(这部宪法也被称为“斯大林宪法”,之后的苏联宪法虽几经修改,但都以此版本为基础),从法律上规定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把俄罗斯人视为其他少数族裔的老大哥,他不断提升俄罗斯民族英雄和俄语在苏联的地位。文学艺术方面,斯大林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家创作的指导纲领。   
  战后时期
  ①东欧集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温斯顿·丘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世界逐步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长期对峙的冷战格局。斯大林在苏联东南欧占领区的前轴心国国家内,积极扶植各国的共产主义党派上台,建立了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等卫星国,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这些国家在宪法中确立了共产党执政的一党专政制度,推行国有化经济政策,并对国内的自由主义分子和支持宪政民主人士实施严厉打压和清洗。1947年,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经济援助的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于1949年发展成为经济互助委员会。1948年,斯大林和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约瑟普·铁托关系恶化,遂引起苏南交恶,南斯拉夫被苏联从社会主义阵营中清除。同年,阿尔巴尼亚也与南斯拉夫断绝关系,投向苏联阵营。期间斯大林曾多次派遣特务暗杀铁托,可均未成功。1949年,由于斯大林和铁托不再援助希腊共产党参加希腊内战,希腊民主军败给了由英国和美国支持的希腊国民军,丧失了对希腊的控制权。
  ②中国和朝鲜
  二战爆发前夕,苏联曾与1937年8月20日与刚刚开始全面的抗日战争的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抗日战争提供武器和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战斗机志愿队助战,1941年初斯大林与日本帝国签定《苏日中立条约》之后,苏联战斗机志愿队抛弃中国回苏。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在苏联保证“不干涉新疆事务,不在中国东北长期驻军不回,不以任何形式援助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属一切武装”的条件下,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主权独立国家(外蒙古独立)。
  1946年国共谈判的努力宣告失败,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1949年,中共击败国民党夺取了中国大陆地区的控制权,并于10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2月,苏联与中国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中国结盟并为之提供经济援助,但是与此同时,向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索取了很多屈辱性的让步,包括外蒙古的独立等。
  1950年1月,在苏联和美国撤出在朝鲜半岛的驻军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劳动党领导层对局势的分析和他们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毛泽东则认为此时打仗时机不好。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迅速击溃准备不充分的大韩民国的武装力量韩国国军,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而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在随后参战,于9月份通过仁川登陆而击退了南下的朝鲜人民军后,于10月7日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毛泽东希望立即出兵援朝,并要求苏联提供空军支援,而斯大林惧怕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怀疑毛泽东出兵的诚意和效果,故一开始要求取消出动空军。10月中旬毛泽东最终决意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斯大林从1950年12月也开始派遣苏联空军的精锐战斗机飞行员到朝鲜秘密支援,苏联飞行员被命令必须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而且空中行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只被允许在鸭绿江南岸的“米格走廊”一带上空作战。1953年7月27日,参战双方,由南日大将为首席谈判代表的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表团,和由马克·克拉克上将为首席谈判代表的联合国军与韩国国军的代表团,最终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结束了战事。。
  逝世
  1953年1月,斯大林的私人医生维诺格拉多夫在医生案件中被逮捕。之后斯大林拒绝医生接近,身体状况逐渐变差。2月28日晚,斯大林和拉夫连季·贝利亚、格奥尔基·马林科夫、尼基塔·赫鲁晓夫和尼古拉·布尔加宁在自己的私人别墅里举行宴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4点钟才将客人送走。3月1日白天,警卫员始终未见斯大林走出房间。由于斯大林平日里命令守卫不得打扰他的生活,警卫员直到晚上10点才以送邮件的名义进入房间,结果发现斯大林瘫倒在小餐厅里,意识尚存但不能正常说话。警卫马上将斯大林扶到沙发上,并迅速联系了医生和政治局成员。斯大林陷入了严重的中风,他右手瘫痪,双腿失去知觉,失去语言能力,心脏和呼吸活动出现严重障碍。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亡,活了74岁。化运动。1961年10月31日,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来火化,骨灰埋在了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墙下。

斯大林遗体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苏共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防腐处理后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的一天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火化后掩埋在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
  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迁入苏共中央领导人的墓群之中。这表明斯大林不能享受像列宁那样的最高领袖地位,而只能把他等同于苏共中央其他领导人。
  斯大林的棺材被放入坟坑以后,上级命令把一卡车混凝土浇在上面,将他牢牢盖住,以防有人盗墓。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即苏联模式,所谓苏联模式,如果仅就其内涵本身而言,那可以从经济和政治这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其次,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以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而闻名的赫鲁晓夫为例,他自己就又在制造新的甚至超过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据一般统计,报纸刊登斯大林的照片,每年无非几十张,而赫鲁晓夫却年逾百张。1963年达到124张,1964年头10个月里竟刊登140次,可见,制造和利用个人崇拜,正是苏联领导人用以指挥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法宝。

斯大林墓
    斯大林墓位于俄罗斯联邦莫斯科红场中央克林姆林宫墙附近列宁墓后边,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共中央决定,将其遗体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八年之后的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在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了列宁墓,在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大理石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姓名和生卒年月。几年之后,赫鲁晓夫下台,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才在墓上安放了一座半身雕像。斯大林的遗体是怎样被移出列宁墓的?最近,俄罗斯报纸才披露了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的回忆录,揭开了历史真相。当年,正是他奉命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搬出,重新安葬的。
 
历史评价
  苏联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列夫·托洛茨基在回忆录中评价道:“不是斯大林创造了权力机构。而是权力机构塑造了斯大林。”,“官僚集团上上下下全是庸才。斯大林是官僚集团中最杰出的一个庸才。他的长处在于,他比所有其它的人更坚决、更果断、更无情地表现出统治集团的自卫本能。其实,这恰恰是他的软弱之处。他目光短浅,是个历史上的近视眼。他是个出色的战术家,但却不是个战略家。关于这点,他在1905年和1917年战争中的表现足资证明。斯大林本人肯定意识到自己的庸碌无能。”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1959年12月21日斯大林80诞辰之际(当时斯大林逝世已经6年)在下院发表演说:“对俄罗斯万幸的是,在她经受艰难考验的年代里,领导她的是天才而且坚韧不拔的统帅约瑟夫·斯大林。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赢得了他所生活的我们这个残酷时代的敬仰”,“他的著作有一股磅礴无比的力量。这股力量在斯大林身上是如此巨大,以至在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的领导人中,他仿佛是无与伦比的”,“斯大林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使其臣服于自己。他是一个用自己的敌人之手消灭自己的敌人的人,甚至能使我们这些被他称为是帝国主义者的人去同他另外的敌人--法西斯主义者们作战。斯大林的确是一个世界上无人可与之相比的最大的独裁者。但他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装备有原子武器的苏联”。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是:“斯大林不是在所有问题上,而是在一些问题上犯了错误”,“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不能跟着转。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还说过,斯大林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种现象,带有时代的特点”,“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看斯大林”。“共产党人对于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发生的错误,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有些人认为斯大林完全错了,这是严重的误解。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是也是一个犯了几个严重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从整个说来,斯大林始终是站在历史潮流前面指导斗争的,他是帝国主义的不可调和的敌人。甚至在他犯错误的时候,他的悲剧也在于,他相信那是捍卫劳动者的利益受敌人侵害所必需的。”“所谓斯大林主义,无非是斯大林的思想和观点。所谓斯大林主义分子,也无非是指赞同斯大林的人。那么请问,斯大林的思想和观点怎样?我们认为斯大林的思想和观点基本上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虽然其中有些错误,但主要方面是正确的。斯大林的错误是次要的。因此,所谓斯大林主义,基本上是正确的;所谓斯大林主义分子,基本上也是正确的,他们是有缺点有错误的共产党人,是犯错误的好人。”
  1989年东欧剧变后,匈牙利等国摆脱了苏联控制,在2004年4月2日加入欧盟前,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市长办公室发表的声明称:“斯大林对人类、欧洲、匈牙利、匈牙利人民、布达佩斯和布达佩斯市民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同时布达佩斯议会决定剥夺了斯大林于1947年获当时的布达佩斯市政府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这项荣誉是为了表彰他领导的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把纳粹德国军队赶出匈牙利)。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