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恩格斯】恩格斯马克思_恩格斯名言

恩格斯

人物简介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德国人,世界著名思想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恩格斯晚年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在民主国家里组织无产阶级合法政党社会民主党,在宪法的框架下为工人争取具体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
  
人物生平
  出生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工业城市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市)。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
  求学
  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 父亲老弗里德里希是工厂主,虔诚的基督徒,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母亲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史。
  1837年9月其父坚持要他辍学经商(恩格斯当时正在读中学)。
  办事员
  1年后到不来梅一家商行当办事员。当时德国正面临民族统一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恩格斯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同青年德意志运动发生联系。
  1839年春,在该派机关刊物《德意志电讯》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他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兵役,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在此期间,他先后发表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和启示》以及《谢林――基督教的哲学家》等册子,尖锐批判了宣扬"天启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发表后,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婚姻
  恩格斯来到曼彻斯特不久,就认识了玛丽.白恩士。玛丽是一个纯朴的爱尔兰青年纺织女工,在曼彻斯特的一家棉纺织厂里做工。年纪比恩格斯小一岁,她的父亲是一个染色工人。
  玛丽性格爽朗,充满青春的活力,工厂的沉重劳动没有能够使她的热情涸竭。她那纯朴大方的举止,永不衰竭的毅力,活泼的姿态,以及她那“野蔷薇”般的美丽和“黑亮勇敢的目光”都给恩格斯以深刻的印象,并被她深深地吸引着。
  玛丽是一个有阶级觉悟的女工。她爱憎分明,十分同情爱尔兰民族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她使恩格斯增强了自己的这一决心;屏弃资产阶级的社交和宴会,全心全意同工人们交往并专心致力于研究他们的状况。作为一个爱尔兰人,当她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在感情上和本族人民的自由斗争息息相关了,她对英国统治阶级阻止爱尔兰实现民族独立感到非常愤怒。她痛恨那些压迫她本族人民的人。玛丽的革命精神唤起了恩格斯对受尽英国资产阶级和君主政体掠夺的爱尔兰人民的深厚同情。
  恩格斯同玛丽这个从童年起就熟知无产阶级的困苦的斗争的女工一起走访曼彻斯特的工人区。这使他能够结识很多工人家庭,走进他们的住宅并熟知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样情细节。恩格斯还和玛丽一起参加工人们的社交。
  恩格斯对玛丽.白恩士有着深厚的爱情,1843年6月间,恩格斯和玛丽开始同居,直至1863年玛丽去世,而后恩格斯与玛丽的妹妹莉希同居,他一直不办理结婚手续,因为在《家庭、婚姻与私有制》中他曾经说:结婚,那些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教堂举行的仪式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 由于他反对婚姻制度,两人终生未走入婚姻的殿堂。
  1844年秋,恩格斯离开英国返回巴门。1845年4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处境困难的时候,毅然迁居布鲁塞尔与他并肩战斗。同年,玛丽.白恩士离开英国,迁往布鲁塞尔和恩格斯住在一起。这对年轻夫妇是在一种自由的、互相尊敬和独立自主的结合中共同生活的。
  1850年冬天,恩格斯为了能够在经济上给马克思以更多援助,又重新回到曼彻斯特,作为“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店员和全权代表做了整整二十年他极不愿做的“该死的生意”。在这里,尽管恩格斯非常希望和玛丽经常共同生活,并且事实上也是常在一起,但流行的资产阶级伦理观念和寄人篱下的地位却不允许他和她固定同住一所住宅。他必须另外有自己的单独住宅,以便可以同业务上的朋友交往商谈,并且当他父亲来访时能加以接待,等等。他真正的家是在戈顿海德路252号,也就是玛丽.白恩士和她妹妹莉希.白恩士居住的地方。在这里,他能完全自由自在了,他找到了真挚的感情和温暖以及爱情和献身精神,并且可以同工人生活接触,这种接触是他在曼彻斯特的其他交往关系方面所不能得到而又是他所殷切希望获得的。
  多年以来,莉希与玛丽和恩格斯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她深深地悼念她的姐姐,他们之间不仅有手足之情,而且由于政治观点相同,关系极为密切。以后恩格斯和莉希日益亲近和相互关心,直到由于互相同情和倾慕而产生了永恒的爱情,于是莉希成了恩格斯的第二位夫人。
  这位比恩格斯小7岁的爱尔兰女工热情而又聪明,她不曾学会读书写字,但未受学校教育并没有妨碍她以清醒的头脑和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她有坚定不移的阶级本能,毕生都非常热心地为几百年来备受压迫剥削的本民族出力。她是恩格斯的好同志,她赞同恩格斯的观点。支持他和他那位住在伦敦的朋友共同为之献身的事业,并积极参加恩格斯所从事的一切活动。
  1870年7月,恩格斯与莉希一同迁居伦敦。他们在伦敦的住宅,与马克思寓所的距离,只有步行15分钟的路程。
  1876年后,莉希患了明显的哮喘和坐骨神经痛病。1877年秋天,莉希的疼痛愈来愈厉害了。在病床上,莉希请求丈夫履行一个正式结婚的手续。恩格斯一向认为结婚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教堂举行仪式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可是他答应了临终妻子这个最后要求,于1878年9月11日晚上和她举行了结婚仪式。几个小时以后,莉希就在恩格斯的怀抱里去世了。
  关于这些日子恩格斯心情如何沉痛,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不过事实比语言更能说明问题。恩格斯向来是那么热心地参加国际性政治运动的,可是这个时候,他和德国的、法国的以及其他各国同志的通信,却几乎完全中断了几个星期之久。
  恩格斯以后在怀念莉希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的妻子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血统的爱尔兰无产者,她对本阶级的天赋的热爱,对我是无比珍贵的,在关键时刻,这种感情给我的支持,比起‘有教养的’,‘多愁善感的’资产阶级小姐的细腻和小聪明可能给予的总要多些。”
  终生挚友
  1844年2月,在马克思主编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绝对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回国途中绕道巴黎会见了马克思,开始了二人的终身合作。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他在巴门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描述了无产阶级的悲惨处境和历史使命, 表明恩格斯已经完成了两大转变。
  1845年与马克思合写《神圣家族》,同年11月到次年5月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6年春,恩格斯和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年秋天,赴巴黎开展活动,争取和教育正义者同盟的成员,使之摆脱"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影响。
  1847年1月,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6月,和马克思商议后他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创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同年10月,被选入同盟巴黎区部委员会,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草案(即《共产主义原理问答》),用问答的体裁初步阐明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11月,与马克思一起出席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任大会秘书。大会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张,制订了符合民主制原则的章程,并委托他们起草同盟的纲领。
  1848年2月中旬,在《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1848年2、3月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在巴黎、柏林、维也纳等城市爆发;3月,恩格斯当选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在巴黎与马克思共同拟订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4月,他们到达德国科伦。恩格斯担任《新莱茵报》编辑,协助马克思主持该报编辑部工作。他还曾去巴门和莱茵省的其他城市活动。
  1848年秋至1849年初,为了躲避官方的追捕,流亡到比利时和瑞士,在瑞士协助组织工人协会。
  1849年5月,在爱北斐特参加武装起义。6月,在巴登――普法尔茨任维利希志愿军团副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起义失败后流亡到瑞士。11月抵伦敦,当选为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负责改组同盟工作。
  1850年3月和6月,先后两次与马克思合作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为了支援陷于极端贫困的马克思一家,恩格斯不得不于该年迁居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再度经商。在曼彻斯特居住期间,恩格斯同马克思保持了频繁的通信联系,共同研讨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策略,探讨各个领域里的学术问题,并互相交换意见,用导师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写的东西另一个人也一定读过并完全赞同。恩格斯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尤其对军事学、语言学和自然辩证法作了深入的探讨。
  1851年11月至1852年11月,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了一组题为《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的文章,深刻总结了1848-1849年德国革命的经验,提出了武装起义是一种艺术的著名论断。
  1857-1859年,他为《美国新百科全书》撰写了许多军事条目。
  1861-1865年,撰写了关于美国内战的许多文章。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参加了国际的领导工作,跟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路线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他为工人报刊和利用资产阶级报刊撰写了许多篇战争评论,准确地分析和预见了战争的进程与结果。
  1869年7月,恩格斯终于从商人生涯中摆脱。1870年10月,移居伦敦,与马克思再度相聚。1870年9月,恩格斯结束了二十年"埃及幽囚式"的经商生活,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与马克思一起参加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工作。10月,经马克思提议,他当选为国际总委员会委员,任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的通迅书记和总委员会财务委员。巴黎公社期间,他和马克思一起组织声援公社的活动。
  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后,同马克思一起支持公社,在演说和信件中高度评价巴黎工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阐明公社的历史意义。
  1871年9月举行的国际伦敦代表会议上,恩格斯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提出工人阶级必须参加阶级斗争并建立同一切旧政党相对立的无产阶级独立政党。
  1872年9月国际海牙大会期间,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为击败巴枯宁阴谋集团,通过关于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的决议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恩格斯的提议,国际总委员会迁至纽约。海牙大会后,他写了《论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与国际工人协会》(与马克思合写)等论著,从政治上、理论上和组织上全面揭露和批判了巴枯宁集团的无政府主义和分裂主义,深刻阐述了民主与集中、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国际工人协会解散以后,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为在各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政党而努力斗争。
  1875年3月,他在给倍倍尔的信中阐明了他对德国工人运动中两派合并的原则立场,批评了党内某些领导人追求无原则合并的错误。
  1876-1878年,他写了一组题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的文章(即《反杜林论》),在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时,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许多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这是一部"深刻透彻的每个有思想的人都能理解的科学百科全书"。
  1880年夏,应法国工人党领导人拉法格的要求,把《反杜林论》中的某些章节改编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被马克思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入门"的小册子,对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起了重要作用。1873年至1883年间,恩格斯拟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提纲,完成了若干篇章和片断,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
  国际领袖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马克思遗著、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的重任。
  1885年7月,恩格斯在晚年承担了整理、出版马克思未完成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手稿的巨大工作,《资本论》第二卷出版。
  1887年1月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他还再版了马克思的其他著作以及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沃尔弗、格奥尔格·维尔特等人的作品,并筹备出版马克思全集。
  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阐释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即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第二国际联合各国工人政党,开展了反对无政府主义和修正主义倾向的斗争。
  1893年8月,恩格斯在欧洲大陆旅行期间出席了正在苏黎世召开的第二国际的第三次代表大会。这是恩格斯唯一的一次参加第二国际的代表大会。他在大会闭幕词中希望各国无产阶级在反对共同的敌人、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加强团结、互相学习,遵守共同的革命原则,同时各国无产阶级应该以"独立自主的形式组织起来",坚持"自由联合"和"自愿联系"的原则。他在其他文章和信件中,强调各国社会主义政党之间建立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关系,由各国党和无产阶级因地制宜地决定本国的革命策略,反对任何一个党代表欧洲无产阶级讲话,不承认哪个党享有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长子权",反对任何一个党的领导人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者发号施令。1894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工人党在农民问题上的立场,写了《法德农民问题》,批评他们迁就农民小私有倾向的路线。1894年12月,《资本论》第三卷出版。
  晚年
  恩格斯晚年住在英国伦敦西北区瑞琴特公园路122号的一幢单元式三层楼里。这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宅院,在马克思去世后,成了各国革命者之家,全世界社会主义者的圣地。恩格斯在家中热情地接待英国工人运动领导人、爱尔兰贫困工人、法国逃荒农民以及流亡大学生,让他们在这里休养、“避难”。同时,他对来访的民主派以至保守派人士也以诚相待。德国保守党人、经济学家鲁道夫·迈耶尔就常常与恩格斯在家里一醉方休。
  每逢星期日或节日,友人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恩格斯家的藏酒窖会从早开到晚,兴奋的恩格斯还亲自下厨,制作龙虾沙拉、威尔士烤羊肉、柏林小甜面包款待客人。聚会上,宾客们频频举杯,操着德语、英语、法语海阔天空谈古论今。恩格斯则穿梭其中,不时担任翻译。有时候,大家只是玩牌、唱歌和闲聊,这时,恩格斯就用他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歌声感染每一个人。凡是参加过这种聚会的人,都对恩格斯的亲切大方留下深刻印象,多年以后还会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恩格斯为了更好地接待朋友,除了管家还特意聘请了厨师、护士。他的朋友们都说:“这个家的大门是向全世界开放的。”
  为推动世界工人运动发展,晚年的恩格斯足迹遍及欧洲,但他还希望到美洲考察一番。1888年8月8日,恩格斯和老友、化学家肖莱马、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及其丈夫艾威林乘坐“柏林”号轮船从英国利物浦港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的美国之行。8月17日,恩格斯一行到达纽约,这是他第一次踏上美国土地。恩格斯会见了美国工人运动领袖,游览了纽约、波士顿,观赏了世界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在康克德,他参观了监狱,看到犯人们有自己的俱乐部,可以读书看报,每天可以吃到鱼肉和面包,衣着也和普通工人没有两样,他对此十分赞赏,并说:“欧洲人没有勇气这样做。”
  返回英国。这次美国之旅历时50多天,给恩格斯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伦敦,他给朋友写信说:“我对美国很感兴趣,这个国家的历史并不比商品生产的历史更悠久,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乐土,应该亲眼去看一看。”
  1890年11月28日是恩格斯70岁生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党组织和朋友纷纷表示要为他祝寿。但恩格斯婉言谢绝了这份盛情,他认为所有的荣誉都应该归功于马克思,自己承受不起太多的赞誉。后来,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倍倍尔等人的一再要求下,恩格斯勉强同意在家中搞一个私人宴会。生日这天是星期五,恩格斯家中高朋满座,他也十分高兴,频频与朋友干杯畅饮。喝到兴致高涨时,他用洪亮的声音唱起《饮酒歌》,随后用俄语背诵了一大段普希金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把宴会推向高潮。寿宴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3点多,客人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生日过后,恩格斯给德国、匈牙利等国的媒体去信,答谢朋友并表达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他在给俄国朋友拉甫罗夫的信中说:“人们在上星期五纷纷向我表示的那些尊敬,大部分都不属于我,这一点谁也没有我知道得清楚。因此,请允许把您对我的热情赞扬大部分用来悼念马克思吧,这些赞扬我只能作为马克思事业的继承者加以接受。”
  恩格斯71岁生日时,一个组织为他准备了一场音乐会。恩格斯坚决谢绝了,他说:“马克思和我从来都反对为个别人举行任何公开的庆祝活动,除非这样做能够达到某种重大的目的;我们尤其反对在生前为我们举行庆祝活动。”“我将以我余下的有限岁月和全部精力,一如既往地完全献给我为之服务近50年的伟大事业――国际无产阶级事业。”
  过了74岁生日后,恩格斯的身体每况愈下。转一年,他病倒了,颈部右侧出现了一个肿块,医生诊断为食道癌晚期。其实,恩格斯早为自己的死亡做好了一切准备。恩格斯的妻子玛丽·白恩士早逝,身边也没有子女。最早他指定马克思为遗产唯一继承人。马克思去世后,他又多次修改遗嘱,并在弥留之际对遗嘱进行若干补充。在遗嘱中,他将马克思的全部著作手稿和信件移交给马克思的法定继承人――女儿爱琳娜。自己和马克思的全部藏书赠给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尔和辛格尔。他还有大约3万英镑的财产,3/8给了马克思的女儿劳拉和爱琳娜,1/3给了马克思长女小燕妮的孩子们,1/4连同家具赠给了他的秘书路易莎。其余财产一部分给了德国社民党作活动经费,一部分给了妻子的侄女玛丽·艾伦·罗舍。在遗嘱中,恩格斯还说:“我希望将我的遗体火化,而我的骨灰,一有可能就把它沉入海中。”
  逝世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晚期食道癌在位于泰晤士河边的寓所内逝世。8月10日,在威斯敏斯特桥的滑铁卢车站大厅人们为恩格斯举行追悼会。8月27日,遵照他的遗嘱,在恩格斯生前最喜欢的英国伊斯特勃恩海边,一艘小船划向大海深处,船上坐着爱琳娜、艾威林、恩格斯的战友列斯纳和弟子伯恩斯坦4人,他们背诵着但丁的诗句,捧起黑色的骨灰罐,轻轻地将它沉入大海,他的骨灰被洒在伊斯勃恩海湾的大海中。 尽管没有墓地供人瞻仰,世界人民还是在各地建立了展览馆、纪念碑纪念恩格斯。1918年11月7日,苏联在庆祝“十月革命”一周年之际,在莫斯科革命广场建立了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德国柏林也修建了马克思―恩格斯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人的雕像;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居住过的“天鹅之家”被辟为纪念地。
  在恩格斯的家乡德国鲁尔区伍珀塔尔市,他的故居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维修,这是一幢独立的巴洛克式四层小楼,里面除了恩格斯生平事迹展览,还有一套中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家乡人民十分敬重恩格斯,把他称为“伍珀塔尔市著名的儿子”。他的故居被政府列为德国中小学生的教育基地,故居旁的大街也改名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大街”。世界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常年络绎不绝,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了解恩格斯光辉的一生。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
  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你对了!”
  马克思说着说着竟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他俩天天见面,不是在这个家里,就是在那个家里。讨论问题时,他们在屋子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走来走去,一连谈上几个钟头。有时两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声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为止。于是,两人就放声大笑起来。
  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
  “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
  《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
  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
  从1883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恩格斯是哪国人
  德国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恩格斯名言
  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 恩格斯
  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些义务的总和便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 —— 恩格斯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马克思,恩格斯
  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 —— 恩格斯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 恩格斯
  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 恩格斯
  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 恩格斯
  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 —— 恩格斯
  
人物评价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进一步向横广的方面发展,扩展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大陆。年迈的恩格斯密切注视着社会主义运动在各地的发展,广泛了解各国的历史和现状,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人运动活动家保持经常的联系,不时地向他们提出建议和忠告。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俄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波兰、比利时、丹麦、意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明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主义政党或个人都曾向恩格斯征求意见,请求指示。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本国的条件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地决定本国革命的方针和策略。他说:"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恩格斯继续在各个思想领域内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1884年10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出版,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和家庭的变迁史。1886年4月至5月,发表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及其在哲学发展史上引起的划时代的意义,对唯物主义哲学及唯物史观作了深刻的发挥。他的许多书信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重大的补充和阐发。在出版和再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时,恩格斯根据八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如垄断的出现、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和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等,作了新的探讨和概括。1890年和1893年,先后发表《沙皇俄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和《欧洲能否裁军》,分析了九十年代初欧洲国际关系的特点和趋势,揭露了沙皇俄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阐述了无产阶级对战争、和平和革命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针。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内部右倾机会主义思潮日益抬头的情况,1891年1月发表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并为之作序,3月再版了《法兰西内战》并写了导言,6月写了《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1895年初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单行本写了导言。恩格斯在这些导言中集中地捍卫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诉诸无产阶级革命,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894年11月,他写的《法德农民问题》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争取农民同盟军、引导农民走向合作制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批判了法国工人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农民问题上的右倾错误。他指出,在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里,"为了夺取政权,这个政党应当首先从城市跑到农村,成为农村中的力量"。恩格斯还写了《关于共产主义同盟的历史》等总结国际工人运动史、为马克思及其战友作传的文章。此外,他还就宗教、妇女、文学、美学、史学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见解,不愧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恩格斯在同马克思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军事理论领域造诣很深、建树卓著。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和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
  1841年9月,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并在柏林大学听课,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这时,恩格斯在政治上和世界观上虽然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但他在实际斗争中,逐步意识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同德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再加上受L.A.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开始向唯物主义者转变。
  1842年11月,恩格斯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棉纺厂当职员 ,接触到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他和工人交往,参加他们的集会和斗争,并同宪章运动领袖建立联系。为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恩格斯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1844年3月 ,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以社会主义观点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指明一切弊端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统治的结果,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消灭私有制的不可避免性,初步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如同列宁所说,这清楚地表明恩格斯已经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