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赫尔岑】赫尔岑的代表作_赫尔岑名言有哪些

赫尔岑

人物简介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是俄罗斯著名哲学家、作家、革命家,被誉为“俄国社会主义之父”。赫尔岑生于莫斯科古老而富裕的官僚贵族雅可夫列夫家,但因为是私生子他没办法随父姓,不过在教育方面他的父亲给了很多支持。赫尔岑是农业民粹主义或农业集体主义的倡导者,代表作有《克鲁波夫医生》、《偷东西的喜鹊》、《谁之罪》等,是“在俄国革命的准备上起了伟大作用的作家”。

生平介绍
  成长经历
赫尔岑
赫尔岑
  1812年4月6日,赫尔岑出生于莫斯科古老而富裕的官僚贵族雅可夫列夫家,1870年1月21日卒于巴黎。他是私生子,所以不能继承父姓,但他的父亲十分爱他,给他取赫尔岑为姓,德语意为“心”,并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1829年秋进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数理科学习。学习期间,他和朋友奥加辽夫一起组织政治小组,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宣传空想社会主义和共和政体思想。《世界历史名词》(第一版)收录了“赫尔岑—奥加廖夫小组(Herzen-Ogarev Circle)”一词,将其定义为“1831-1834年莫斯科大学的革命学生赫尔岑、奥加廖夫等在十二月党人运动的影响下成立的组织,研究各种政治学说。”
  1833年大学毕业后,曾计划出版宣传革命思想的刊物,因1834年被捕入狱未实现。1835年,他以“对社会有极大危险的自由思想者”的罪名被流放。在长达6年的流放期间,他目睹外省官场的腐败和广大劳动者的苦难生活,进一步加深了对农奴制罪恶的认识。
  1842年回到莫斯科,立即重新投入战斗。努力研究哲学、历史和自然科学,写了《科学上的一知半解》和《自然科学研究通信》等哲学著作,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它的存在是无限的。意识是自然界派生的,思维的规律是被意识到的存在的规律。宣传辩证法和唯物主义,鼓吹“社会革命的必要性”,很快和当时在彼得堡的别林斯基齐名,成了俄国进步思想界领袖。他的主要作品有《谁之罪》和《往事与随想》,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俄罗斯人的思想和生活。屠格涅夫曾评价:“赫尔岑在刻画他所遇到的人物的性格方面是没有敌手的”。
  文学创作
  赫尔岑于30年代末被流放时开始文学创作。早期中篇小说《一个年轻人的札记》带自传性质。40年代中后期,他在别林斯基主编的《现代人》杂志上接连发表3部小说。长篇《谁之罪?》写3个男女主人公来自3个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是俄罗斯的优秀分子,最后却都陷入同样的“灾祸和不幸”。《谁之罪?》小说没有正面回答。但作者通过3人的不同身世、经历和社会关系的具体描写,清楚地表明铸成主人公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另两部都是中篇小说,《克鲁波夫医生》和《偷东西的喜鹊》。这3部中长篇小说显示了赫尔岑卓越的艺术才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立场鲜明却又不给人以说教之感。作品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比较完美的艺术技巧,使他成为19世纪中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之一。
  政治主张
  1847年初,赫尔岑携家到欧洲,大部分时间住在英国和法国,成了政治流亡者。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使赫尔岑思想上发生危机。他对西欧的社会主义运动感到失望,转而寄希望于日益高涨的俄国农民斗争,错误地认为俄国可以在保留宗法制的情况下通过农民村社实现社会主义,这又为后来的民粹主义奠定了基础。但即使在思想最矛盾甚至悲观失望的时候,他也没有停止过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
  1853年他在伦敦建立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后又和奥加辽夫一起在那里出版《北极星》和《警钟》期刊,登载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文学作品和各种文章、资料,宣传打倒地主、解放农民的民主思想。这些刊物当时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促进了解放运动的发展。到了1870年,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下第一国际的积极活动,他又在工人阶级身上看到未来社会的希望。
  在流亡期间,赫尔岑还写了一部包括日记、书信、随笔、政论和杂感的长篇回忆录《 往事与随想 》。作者自称它是“历史在偶然出现于其道路上的一个人身上的反映”。全书共7卷,记述了从十二月党人起义到巴黎公社前夕的半个世纪里俄国和西欧的社会生活及革命事件,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把重大社会事件同作家个人的生活道路、思想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贯穿其中的主要线索,是他一生对革命真理的不倦探索和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部独特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广,文笔也生动活泼。
 
赫尔岑的代表作
赫尔岑
赫尔岑
  赫尔岑于30年代末被流放时开始文学创作,早期中篇小说《一个年轻人的札记》、《现代人》杂志上接连发表3部小说、长篇《谁之罪?》、《克鲁波夫医生》和《偷东西的喜鹊》等。
  这3部中长篇小说显示了赫尔岑卓越的艺术才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立场鲜明却又不给人以说教之感。作品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比较完美的艺术技巧,使他成为19世纪中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之一。
 
赫尔岑谁之罪
  《谁之罪》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深刻地揭露批判了专制农织制度的黑暗现实。它通过三个年青主人公恋爱、生活的悲剧,穷根溯源地探究了“谁之罪”的问题,启发读者得出结论:罪恶的魁首就是不合理的政治制度、畸形的社会生活,就是整个封建专制农奴制度的体系本身。
  长篇小说《谁之罪》是赫尔岑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由于作者把反农奴制的主题提到十分尖锐的政治高度。《谁之罪》在俄国文学史中占据重要篇页,在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解放运动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鲁迅评价《谁之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荡在其中。很有意思的是,在《谁之罪》中出现的俄国劳动人民的形象多是父毋的形象,这也许是俄罗斯作家所特有的大地母亲情结的影响。
 
赫尔岑名言有哪些
  1.要坚持真理-不论在哪里也不要动摇。
  2.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3.不读书的人就不能算是一个完人。
  4.我们不懂,我们又怎么能懂? 也有人热泪涔涔,却不是为了个人的不幸。
  5.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6.流行都是好的。那么,流行感冒也是好的吗?
  7.如果缺乏努力和意志,如果不肯牺牲和劳动,你自己就会一事无成。
  8.书,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准备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人物评价
赫尔岑
赫尔岑
  作为俄国思想家的赫尔岑,其一生是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为了捍卫真理,他成为了本阶级的叛逆,最后被迫流亡国外,但仍然念念不忘“精神上的回归”。他的沉思和写作,他创办的《北极星》、《警钟》和“俄国印刷所”,目的均在于此。他写作长篇回忆录《往事与沉思》,就是为了真实地记录“历史在一个人身上的反映”,既是为了回忆个人的精神成长过程,也是为了论证历史发展的合理性。甚至连他自己立场上的不断“摇摆”,也都成了19世纪中后期俄国思想脉搏跳动的记录—他曾是一个地道的西方派,到了西方之后却倡导起具有斯拉夫派色彩的“俄国式社会主义”来。
  能将他的一生联结为一个整体的,能说明其所有行为之逻辑性的,就是别林斯基很早就在赫尔岑身上发现并推崇的那种“思想的力量”。高尔基说过,赫尔岑一个人“就代表整整一个领域,就代表一个思想饱和到惊人地步的国度”。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