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克莱齐奥】克莱齐奥的代表作_克莱齐奥的妻子儿女

克莱齐奥

人物简介   勒·克莱齐奥生于法国海滨城市尼斯,是法国著名作家、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8岁那年开始写作生涯,代表作有《诉讼笔录》、《战争》、《流浪的星星》等,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法兰西三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

人物经历
克莱齐奥
克莱齐奥
  1940年4月13日,勒·克莱齐奥生于法国海滨城市尼斯。由于出生在二战期间,勒·克莱齐奥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山间村庄,在德国占领军和纳粹的阴影下度过。虽然生活在南部小村庄,但战争仍然给勒·克莱齐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些记忆后来反映在他的作品里。
  1947年,勒·克莱齐奥8岁,他踏上了去非洲的旅途,跟随母亲和弟弟一起前往尼日利亚探望在那边为英军战时医生的父亲。正是在这次为时近一个月的旅行中,他开始了最初的写作。
  1949年,勒·克莱齐奥10岁时,他和家人重返尼斯。
  1957年,他高中毕业后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学习英语,随后又回到了法国尼斯的文学院,并于1963年在那里获得了文学院的文学学士学位,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诉讼笔记》,并被当时的评论界认为可以和加缪的《局外人》媲美。
  1964年,正在艾克斯一普罗旺斯文学院学习的勒·克莱齐奥撰写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为“亨利·米肖作品中的孤独”,并拿到了取得教师资格所必需的高等教育文凭。之后,勒·克莱齐奥来到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在阿尔伯克基教授文学。
  1967年,勒·克莱齐奥前往泰国,以青年海外协作队队员的身份服兵役。因为揭露当地的儿童卖淫现象,勒·克莱齐奥遭到驱逐,并被派往墨西哥继续服役,直至兵役结束。
  1970起,勒·克莱齐奥受雇于墨西哥的法国拉丁美洲研究所,成为研究所的职员,参与研究所的图书馆的组建工作。在此期间,他深深地喜欢上了墨西哥,喜欢上了那里的印第安人:在巴拿马的密林里,勒·克莱齐奥和恩贝拉部族印第安人、沃纳纳部族印第安人一起生活,研究他们的生活方式。之后,勒·克莱齐奥来到墨西哥中部的米却肯州,与生活在那里的惠考尔部族印第安人往来。在墨西哥城大学,勒·克莱齐奥还学会了玛雅语、纳瓦特尔语等几种当地语言,发现了当地的宗教经文。1970至1974年问与墨西哥印第安人一起生活的经历,在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说:“这一体验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对世界和艺术的看法以及我与人相处、走路、吃饭、热爱和睡觉的方法,甚至深入到我的梦中。”的确,他的所有作品,都从自己的多次旅行中吸取养分。在异域的多次旅行,“使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具有诗意般的神秘,它是旧习俗的死亡,新生命的诞生,它要寻找一个人类早已失去的世界”。之后,勒·克莱齐奥继续在阿尔伯克基教书。
  1977年,勒·克莱齐奥翻译、出版了玛雅神学著作《希拉姆·巴拉姆的预言》。
  1978年,法国教育部的下属机构“全国科学研究中心”拒绝了勒·克莱齐奥担任研究员的申请。于是,勒·克莱齐奥前往非洲,和妻子热米娅一起跑遍了沙漠,并且在毛里求斯岛度过了多年的时光。之后,他先后在曼谷、墨西哥城、波士顿、奥斯丁、阿尔伯克基教书。
  1983年,勒·克莱齐奥在法国佩尔皮尼昂的美洲研究所完成博士论文,论文内容就是墨西哥的米却肯州。由于勒·克莱齐奥长期关注少数民族,80年代末,勒·克莱齐奥成为“国际生存组织”荣誉委员会的成员。
  90年代起,勒·克莱齐奥成为一位世界作家,偕妻子在美国阿尔伯克基、毛里求斯等地生活,也不时回到法国,或在尼斯生活,或在布列塔尼的杜瓦尔纳内兹海湾的小屋里生活。
  1995年,勒·克莱齐奥出版小说《四十天》。1996年,《四十天》获得法国电视集团颁发的电视观众奖。
  21世纪初,勒·克莱齐奥怀着对异域文化的浓厚兴趣,前往韩国,研究当地的历史、神话以及萨满仪式,同时还担任梨花大学的教授。
  2006年2月,勒·克莱齐奥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颁发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2006年度”。
  2008年初,《乌拉尼亚》中文版在中国出版。
  2008年6月,勒·克莱齐奥获得以瑞典作家斯梯格·达耶尔曼的姓名命名的文学奖。
  2008年12月10日,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2009年1月1日,勒·克莱齐奥获得法国四级荣誉勋章。
  2011年8月,受聘南京大学名誉教授。
  2013年12月3日,受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名誉教授。
  2015年09月26日,参加首届南京青年文化周活动并发表演说。
 
克莱齐奥的代表作
克莱齐奥
克莱齐奥
  小说:《诉讼笔录》《发烧》《大洪水》《可爱的土地》《逃循之书》《战争》《哈伊》《巨人》《他方游》《蒙多和其他故事》《沙漠》《巡逻及杂事》《曙光别墅》《春季与其他季》《奥尼查》《帕瓦那》《流浪的星星》《金鱼》《革命》《乌拉尼亚》《饥饿间奏曲》等。
  散文集:《物质的沉迷》《瞳孔扩大》《迭戈和弗里达》等。
 
克莱齐奥的名言
  天气寒冷,你又在等火车,夜晚就显得漫长。
  人间的事往往如此,当时提起痛不欲生,几年之后,也不过是一场回忆而已。
  但是我想,这个世界里,虽然没有最美好的相遇,却应该有为了相遇——或者重逢——所做的最美好的努力。
  现在艾斯苔尔知道了这一切,她勉强敢靠近栅栏了。她听着这些音符柔和地流淌出来,她觉得那里面有一种忧伤的东西,那种叫人泪盈双眼的忧伤。
  但我从他的眼睛里知道他是明白的,他自己也感觉到了,这片寒冷的阴影,虽然中午的阳光艳丽极了,虽然麦田一片金黄。
 
克莱齐奥的妻子儿女
  1961年,勒·克莱齐奥与罗萨丽·皮克马尔结婚。两人育有一女,名叫帕特里西亚。
  1975年,勒·克莱齐奥娶了第二任妻子,她就是来自摩洛哥南部沙漠的热米娅。两人育有一女,名叫安娜。
 
人物评价
克莱齐奥
克莱齐奥
  2008年瑞典学院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公告中解释了勒·克莱齐奥的获奖原因,说是“一位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一位书写诗歌历险、感官迷醉的作者,是在主导文明之外和之下探索一种人性的探索者”。
  《东方早报》:无法定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南都周刊》:美国人不知的大师。
  《瞭望周刊》:新童话世界的缔造者。
  法语文学翻译家金龙格:关注边缘人物的人文主义作家。
  南京大学教授,勒·克莱齐奥作品译者许钧:一个批判者和反思者。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勒·克莱齐奥作品译者袁筱一:听从于自己内心的浪漫主义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作家,勒·克莱齐奥作品译者余中先:他是世界主义者。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