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陈天华为什么自杀 陈天华因对国家前途绝望而自杀?

陈天华为什么自杀 陈天华因对国家前途绝望而自杀?

山南慕北 2016-01-04
陈天华

陈天华
  陈天华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和一个对中国贡献的人。然而他最终却用自杀结束年轻的生命,这是为什么呢?
  陈天华为什么自杀
  长期以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1. 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2. 当时的《朝日新闻》攻击中国人缺乏团结力,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天华以死相争。
  3. 以死报国,反对空谈救国。天华曾谈及自己能为国做的无非两件事,“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只要能达到救国的目的,就愿意以身相殉。
  以上原因,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仅仅是这些理由,并不足以使天华之死成为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成为这个国家至今还在流血的很难愈合的伤口。那么,促使陈天华以命相殉的最大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一语蔽之,是中国人——他的同胞,促使了天华之死。
  关于陈天华的死,如今有新的观点。
  陈天华并不是因为取缔规则而自杀,因为陈天华留下来的《遗书》(又名《绝命辞》),白纸黑字,是这样写的:“但慎毋误会其意、谓鄙人为取缔规则问题而死。”陈天华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的意思:“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我陈天华跳海自杀,并非为了抗议这次《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
  1905年12月,陈天华走过了一整年的疾风骤雨,还是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结束了自己30岁的年轻生命。
  《民报》第二期刊登《祭陈星台先生文》称:“物以极而必返,情以真而忍去。”
  “取缔规则”风波其实并非陈天华赴死的真正原因。在《绝命辞》中,他极为理智、冷静地表示:“鄙人死后,取缔问题可了则了,切勿固执。”他解释自己的动机:“恐同胞之不见听而或忘之,故以身投东海,为诸君之纪念。”
  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牛力在《陈天华评传》中详细探寻了陈天华自杀的复杂缘由。
  陈天华的性格中,有着与生俱来的悲观。好友徐佛苏描述他:“其情形终日如怨如慕,其言论终日如泣如诉,不曾见有眉目清爽之时。”他阅读史书读到奸佞扰乱朝纲、外族侵略中华,会一连几天闷闷不乐。
  这种性格或者与他家庭贫困、早年生活孤寂有关。陈天华10岁时,母亲在贫病中去世,他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在乡间提篮叫卖,帮人放牛。因为早期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他的文章中常常有别字。
  但他的郁郁寡欢、情绪的悲喜无常,固然与性格有关,但同时也是因为,他不幸生在了一个内忧外患不绝、新旧颠覆纠结的年代。晚清中国之赢弱,“牵动了他对时局的无穷忧虑”。
  陈天华反对空谈救国,认为在亡国灭种的关头,以死来“打救同胞出水火,这方算是大英雄,大豪杰”。他在《绝名辞》中直白:“鄙人志行薄弱,不能大有所作为。将来自处,惟有两途:其一则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有可死之机会则死之。”在他的著作中,表示自己赴死决心的有10余次,鼓吹他人舍死救国的也有30余处之多。
  曾有人劝陈天华早日成家,他表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并不稀罕寻常的嫁娶,而是期望着遭逢女中豪杰的珍奇缘分。他曾自信地表示:“有了加里波的,自然有玛列侬(加里波的是19世纪的意大利民族英雄,玛列侬是他的妻子)。”但他没有能够等到他的“玛列侬”。
  12月7日,陈天华为过世的父亲写了《先考宝卿府君事略》,记述穷困的父亲曾慷慨捐出半年薪金、帮助邻居避免卖妻偿债的故事。他留言给好友,将这篇文字收入其文集,并放在第一篇。
  陈天华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三代独子,他惟一的大哥又因残疾没有后代,他一旦身死,便意味着陈家这一支血脉的中断。他想以文章传世的办法,弥补自己对父亲的愧疚。
  12月8日一早,陈天华了结了国事家事,从容出门,面朝大海,宁静地结束了他的1905年。
关键词: 陈天华 鲁迅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