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陈天华】陈天华简介_陈天华猛回头

陈天华

人物简介
  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近代革命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华兴会创始人之一,同盟会会员,清末的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1903年留学日本,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筹备发动长沙起义。1905年,在东京与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支那》杂志;辅佐孙中山筹组同盟会,起草《革命方略》;《民报》创刊后任编辑,参与对康、梁保皇派的论战。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愤而投海殉国,时年31岁。1906年春,其灵柩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县知方团(今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母早逝,父为塾师,幼从父识读,因家境贫寒,乃营小卖以补济,然坚持好学不辍。常向人借阅史籍之类书籍,尤喜读传奇小说,亦爱民间说唱弹词。1895年,陈天华随父迁县城,仍以提篮叫卖为生。。
  求学阶段
  1896年,经族人周济,入新化资江书院,刻苦博览二十四史。
  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今新化县一中),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倡办不缠足会,成为变法运动的拥护者。
  1900年,入省城岳麓书院,成绩名列前茅。其时,莅湘某令识其才,欲以女妻之,陈效法汉时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乃婉言谢绝,说:“国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报国之时,终身未娶)。次年转入求实书院。
  1903年初,入省城师范馆,不久获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
  革命经历
  1903年春,陈天华以官费生被送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师范科。不久,逢沙俄企图侵占东北三省,拒俄事件发生,祖国正处主权沦丧境况,陈破手血书寄示湖南各学堂。湖南巡抚赵尔巽亦为感动,亲临各学堂宣读,并刊登于官报,还饬令各府、州、县开设武备讲习所,使湖南全省拒俄运动士气更加高涨。陈天华在日本积极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还“日作书报以警世”。同年,先后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这两部书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勇气,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召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实行排满,“杀那洋鬼子”,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1903年冬,陈天华回国策划起义。
  11月4日,他和刘揆一、宋教仁、杨毓麟等以庆贺黄兴30岁生日为名,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
  1904年2月15日,陈天华同黄兴、宋教仁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在湖南长沙参与发起秘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到江西策动军队起义。不久,因清政府搜捕,陈天华不得不再次东渡日本[3]  。
  1904年3月,陈天华到达日本后,入法政大学。8月,冒险回国,准备参加华兴会发动的长沙起义。因事泄失败,又去日本。
  1905年6月,陈天华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7月,孙中山到日本,主张联合各革命团体,组织中国同盟会,陈天华积极赞成。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他任秘书,并被推为会章起草人之一。《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后,他在《民报》上先后发表不少文章和政治小说《狮子吼》。同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发动了抵制这个规则的强大运动。为了激励人心,陈天华在12月7日留下《绝命书》万余字,次日投海自杀。著作辑为《陈天华集》。
  蹈海自绝
  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从海边的浅处一步步走向海的深处)自杀,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 学生规则》。陈天华用蹈海这样一种死亡方式来抗议日本,唤醒同胞。他挥笔写下《绝命书》。12月8日晨,陈天华蹈海自杀,年仅31岁。
  陈天华自杀后,留下《绝命书》万余言,鼓励人们“去绝非行,共讲爱国”,有《陈天华集》。1906年7月11日,长沙学生与各界数万人,为陈天华举行公葬。
  陈天华的死,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1906年的春天,当陈天华的灵柩运回上海后,中国公学为他和另一位投黄浦江自尽的同盟会员姚宏业举行了一次公葬的会议,到会千余人,会上宣读了姚宏业的遗书和陈天华的绝命辞,大家痛哭流涕,会议决定将陈姚灵柩一起送回家乡湖南,举行公葬。
  教育意义
  毫无疑问,陈天华是在羞愤中死去的。这种羞愤不是针对挖苦轻视中国人的日本人,也不是针对丧权辱国的清朝政府,而是针对“求利禄不居责任”的中国留学生和甘当奴隶麻木的祖国同胞。天华之死不是为了抗议任何势力,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轻视生命的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试图换来两个目的的实现:
  一是告诉人们,特别是几千来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中国民众一件事——在这个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二是用自己的死让每一个中国人在羞愤中意识到我们族人的缺陷与陋习,督促、劝戒、警醒国人务必正视这些缺陷与陋习并加以改变。一句话,陈天华因国人之陋而死,他是死给我们自己人看的警世钟。
  自杀原因
  长期以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1. 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2. 当时的《朝日新闻》攻击中国人缺乏团结力,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天华以死相争。
  3. 以死报国,反对空谈救国。天华曾谈及自己能为国做的无非两件事,“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只要能达到救国的目的,就愿意以身相殉。
  以上原因,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仅仅是这些理由,并不足以使天华之死成为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成为这个国家至今还在流血的很难愈合的伤口。那么,促使陈天华以命相殉的最大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一语蔽之,是中国人——他的同胞,促使了天华之死。
  关于陈天华的死,如今有新的观点。
  陈天华并不是因为取缔规则而自杀,因为陈天华留下来的《遗书》(又名《绝命辞》),白纸黑字,是这样写的:“但慎毋误会其意、谓鄙人为取缔规则问题而死。”陈天华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的意思:“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我陈天华跳海自杀,并非为了抗议这次《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
  
陈天华的《猛回头》
  序
  俺也曾,洒了几点国民泪;俺也曾,受了几日文明气;俺也曾,拔了一段杀人机;代同胞愿把头颅碎。俺本是如来座下现身说法的金光游戏,为甚么有这儿女妻奴迷?俺真三昧,到于今始悟通灵地。走遍天涯,哭遍天涯,愿寻看一个同声气。拿鼓板儿,弦索儿,在亚洲大陆清凉山下,喝几曲文明戏。
  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
  伤心细数当时事,同种何人雪耻仇?
  拿鼓板,坐长街,高声大唱;尊一声,众同胞,细听端详:
  我中华,原是个,有名大国;不比那,弹丸地,僻处偏方。
  论方里,四千万,五洲无比;论人口,四万万,世界谁当?
  论物产,真是个,取之不尽;论才智,也不让,东西两洋。
  看起来,那一件,比人不上;照常理,就应该,独称霸王。
  为什么,到今日,奄奄将绝;割了地,赔了款,就要灭亡?
  这原因,真真是,一言难尽;待咱们,细细数,共做商量。
  五千年,我汉人,开基始祖;名黄帝,自西北,一统中央。
  夏商周,和秦汉,一姓传下;并没有,异种人,来做帝皇。
  这是我,祖宗们,传留家法;俺子孙,自应该,永远不忘。
  可惜的,骨肉间,自相残杀;惹进了,外邦人,雪上加霜。
  到晋朝,那五胡,异常猖蹶;无非是,俺同种,引虎进狼。
  自从此,分南北,神州扰乱;到唐朝,才平定,暂息刀枪。
  到五季,又是个,外强中弱;俺同胞,遣杀戮,好不心伤!
  宋太祖,坐中原,无才无德;复燕云,这小事,尚说不遑。
  难怪他,子孙们,懦弱不振;称臣侄,纳贡品,习以为常。
  那徽宗,和钦宗,为金捉去;只岳飞,打死仗,敌住虎狼。
  朱仙镇,杀得金,片甲不返;可恨那,秦桧贼,暗地中伤。
  自此后,我汉人,别无健将;任凭他,屠割我,如豕如羊。
  元鞑子,比金贼,更加凶狠;先灭金,后灭宋,锋不可当。
  杀汉人,不计数,好比瓜果;有一件,俺说起,就要断肠!
  攻常州,将人膏,燃做灯亮;这残忍,想一想,好不凄凉。
  岂非是,异种人,原无恻隐;俺同胞,把仇雠,认做君王。
  想当日,那金元,人数极少;合计算,数十万,有甚高强!
  俺汉人,百敌一,都还有剩;为什么,寡胜众,反易天常?
  只缘我,不晓得,种族主义;为他人,杀同胞,丧尽天良。
  他们来,全不要,自己费力;只要我,中国人,自相残伤。
  这满洲,灭我国,就是此策;吴三桂,孔有德,为虎作伥。
  那清初,所杀的,何止千万;那一个,不是我,自倒门墙!
  俺汉人,想兴复,倒说造反;便有这,无耻的,替他勤王。
  还有那,读书人,动言忠孝;全不晓,忠孝字,真理大纲。
  是圣贤,应忠国,怎忠外姓?分明是,残同种,灭丧纲常。
  转瞬间,西洋人,来做皇帝;这班人,少不得,又喊圣皇。
  想起来,好伤心,有泪莫洒;这奴种,到何日,始能尽亡?
  还有那,假维新,主张立宪;略畛域,讲服重,胡汉一堂。
  这议论,都是个,隔靴挝痒;当时事,全不道,好像颠狂。
  傥若是,现政府,励精图治;保得住,俺汉种,不道凶殃。
  俺汉人,就吞声,隶他宇下;纳血税,做奴仆,也自无妨。
  怎奈他,把国事,全然不理;满朝中,除媚外,别无他长。
  俺汉人,再靠他,真不得了!好像那,四万万,捆入法场。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俺汉人,自应该,想个计策;为什么,到死地,不慌不忙?
  痛只痛,甲午年,打下败阵:痛只痛,庚子年,惨遭杀伤。
  痛只痛,割去地,万古不返;痛只痛,所赔款,永世难偿。
  痛只痛,东三省,又将割献;痛只痛,法国兵、又到南方。
  痛只痛,因通商,民穷财尽;痛只痛,失矿权,莫保糟糠。
  痛只痛,办教案,人命如草;痛只痛,修铁路,人扼我吭。
  痛只痛,在租界,时遭凌践;痛只痛,出外洋,日苦深汤。
  怕只怕,做印度,广土不保;怕只怕,做安南,中兴无望。
  怕只怕,做波兰,飘零异域;怕只怕,做犹太,没有家乡!
  怕只怕,做非洲,永为牛马;怕只怕,做南洋,服事犬羊。
  怕只怕,做澳洲,要把种灭;怕只怕,做苗猺,日见消亡。
  左一思,右一想,真正危险,说起来,不由人,胆战心惶。
  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
  第一要,除党见,同心同德。第二要,讲公德,有条有纲。
  第三要,重武备,能战能守。第四要,务实业,可富可强。
  第五要,兴学堂,教育普及。第六要,立演说,思想遍扬。
  第七要,兴女学,培植根本。第八要,禁缠足,敬俗矫匡。
  第九要,把洋烟,一点不吃。第十要,凡社会,概为改良。
  这十要,无一件,不是切紧;劝同胞,再不可,互相观望。
  还须要,把生死,十分看透;杀国仇,保同族,效命疆场。
  杜兰斯,不及我,一府之大;与英国,战三年,未折锋芒。
  何况我,四万万,齐心决死;任凭他,什么国,也不敢当。
  看近未,西洋人,到了极步,这是我,毫未曾,较短比长。
  天下事,怕的是,不肯去做;断没有,做不到,有志莫偿。
  这杜国,岂非是,确凭确证;难道我,不如他,甘做庸常。
  要学那,法兰西,改革弊政。要学那,德意志,报复凶狂。
  要学那,美利坚,离英自立。要学那,意大利,独自称王。
  莫学那,张弘范,引元入宋。莫学那,洪承畴,狠心毒肠。
  莫学那,曾国藩,为仇尽力。莫学那,叶志超,弃甲丢枪。
  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做去;孙而子,子而孙,永远不忘。
  这目的,总有时,自然达到;纵不成,也落得,万古流芳。
  文天祥,史可法,为国死节;到于今,都个个,顶祝馨香。
  越怕死,越要死,死终不免;舍得家,保得家,家国两昌。
  那元朝,杀中国,千八百万;那满清,杀戮我,四十星霜。
  洗扬州,屠嘉定,天昏地暗;束着手,跪着膝,枉作夭殃。
  阎典史,据江阴,当场鏖战;八十日,城乃破,清兵半伤。
  苟当日,千余县,皆打死仗;这满洲,纵然狠,也不够亡。
  无如人,都贪生,望风逃散;遇着敌,好像那,雪见太阳。
  或悬梁,或投井,填街塞巷;妇女们,被掳去,拆散鸳鸯。
  那丁壮,编旗下,充当苦役;任世世,不自由,赛过牛羊。
  那田地,被圈出,八旗享受;那房屋,入了官,变做旗庄。
  还要我,十八省,完纳粮饷;养给他,五百万,踊跃输将。
  看起来,留得命,有何好处;倒不如,做雄鬼,为国之光。
  这些事,虽过了,难以深讲;恐将来,那惨酷,百倍萧凉。
  怎奈人,把生死,仍看不透;说到死,就便要,魂魄失丧。
  任同胞,都杀尽,只图独免;那晓得,这一死,终不能攘。
  也有道,是气数,不关人事;也有道,当积弱,不可轻尝。
  这些话,好一比,犹如说梦;退一步,进一步,坐以待亡。
  那满人,到今日,势消力小;全不要,惧怕他,失吊主张。
  那列强,纵然是,富强无敌;他为客,我为主,也自无妨。
  只要我,众同胞,认清种族;只要我,众同胞,发现天良。
  只要我,众同胞,不帮别个;只要我,众同胞,不杀同乡。
  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
  那怕他,专制政,层层束缚;那怕他,天罗网,处处高张。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
  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
  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俺小子,无好言,无以奉劝;这篇话,愿大家,细细思量。
  瓜分互剖逼人来,同种沉沦剧可哀。
  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省莫徘徊。
  
人物评价
  陈天华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认为“革命者救世救人之圣药也”,力主拿起武器,号召“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手”。在《猛回头》、《警世钟》里,大声疾呼“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国耻,驱外族,复我冠裳”;高呼“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其遗著编为《陈天华集》。
  香港举行陈天华的追悼会,千余人参加。次年闰四月初一,其灵柩经黄兴、禹之谟倡议筹办运回长沙,各界不顾官方阻挠,决定公葬于岳麓山。四月初七(1907年5月29日)举行葬仪,长沙全城各校师生纷纷参加,送葬队伍达数万人,绵延十余里,凄凄哀歌。送葬队伍由朱张渡、小西门两处渡河,“适值夏日,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之,全山为之缟素”。军警站立一旁,亦为之感动,不加干涉。后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第4号上评价,“这是湖南惊天动地可纪的一桩事”。
  陈天华有一部未能登载完毕的小说,名叫《狮子吼》,小说中通过一个梦,描绘了他心中的民主共和国:“他走到一处,看见‘共和国图书馆’的牌子,里面不知有几十万册的书,其中‘有一巨册金字标题《共和国年鉴》’,全国有30多万所大小学堂、6000多万男女学生;陆军、海军,军舰、潜艇、空中战艇等,铁路,邮局,轮船……”这应是陈天华一直在做的,最美丽的民主之梦。
  《猛回头》最后说:“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做去;父而子,子而孙,永远不忘;这目的,总有时,自然达到。”
  深受陈天华事迹震动的留日学生,不光一个秋瑾,当时有一个沉默,之后弃医从文的,是鲁迅。而12年后,一位即将赴日留学的青年还不忘此事,写下一首诗表达怀念之情,“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个人,叫做周恩来
  他一生救亡图存,宣传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鼓动家和宣传家。所著《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