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邓小平访美两次遇袭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香港谈话

邓小平访美两次遇袭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香港谈话

山南慕北 2016-01-27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中国走上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访美两次遇袭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8日报道,《旋风九日》近日在北京首映,情节包括邓小平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会晤。这部纪录片首次在中国披露了邓小平遭遇三K党人袭击的事件,但没有将之称为行刺事件。中国官方媒体当时并未报道这起事件。
  报道称,纪录片引起的反响表明,中国公众日益觉得美国是个威胁,同时又十分渴望了解先前被禁止报道的事件。
  在中美摩擦加剧之际,这部纪录片还能促使人们积极看待中美交往。对文革之后刚刚巩固了权力的邓小平来说,那次访美之旅意义重大。
  报道称,中国媒体对影片中的刺杀一幕十分着迷。一家媒体称,一名三K党成员“一边朝讲台上的邓小平冲去,一边从衣袖中抽出一把短刀”。另一家媒体则更进一步,称片子还原了“邓小平访美险遇刺杀这一惊险情节”。
  报道称,实际上,当时在酒店大堂,是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企图接近邓小平,向他身上泼红油漆。这名图谋不轨者被邓小平身边的一名特勤人员制服。
  曾供职于中国外交部的高志凯表示,这部纪录片提到这起事件意味着,它已成为“正史”的一部分,“在中国,真正的历史是官方讲述的东西”。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18日报道称,随着漫威影业的超级英雄史诗《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在中国影院上映后第一个周末的结束,另一部预算低得多的电影的制作者正在呼吁观众和影院经理们对中国电影业拿出更长远的眼光。
  纪录片《旋风九日》导演傅红星说,中国人现在之所以可以看像《速度与激情7》和《复仇者联盟2》这些片子,就是因为这一历史性的九天访问。该纪录片讲述了邓小平1979年的美国之行。
  那次访问在人们的记忆里是中国向外部世界开放的一个里程碑,这位领导人戴上一顶牛仔帽观看马术竞技表演的照片最生动地捕获了访问的瞬间。
  电影的制片人吕木子说,中美的建交联合公报就像是一张结婚证,邓小平访美就像是度蜜月。
  报道称,《旋风九日》是为数不多获得令人垂涎的“龙标”的中国独立制作的政治纪录片之一,这意味着影片得到了政府批准的公映许可。
  吕木子说,寻找私人而不是国家投资的决定,是为了打消参与影片制作的一些美国人士的顾虑,证明纪录片不是一部宣传作品。
  傅红星表示,通过把采访与邓小平访问的影像资料编织起来,他希望帮助中国观众了解那次访问对中国如今成功的重要性,影像资料中大部分是从美国购买的。
  影片的公映是在习近平9月份对美国进行访问之前。制片人说,该片经过了严格审查。影片更大的地缘政治背景被删掉,尤其是当时中苏的冷淡关系,以及即将发生的对越南的反击。“出于政治原因,我们决定把重点放在主要的故事上,就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吕木子说。
  结果是,一部90多分钟的影片对访问期间邓小平人身安全的强调,与他和美国领导人见面会谈的内容被同等对待。
  影片解说词称,美国有暗杀的历史,并举了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被刺的例子。两名中国保镖以及被派来保护邓小平的一位美国特勤部门保镖被描绘成英雄,他们帮中国领导人避开了所谓暗杀企图。攻击者没有枪,是一名三K党成员。
  整个影片中,犯罪惊悚片音乐和警笛声不断。1979年发生的没有影像记录的事件用了动画的形式重建。
  “我觉得傅红星真的想摆脱那种非常陈旧的国家制作的新闻片的形式。”影片的一位美国制片人说,“所以他做了试验和创新的尝试。”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香港谈话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的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
  老记们差点上演“全武打”
  1982年9月24日上午9点,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提前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她首先来到大会堂的新疆厅,邓颖超已经在门口伫立恭迎。撒切尔夫人与邓颖超亲切握手,同时又献上了一束美丽的鲜花。5年前作为保守党领袖访华时,撒切尔夫人曾经与邓颖超相见。此次重逢,两人谈得十分高兴。
  从新疆厅告别邓颖超后,撒切尔夫人就向福建厅走来。到首相快走到门口时,福建厅大门缓缓打开。邓小平笑容可掬地走过来,与撒切尔夫人握手。
  中外记者们为了抓拍到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最佳镜头,还演出了一幕小小的“闹剧”:记者们为了占据一个有利位置拍照,你挤我拥地一次又一次骚动,某外国电视台一名记者,被北京的一位电视台摄影师的镜头不小心撞了一下,竟然回身一脚踢在那位同行腰部。被踢者怒不可遏,还以一拳,眼看一出“全武打”即将上演。就在这个当口,福建厅的大门一下子打开了,邓小平步出大厅迎接铁娘子,一场风波自动平息。当邓小平满面笑容地与撒切尔夫人握手问好时,镁光灯“咔嚓”、“咔嚓”闪个不停,记者纷纷抓住时机抢拍镜头。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一见面后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
  邓小平答:“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
  接着,宾主双方步入福建厅就坐。此时,记者们尚未退场,两人仍是相互寒暄。
  撒切尔夫人说:“知道您是刚从外地回来。”
  邓小平答:“我是陪同北朝鲜主席金日成去了四川。”
  “这次旅行一定很愉快吧?”
  “不错,我们在四川吃过好几次川菜,我很喜欢川菜,中国是以川菜和粤菜最为著名。”
  二人聊到马克思,撒切尔夫人说:“马克思写了一部《资本论》,可他恰恰最缺资本!”
  在主权问题上,邓小平毫不退让
  几分钟后,记者被请离场,会谈闭门进行。在友好的气氛中,会谈转入正式话题。
  就撒切尔夫人而言,在香港问题上始终抱定“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的主张,并在来华前就早有声明,大造舆论。因此正式会谈一开始她就提出了这一问题。
  面对英国首相的挑战,邓小平寸步不让。他首先指出,这次谈判,除了要解决香港回归中国问题之外,还要磋商解决另外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1997年后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它的繁荣;另一个是中英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波动。简单地讲,实际上这三大问题,就是1997问题、1997后问题和1997前问题。这些才是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完整议题。
  说到香港的主权归属,邓小平毫不含糊地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此,邓小平重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不承认19世纪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一贯立场。
  邓小平告诉撒切尔夫人,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说,在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内,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舆论面前会得到好评。”
  针对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管理的观点,邓小平说:“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这些政策的主要特点,就是基本上保持这个地区政治、经济制度现状。”
  中国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香港会不会发生波动?邓小平回答: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他还告诉英国首相,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时,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激烈交锋过后,两位领导人商量起会谈公报问题。邓小平建议这次与英国首相的会谈能达成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15年怎样过渡好以及15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
  但是,撒切尔夫人坚决不同意邓小平建议,特别是拒绝以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为前提。经过一阵争执,双方同意发表一个不做任何实质性承诺的会谈公报。
  当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落寞地从门口走出,脸色凝重。当她继续往下走时,高跟鞋与石阶相绊,使身体顿失平衡,栽倒在石阶下,以至皮鞋手袋也被摔到了一边。幸好她已将至平地,摔得不重,在一旁的随员及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将她扶起。
  英国女首相这一跤,引起了敏感的舆论界的浓厚兴趣。一位深知铁娘子和邓小平性格的记者分析道:撒切尔夫人锋芒毕露,邓小平绵里藏针。尽管撒切尔夫人受丘吉尔影响极深,坚持“鲜明的传统保守主义哲学和强硬的经济政策”,但在邓的面前,她毕竟还年轻。
  撒切尔夫人没想到邓小平在香港主权问题上的立场会那么坚定,毫无通融余地。她心中不由得充满失望和痛苦。她回去后对驻华大使柯利达说:邓小平真残酷啊!
  但撒切尔夫人认为,虽然她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预定目的,但她使邓小平同意发表一个简短声明,即“双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这个声明没有把中国要收回香港作为谈判的前提写进去。
  9月25日香港《大公报》载文:“据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邓小平同志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两位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至于中国政府关于收回香港地区主权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
  这种公报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分歧不小。但要说谈判一点成果也没有,是不对的。两国领导人会谈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启了中英香港谈判大门。
  挡回“三脚凳”牌
  在1997年后香港主权问题上的抵抗没有奏效,撒切尔夫人退而求其次,准备在1997年后的行政管理问题上与邓小平再作一番较量。
  撒切尔夫人1983年6月提前实行大选,保守党获得空前胜利,她再次登上首相宝座。
  在连任首相赢得巨大胜利的鼓舞下,撒切尔夫人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正式会谈开始后,向中方发起了新一轮进攻。她不再谈“三个条约”有效,不再提“续约”之类的要求,转而采取新的策略:用主权换治权。即英国同意在1997年把香港还给中国政府。但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英国可以受中国之托继续管理香港。1997年后香港的模式将是:香港回归,英人治港,而非港人治港。
  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和外交部其他官员,却主张尽快在谈判中向中方表示不再谋求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但是,撒切尔夫人认为“没有理由作出这种让步”。她甚至主张,“要把每张讨价还价的牌都使用到最佳效果”。于是她使出了“三脚凳”这张牌。
  所谓“三脚凳”,是在中英开始对香港问题谈判时,港英当局企图以正式成员身份参加,造成中英港三方共室的事实,以达到“还政于港”、使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的目的。
  1983年6月30日,港督尤德奉召返回伦敦,随同尤德来到唐宁街10号的还有9名港府行政局的议员。显然,铁娘子是把他们与港督作为另一只“脚”来加强英方同中国谈判的阵容。7月4日,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10号会见了尤德及香港议员代表。
  这天晚上,首相府发言人宣布:“首相和外交大臣重申他们对香港承担的义务和他们设法达成的目的,这些协议应该是议会、中国和香港人民都能接受的……”
  7月7日,尤德自伦敦返港举行记者招待会。这时记者们已经获悉英国谈判代表团的名单中有尤德,而且排名第二,便问他:中英第二阶段的会谈与第一阶段有何不同,尤德意味深长地回答道:“不同之处是有我参加。”
  记者们向尤德问了最要害的一个问题:“你是代表英国参加谈判,还是代表谁?”
  在记者穷追不舍的逼迫下,尤德打开天窗说了亮话:“我是以港督身份代表香港市民参加谈判,我不代表他们又能代表谁呢?”这位总督大人到底还是一语道破天机。
  总督的话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香港的左翼报纸立刻表态说:“你尤德是英国人,怎么能代表香港人呢?”“中英两个国家谈判,把香港人弄进去干什么?”
  一些头脑清醒的港人马上意识到,这是英国玩的“三脚凳”策略。他们指出:“英国人正在玩弄一个阴谋。如果中国政府落入圈套,那么就会面对着与自己的同胞——香港人作战的尴尬处境;如果香港落入圈套,就会为英国人尽义务,把辛辛苦苦从大陆争来的好处全都让给躲在后边的英国人。”
  北京及时作出了强烈反应。7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我们注意到了这个消息。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是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双边会谈。尤德先生是作为英国政府代表团的一个成员参加会谈的,因此他在会谈中只代表英国政府。”
  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迫使撒切尔夫人收回刚刚打出的“三脚凳”牌。英国外交部急忙发表声明,说尤德“当然将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会谈”。
  但是,从7月中旬开始的第一轮会谈到9月下旬的第四轮会谈前后,英方软硬兼施,名义上同意让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但又要求中国同意1997年英国保留对香港的治权。
  中英谈判再次面临危机,英国前首相希思急忙飞到北京,会见中国领导人,打算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打破谈判僵局贡献一点力量。
  这是希思自1974年以来的第6次访华。他每次访华都要会一会邓小平。9月10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希思,两位老朋友亲切地寒暄了一番。当话题转到香港问题时,气氛一下子变得格外沉重。邓小平对英国政府在谈判中的做法极为不满。
  邓小平说:“英国政府想用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在香港问题上,我希望撒切尔首相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态度。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会受任何干扰、有任何改变,否则我们就交不了账。我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是李鸿章。谁不解决这个问题,都是李鸿章。”他说,他希望今后会谈时不要再纠缠主权换治权问题,要扎扎实实地商量香港以后怎么办,过渡时期怎么办。这对彼此最有益处。如果英方不改变态度,中国就不得不到1984年9月单方面地宣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
  英国在谈判会场内外使出各种招数均告失败,中国政府毫不妥协。迫于形势,英国政府在第四轮会谈后,开始考虑采取措施稳定香港经济,并准备在谈判中实行退却。
  历史性时刻终于到了
  经过一年多的风风雨雨和22轮艰苦谈判,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迎来收获的时刻。
  1984年12月18日晚8时20分,一架大型民航客机呼啸着降落在北京机场。撒切尔夫人二次访华,正式签署中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日下午5时30分,签字仪式正式开始。
  观礼嘉宾有400多人,另外还有180名中外记者。大家都等待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仪式从签名到交换文本,共用了4分钟。当两国领导人互换声明文本时,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邓小平、李先念来到撒切尔夫人面前,举起香槟酒,笑容满面地祝贺中英双方完成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550万香港市民、10亿中国人和全球无数双眼睛,从卫星转播的电视荧屏上,观看到中英关系发展史上这闪光的一页。蒙在“东方明珠”上面的尘垢,终于被冲洗干净。
  20日下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时说,香港问题不解决,在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之间总存在着阴影。现在这个阴影消失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和友好一片光明。
  撒切尔夫人完全赞同邓小平这一评价。她特别赞扬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中英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使香港的未来完全明朗: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怀抱,1997年后将长期保持现行制度,由港人治港。香港人民欢迎这个前景。12月29日,恒生指数上升到1187.54点,成为当年的新高潮。
  中英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也在全世界引起了积极热烈的反响。世界舆论认为,这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典范。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认为:中英两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应该大力提倡,这恰恰是我们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非常需要的。
  几年后,美国《世界报》评选10年风云人物,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以相同票数当选,被看成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人。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