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林彪之女林豆豆向李讷敬酒 相逢一笑泯恩仇

林彪之女林豆豆向李讷敬酒 相逢一笑泯恩仇

浅草 2016-07-29
\

 
  聚会时,“还是林大姐坐在中间,她是我们老领导的女儿,我们对她非常尊重。”吴新潮说。1971年林彪折戟蒙古大漠,相关人员被迅速整肃,大多数人的政治命运就此划上休止符。林的嫡亲血脉,其随从、部属的子女,也从云端跌落至凡尘。此后40年间,林彪集团“二代”们的命运如何?林彪之女林豆豆向毛泽东之女李讷敬酒意味什么?
  聚会时核心依旧是林豆豆
  “四大金刚”子女之间关系依然密切。在社会上走动,“黄吴李邱”是习惯性的排序,他们管自己叫“难兄难弟”。这些人现时的往来,内容不外聊聊天散散心,“我们现在去政治化地生活,我们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不是搞串联”。
  在这个群落中,核心当然是林豆豆,她依旧像个公主。聚会时,“还是林大姐坐在中间,她是我们老领导的女儿,我们对她非常尊重。”吴新潮说。
  “九·一三”事发,举报有功的林豆豆终究逃脱不了身为林彪子女的现实,被撂到郑州汽车厂。1987年,林豆豆回到北京,后来进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组织上给了个正处级待遇。林豆豆目前已退休,多年以来,尽管与外界社会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联系,但还是有诸多的不便横亘在她与社会之间,找的人太多,她得躲避,连刘伟钦这样几十年的故交都不知道她当下在北京的住址,每次会面几乎都安排在酒店。
  这代人之间,一定形式的和解是存在的。2009年国庆,二代们聚会,席间林豆豆向李讷敬酒,旁人以“相逢一笑泯恩仇”唱和之。
  1999年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日子。时间过得真快啊,在阳光明媚或雷鸣闪电之中,我们亲爱的祖国走过了整整50个年头,我们这些和新中国一起长大的孩子,转眼间竟到了知天命之年。我们的父辈曾经为新中国而战,并每每教导我们把一生献给新中国。从我们记事起,新中国就是我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名字,还有什么比国庆节更让我们感动的节日呢?我(张聂耳开国少将张雍耿之女)又康复了。自从1995年以来,我已经有4个国庆节没好好欢度了。我希望这个50周年的国庆节能带给我更多的欢乐。我早就找过我们的联络官林小安,希望他张罗一次聚会。
  10月4日,我们果真在京丰宾馆聚首了。东道主叫罗迎难,他的父亲是八一南昌起义时朱德警卫连的连长。他的名字迎难就是迎着困难上。来参加聚会的人很多,坐了满满五大桌。
  我们这桌上,有林彪的女儿林豆豆陈毅的儿子陈小鲁,张爱萍的儿子张胜,邓子恢的儿子邓淮生,赖传珠的儿子赖小鹏,钟期光的儿子钟德浙,邱会作的儿子邱路光,张闻天的侄子刘东进……他们中许多人是一米八几的大汉,而且相貌酷似他们的父亲。此时坐在一起,恍若父辈再现,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有点儿像梦境。我们旁边的一桌,坐着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汪东兴的女儿汪延群,乌兰夫的女儿齐齐格,毛泽东的秘书张玉凤。
  气氛异常热烈。音响里歌声不断,东道主的一个朋友带来了两个藏族小女孩,热情地为我们唱歌跳舞,还给李讷献哈达。我们则互相敬酒,在觥筹交错中侃侃而谈,就像久别重逢的兄弟姐妹。
  是的,我们理应亲密无间,因为正是我们的父辈,曾经共同创造了新中国的历史,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播撒到全中国。70年前,当我们的父辈在那个异常艰险的环境中为未来奋斗时,曾怀着怎样一种共同的信念!50年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那一刻,他们又曾怀着怎样一种共同的激动与感慨在一起为新中国干杯!一切似是在建国以后变得过于复杂了。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朱老总曾深深地叹息道:谁还相信我们曾经在一个锅里吃过饭呢?这话是多么让人心惊!党内为什么曾经有过那么多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可以避免的?父辈曾经走过的道路对于后辈有什么警示?我们应当如何创造未来?
  但国庆节见到豆豆时,我发现她胖了,黑了,健康了,而且快乐了许多。她说她这一阵像个体力劳动者似的到处跑。我不知道这几年她又想明白了些什么道理,但她能够这样快乐地生活,令我感到高兴。
  聚会时,她对我说:我们去给李讷敬酒怎么样?我说:好哇好哇。遂一起过去向李讷敬酒。一会儿她又说:我们去给张玉凤敬酒怎么样?我说:走哇走哇。又一起过去敬酒。我们哈哈大笑着,她快活得满脸通红。
  李讷也来我们这边友好地向豆豆敬酒,那场景让我感动。父辈的是非恩怨本不是我们的是非恩怨,我们这代人本没必要为父辈而隔膜,更何况,无论如何,这个江山是父辈们共同打下来的。
  我请豆豆在我的一本《风云九一三》上写一句话。她写道:任重道远。她问我签哪个名字?我说:签豆豆,不要签路漫,这名字太陌生了。豆豆的字迹遒劲而端庄,就像李讷的字洒脱而漂亮。这是她们从小所受教养的证明。所有的人对李讷都很尊敬,对豆豆都很热情。我感慨地对豆豆说:你看大家对你多好啊。散席的时候,小鲁宣布:豆豆由我送回家。
关键词: 林豆豆 林彪 李讷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