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毛泽东如何对待文革复出后的邓小平 邓小平复出后坚持翻案

毛泽东如何对待文革复出后的邓小平 邓小平复出后坚持翻案

彼岸花开 2016-08-01
法撒旦

毛泽东邓小平
  十年文革,邓小平在其中受到严重的挫折,在文革中被打倒的邓小平并未消极以待,而是积极地和毛泽东保持联系,文革过后,毛泽东再次启用邓小平。
  毛泽东如何对待复出后的邓小平
  毛泽东晚年待邓小平如何?邓小平之女说:“毛泽东对邓小平,真应该说是‘仁至义尽’了。”这是肺腑之言,也是客观实情。新书《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披露了晚年毛泽东如何看重和保护邓小平的。摘录如下:
  对于邓小平1973年的复出,邓榕后来说:
  50年代设立中央一线、二线,让邓小平作为实际上的接 班入之一,是毛泽东作出的决定。“文革”开始时打倒刘少奇、 邓小平,是毛泽东作出的决定。打倒邓小平却不开除邓小平 的党籍,是毛泽东的决定。让邓小平复出重新起用,也是毛泽东作出的决定。这次见到邓小平,毛泽东是高兴的。其实,对于邓小平,毛泽东始终存有一分赏识,或者说留意。在作出让邓小平复出的决定后,首先,毛泽东对邓小平在使用的时候还要继续进行观察。同时,可以说,毛泽东对于邓小平,心中确实是寄予了一份厚望。从以后的事实中可以看到,对复出后的邓小平,毛泽东确曾给予了相当的重托和有力的支持。(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第274-275页。)
  毛泽东对邓小平工作的支持,是确凿的。
  邓小平复出是有阻力的,据邓榕说,毛泽东重新启用邓小平当时有三个难度,一是邓小平是“全国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犯了错误的人;二是江青等中央文革小组是反对邓小平复出的;三是邓小平被“文化大革命”运动打倒过,以后是否会翻案?因此,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邓小平复出时是以”对犯错误干部落实政策“的名义作出的(余世诚著:《邓小平与毛泽东》,第261页。)。而邓小平的复出,是毛泽东下了大决心的。邓榕说:“这次让邓小平复出,是毛泽东的决定,江青一伙再心怀不满,也未能得逞。”(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第272页。)
  邓小平复出后,专门去了一趟毛泽东主席旧居韶山,在一次吃午饭时,他端起酒杯大声地说:“来,我们为我们党,为毛主席干杯!”(刘金田主编:《邓小平的历程:一个伟人和他的一个世纪》(下),第151页。)
  8月,在党的十大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但在政治局中仍然没有位置。但是,到了12月,毛泽东就下定了决心,重用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12月18日,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赞成毛泽东提议,由邓小平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的职务。随后,党中央就邓小平的任职发出了通知。
  邓小平一下子就成为了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国务院副总理)军(中央军委委员)主要领导人。邓榕叙述毛泽东的这个安排时说:
  父亲不仅恢复了政治局委员的职务,而且还进入军委,参加军委的领导工作。这一个安排,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让邓小平进国务院,帮助周思来做政府、哪怕外交方面的工作,是料想之中的事。因为“文革”前邓小平本来就是国务院副总理。可是,让邓小平参与军委的工作,则谁也没有想到。虽然解放前邓小平长期在部队工作,也有战功,但解放后他主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工作,没有军队实职,曾经担任过没有实体的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
  邓小平复出后坚持翻案
  但是,邓小平上台后,便要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四届人大结束一周后,1月25日,邓小平刚刚就任总参谋长,就在总参干部会议上提出要对军队进行整顿。2月2日,他代替病重的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工作,2月10日发出《批转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通知》,提出整顿国民经济,月底开始召开各省市自治区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以铁路运输整顿为突破口,开始对各行各业进行整顿。
  谷牧后来谈及这一场整顿时说:
  这段整顿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就是把“四人帮”搞乱了的思想,搞乱了的生产秩序,搞乱了的管理系统,把它恢复起来。没有明讲,实际上就是跟“四人帮”对着干。
  这种“对着干”,自然为江青等人不接受,于是双方继续较量。江青等人开始反“经验主义”,把矛头对着邓小平和支持他的“后台”周恩来,并且提出“经验主义是修正主义的助手”(《人民日报》1975年3月21日。)但是,他们的做法随即就被毛泽东叫停了。
  在毛泽东的主持下,5月27日和6月3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江青等人进行批评。随后,江青被迫向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写出了检讨。这是江青第一次写检讨。后来有人称邓小平是“捅马蜂窝”。
  但是,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终究是要否定“文化大革命”。
  当然,从总体事实而言,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也确实是对“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的否定。(余世诚著:《邓小平与毛泽东》,第297页。)
  这就不为毛泽东所允许的。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文化大革命”是“反修防修”的运动,是保证党和国家不变色的一场伟大的群众性运动,它是意义和推翻蒋介石在大陆统治是一样的。因此,毛泽东没有听信江青等人,当毛远新当了联络员后,他终于相信了邓小平是“”,认为邓小平“一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帐。”(余世诚著:《邓小平与毛泽东》,第297页。)
  也就是说:邓小平要翻案。邓榕说:
  在争取复出的过程中,邓小平的确曾经向毛泽东保证“永不翻案”。他的这一表态,绝对不是一个韬晦的权宜之计。永不翻案,表明了他那始终不变的对党的信念,表明了他那始终如一的对毛泽东本人的敬重。他看待问题,看待历史,看待个人功过,从来是从历史的角度,从辩证的角度,从客观实际的角度,从大局出发的角度。他绝对不会因为个人恩怨,算历史旧账,或翻历史的旧案。对于党,对于毛泽东本人,他不会“翻案’。即使在“文革”结束以后,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评价毛泽东的功过的时候,他也没有“翻案”。(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第339页。)
  毛泽东让毛远新找邓小平、汪东兴、陈锡联等人讲了自己对邓小平这段时间工作的意见。但是,邓小平却回答:“说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搞了修正主义路线,这话不好说。”(余世诚著:《邓小平与毛泽东》,第297页。)
  毛泽东还是希望邓小平回心转意,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一个“三七开”的评价。
  毛泽东……支持邓小平搞整顿,抓生产,却难以容忍邓小平否定由他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 命”。
  11月20日,毛泽东提出一个建议,要求邓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作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总的评价是“七分成绩,三分缺点”。
  邓小平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说,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合适,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
  邓小平拒绝了。邓榕说:
  毛泽东希望通过这个会议,在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这一问题上, 统一思想认识。会前,毛泽东提出,由邓小平主持,中央作出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按照毛泽东的说法,这个“决议”的基调应该是:对于“文革”,总的评价是“七分成绩,三分缺点”。毛泽东让邓小平主持作这个决议,一是让邓小平这样对“文革”有看法的人来作这个决议,可以堵住对“文革”持异议人的嘴,让人不敢再唱反调。二是,毛泽东再给邓小平一个机会,让邓小平改变观点。毛泽东对邓小平,真应该说是“仁至义尽”了。(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第426页。)
  毛泽东“仁至义尽”,邓小平却没有接受,邓榕认为问题是邓小平:
  但是,令毛泽东悲哀的恰恰却是,邓小平具有和毛泽东一样的性格,也是一个在原则问题上绝对不会让步的人。在毛泽东这样殷切的期望下,邓小平没有接受毛泽东的这个建议。……其实,最根本的,他不愿意违心地主持写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第426-427页。)
  于是,毛泽东只让他专管外事工作了。随后有发生清华大学刘冰等人两次向毛泽东告军宣队迟群、谢静宜状的事件,11月下旬,按照毛泽东的安排,党中央正是部署“反击右倾翻案风”。但是,毛泽东还对毛远新说:“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引导得好,可以不走到对抗方面去,如刘少奇、林彪那样。”
  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爆发。中央政治局定性为反革命事件,邓小平被指控为总后台。邓榕后来说:“父亲和我们全家人明白,最终决定民运的时刻就要来到了。我们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第475页。)。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毛泽东在决定撤销邓小平的职务的时候,却派汪东兴把邓小平秘密转移到东交民巷的院子,保护起来。
  汪东兴没有把邓小平转移到东交民巷的事情告诉任何人,一时之间,邓小平失踪了。
  随后,按照毛泽东的提议,党中央决定撤销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毛泽东在纸上写了:“同意,要保留党籍,以观后效。”随后,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美国记者约翰 罗德里克说:
  毛泽东曾在几十年里两次把邓小平打倒……邓小平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总的来说,我受到的对待相当不错。”(参考消息报社编译:《举世悼念敬爱的对小平同志》,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页。)
  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了,但是毛泽东再一次保留了邓小平的党籍。邓榕说:
  对于父亲来说,毛泽东在决定打倒他的同时再次保留了他的党籍,可能有些出乎他的预料。“文革”复出后,他的举动实在太大了,他的态度也太不妥协了。在“天安门事件”之 后,他本已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没想到,在最后的关头,毛泽东竟然保留了他的党籍。对毛泽东,父亲是太了解了。在 起用他——支持他——批判他——直到再次打倒他的这一个全过程中,无不体现着毛泽东百转回肠的一番苦心,和他那无可奈何的千般失望。
  邓榕说的无不是毛泽东此时的心态。
  随后,汪东兴又把卓琳送到了东交民巷与邓小平住在一起。不久,卓琳患眼疾,不得不住进了301医院。1976年6月10日,邓小平要求回到宽街的家中去,给汪东兴写了一份信并转毛泽东。毛泽东已经病重,在身体略微好转后口头批示:“可以同意。”(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第498页。)。
  随后,邓小平搬回了宽街的家。
  这成为毛泽东最后一次与邓小平的交往。又是为他解决“家务事”。
  9月9日,毛泽东因病去世。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