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茅盾生平简介 茅盾文学奖奖金多少?

茅盾生平简介 茅盾文学奖奖金多少?

浅草 2016-08-04
\

 
  茅盾(18966.7.4-1981.3.27),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曾化名方保宗,沈明甫,常用笔名还有佩韦、方壁、玄珠、郎损等。生于浙江桐乡。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生平简介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10月加入上海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曾参与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工作。
  1926年以左派国民党员的身份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编辑《政治周报》。1927年3月被召回上海,曾代理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一职,并任国民党上海交通局主任。年底调往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旋即改任《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宁汉合流后遭反动当局通缉,隐居上海闭门写作。1928年7月逃亡日本,1930年4月归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鲁迅一起发展革命文艺,团结广大作家,胜利反击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于鄂、湘、粤、桂、川等省和香港等地,曾主编《文艺阵地》杂志,广泛团结进步文化人士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3月应邀在新疆学院任教,兼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1940年5月抵达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作短期讲学。抗日战争胜利后投身于反对独裁、反对内战的斗争。
  1948年12月由香港进入东北解放区、转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建国后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长,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临终前还担任中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接编《小说月报》,革新内容、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进步文艺,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1928)、《追求》(1928)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遭遇挫折后的幻灭、动摇和追求,引起强烈反响。中篇小说《虹》(1930)的发表被认为作者自消沉走向奋发的转折。长篇小说《子夜》(1933)是他的重要的代表作,它全面而深入地描写了1930年的中国社会及民族资本家的历史命运,人物众多而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有强大的感染力,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成就。长篇小说《腐蚀》(1941)揭露了国民党特务统治的残暴,在读者中激起同仇敌忾之心。他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反映了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统治的压迫下贫困和破产,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写出了深广的社会内容。他的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描写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的战斗生活,歌颂了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韧不跋的精神。他早期的创作带有自然主义的影响,后来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的大师。他还致力于文艺理论的研究和阐发,《论无产阶级艺术》(1925)等文以及《夜读偶记》(1958、《鼓吹集》(1959)等书都是比较重要的著作,在读者中拥有相当大的影响。
  他开始从事文学活动时就注意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弱小民族的文学,这对我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新文学的成长提供了借鉴。他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成就卓著的杰出作家,对革命文艺的成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关键词: 茅盾 茅盾文学奖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