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曾两次请胡耀邦出山 胡耀邦为什么拒绝当主席?
山南慕北 2016-09-14

胡耀邦
华国锋曾两次请胡耀邦出山
1980年11月,中央政治局连开九次会议批评华国锋。胡耀邦在发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对大批受迫害的、有能力的老同志的解放、使用,我觉得国锋同志不积极,不热情,不公正。我当组织部长以后,国锋同志公开地同我讲哪一个人不能解放,这倒还没有。我总要讲一个公道话,从1978年以后,确实没有过。但是,我经常向他反映一些干部的情况,他总是说,哎呀,这个事我不熟悉,把材料弄清楚吧。多半是这种情况。”华国锋主政时期,胡耀邦是中组部部长,又曾经与华共事,对华比较了解,他的评论应该有分量。胡耀邦说得很清楚,华没有反对解放哪个老干部,只是“不积极,不热情”。“不积极,不热情”同有意“拖延和阻挠”当然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一些史料和口述,还反映出华的另一种状况。以胡耀邦本人为例。1976年“批邓”运动中,胡耀邦受到严厉批判,已经被边缘化,在家中赋闲。胡耀邦透露,1977年2月26日,华国锋、汪东兴曾找他谈话。谈什么,胡耀邦没有说。据胡耀邦女儿满妹的著述,华找胡耀邦谈的是请他出来工作的事情。满妹回忆,抓捕“四人帮”后,经叶剑英提议,华国锋亲自登门看望胡耀邦,请胡到中央党校工作。胡婉拒了,华登门无果。1977年2月26日,华再次邀胡到中南海商谈工作问题。这次是华国锋、汪东兴一起同胡耀邦谈的,华告诉胡:中央党校即将恢复,请胡去党校主持工作;胡仍不从。后来是叶剑英出面,胡才答应。
张爱萍的复出,同样是华国锋亲自召见谈话的。张爱萍“文革”前任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文革”发动之后不久,1967年即被逮捕入狱,1972年4月方出狱。1975年初期复出,任国防科委主任;1976年“批邓”运动中再次被打倒。据张爱萍之子张胜记述,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召见张爱萍,告诉他:中央专委现在由他来接。华和叶帅商量过了,相信张一定能把“两弹一星”抓上去。华还说,通过1975年,他就看出张爱萍来了。张胜还记述了华对张爱萍一番颇为坦诚的谈话。
胡耀邦、张爱萍都是“文革”初期的“走资派”,还在刚刚过去的“批邓”运动中被诬为邓小平的“黑干将”。华以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或登门,或约见,求贤若渴,一片诚心,不仅没有“阻挠和拖延”,甚至也看不出“不积极,不热情”。
胡耀邦为什么拒绝当主席
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主席。在这一人事变动之前,邓小平认为应由年轻一些的同志直接进入领导第一线,提议由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主席,而据胡耀邦女儿回忆,一开始胡耀邦拒绝了。
胡耀邦女儿李恒在《先后10次拒绝出任党中央主席》一文中称:我了解父亲,他热衷于思想理论宣传,渴望搞好经济建设,抑或也有过当教育家的梦想,他愿意做个好助手;但他从来没有“指点江山”的领袖欲望。
所以,邓小平的建议是父亲(胡耀邦)难以接受的,他本能地推辞了。在一次政治局常委会议中间休息时,父亲在勤政殿的走廊里企图最后说服别人支持他的意见。父亲说:“党的主席我不能当!这个职位很重要,还是小平同志当好。”
李恒称,这类话他(胡耀邦)在与邓小平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之间先后多次谈到过。父亲(胡耀邦)认为,党和国家正处在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非常需要有邓小平这样无论在资历、威望还是在才干上都非常卓越的老革命家掌舵,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因而对这一职务,父亲在会上会下坚辞不就,共达10次之多。
在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的第九次扩大会议上,父亲(胡耀邦)还是表示:“几位老同志提名我担任党的主席,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不是什么谦虚,确实不够格。我也不同意……小平同志曾经说,要当仁不让。当仁不让我是同意的,但是,当不行就不上,也是正确的。”
在当选中共中央主席时,父亲(胡耀邦)向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们谈了他的意见: “第一点,这几年谁的贡献大一些?粉碎‘四人帮'之后,政治局和常委的同志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贡献。但是,贡献大一些、多一些的,还是老一辈革命家。拿常委来说,是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4位同志。小平同志因为经验特别丰富,精力很充沛,加上长期斗争建立起来的巨大威望,他起的作用就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