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林黛玉与北静王是什么关系 北静王爱妾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与北静王是什么关系 北静王爱妾就是林黛玉?

山南慕北 2016-09-30
林黛玉贾宝玉

林黛玉贾宝玉
  林黛玉父母双亡后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只与贾宝玉一人交心,两人虽情投意合但难逃世俗命运,最终黛玉病死,宝玉出家。
  林黛玉与北静王是什么关系
  全书中,北静王明出暗出的次数不少,赏赐宝玉的东西也不少。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是全书中北静王的第一次出场,却在水溶提出要见宝玉后戛然而止,到第十五回开篇才重新浓墨重彩地描写二人初会情形,且看原文:
  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
  那水溶见宝玉的口角情形,与宝玉见琪官何其相似:水溶是夸赞“果然如宝似玉”,宝玉是笑称“果然名不虚传”;水溶是卸了腕上一串念珠,说:“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宝玉则说是“今儿初会,便怎么样呢?” 解下扇坠,说:“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而水溶的香串原来并不是自己之物,而是“前日圣上亲赐”的,这又和琪官的大红汗巾子,“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不谋而合。
  ——两段描写如此相似,难道是曹雪芹笔乏吗?
  脂砚将“茜香罗“与“红麝串”相提并论,而我则以为这条大红汗巾子的情形,同“鹡鸰香念珠”更加合拍。
  大红汗巾子从出现后,只在忠顺府长史官上门的时候照应了一次,写忠顺府长史官往贾府搜寻琪官下落,宝玉矢口否认,那长史官冷笑道:“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
  而赐鹡鸰香念珠出现后,也在第十六回黛玉回京后照应了一次:
  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
  又一次写宝玉将北静王赏赐之物转赠他人。
  然而与茜香罗不同的是,那汗巾子原不是北静王直接赏给宝玉的,而宝玉最终也并没有据为己有,两个人都只是转了一道手,最终的获益者是袭人,并成就了袭人与琪官的一段婚姻;如今这香珠串是北静王直接赠与宝玉的,宝玉想拿来送黛玉,却没送出去,反被黛玉讥斥道:“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这“臭男人”固然不是说宝玉,而是此前拥有此珠串的人,是谁呢?
  是将珠串赠给宝玉的北静王,还是将珠串赐给北王的当今圣上。换言之,黛玉骂的人,是皇上。
  宝玉送出手的“茜香罗”成就了袭人、琪官的婚姻,那么没送出手的“鹡鸰珠”呢?莫非会带来一段悲剧?皇上或者北静王,会与黛玉有着什么千曲百折的关系呢?难道,那就是致黛玉于死地的真正原因?
  “鹡鸰珠”是惟一一件明写的北静王赠与宝玉之物,至于暗出之物,除“茜香罗”外,还有一套雨具。
  这已经是第二次黛玉拒绝通过宝玉之手转赠的北静王的礼物了。
  而黛玉在拒绝了宝玉的蓑衣之后,却反过来送了宝玉一样东西,就是玻璃绣球灯——这难道意味着“彩云易散玻璃脆”?
  如今,我们再回头来说“红麝串”故事,说的是元妃端午赏节礼,宝玉和宝钗的一样,黛玉和三春低一等。仍是黛玉拒绝宝玉转赠的礼物。只不过,上次是北静王的礼,这次是元贵妃的赏,黛玉屡屡“抗旨”,还真够“不畏强权”的。
  北静王爱妾就是林黛玉
  黛玉葬父归来后,宝玉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转赠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遂掷而不取。妙就妙在这里!大家都知道,当日宝玉将蒋玉涵所赠汗巾系在袭人腰里,“袭人无法,只得系在腰里”。由此牵出日后一段姻缘。而黛玉却不肯接受北静王的东西。这两个转赠一正一反,一明一暗,一喜一悲,不正符合了雪芹“一喉两声,一手二牍”的写作风格吗?写袭人下嫁蒋玉涵正是为了暗示黛玉日后拒嫁北静王。黛玉因始料未及的变故被迫嫁人,不久宝玉无耐之下娶了宝钗。黛玉婚后不久因思念宝玉而死,宝玉得知悲痛以极才会出家。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