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粟裕的平反之路备受阻扰 粟裕难以被平反最大阻力是谁

粟裕的平反之路备受阻扰 粟裕难以被平反最大阻力是谁

彼岸花开 2016-11-14
粟裕

粟裕
  粟裕从一名普通的班长做起,成为领兵几十万的统帅。不仅作战英勇,而且有较高的指挥才能,身为十大将之首可以说名至实归。而1958年的错误平反之路却是坎坷不平,直到1984年去世都没有平反,不免让人感到不解。
  粟裕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遭到批评或批判的“罪名”主要有,一是一贯反领导,二是向党要权,三是争夺军队领导权,四是告洋状。按现在的说法都是不实之词的诬陷,却有其一定理由和根据。
  1979年10月9日,粟裕就写了申诉报告,要求对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的处分平反,时任副主席叶剑英批示:“华主席、小平、先念、陈云、克诚、耿飚、国清、杨勇同志:粟裕同志送来关于彭德怀同志利用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批判他的申诉报告一件,前不久肖克同志看我时,也曾提到有关那次会议反教条主义的事。我认为五八年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检查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那次会议的错误,我建议总政组织力量,认真地研究,向军委提出实事求是的报告,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妥善处理。当否,请酌。 叶剑英 10月16日”。
  然而包括当时主政军委的聂荣臻、徐向前都表示应当解决,却没有具体办理。
  1980年6月,粟裕在上海亲自找总书记胡耀邦和总理赵紫阳,回答是找机会在中央会议上议一下。总政党委讨论后的回答是“这件事涉及对军委扩大会议的评价问题,要等中央讨论后再定”。显然平反遇到了阻力。此后,平反的事有如石沉大海无人再提。
  1982年12月,粟裕的夫人楚青又给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陈歪丕显写信提出,陈丕显只是讲报告已转胡耀邦,并转杨尚昆处理。据尚昆说,耀邦同志在批转时写了“我对这个情况不大了解,请你处理这个问题。”
  1983年2月2日,军委杨尚昆副主席兼秘书长在他的住地接见了楚青。杨尚昆说:“粟裕同志1958年的事我了解,当时我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他的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得罪了两个半元帅,两个是彭和聂,半个是陈。”杨尚昆还提出:当时有意见的现在还有在的嘛!聂嘛。搞得不好那头又起来了。我为此事同聂老总谈过,问他怎样处理?他说:“我考虑考虑。”并提出“把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全部收回、销毁。粟裕知道后,非常高兴。
  1983年4月末,粟裕病情加重,杨尚昆至301医院看望他,平反的事仍没有着落。
  粟裕的病情日益加重,决定安装起搏器。在打开胸腔后发现起博器型号不对,只好重新缝合。第二天在推进手术室时,因手术室大门被锁,延迟了三个多小时才进入手术。虽然手术成功,因在外温度低,发高烧,发生暴发性肺炎,终于不治身亡。时间是1984年2月5日下午4时33分。粟裕直到去世,也没有解决当年平反的问题。
  由于没有平反,粟裕的家人提出不开追悼会,不进入八宝山革命公墓,得到了中央的同意。
  据说胡耀邦提出虽不开追悼会,宣传规格要高,可以高于廖(承志)公、谭(震林)老。要有一个不是悼词的悼词。杨尚昆则说“恕我大胆直言,我认为党对粟裕同志太不公正了!”
  然而在讣告中,粟裕1958年的问题只字未提,引起了家属的极大不满。
  直到粟裕去世六天后的2月11日,中共中央、中顾委和中央军委联名发布的粟裕同志逝世的讣告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2月15日,粟裕全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送行。中央没有发通知,大部分都是自愿前往。
  1986年大百科军事卷人物分册《粟裕》条目释文中,“肖克”条目中写有“1958年因所谓‘教条主义’受到错误批判而离职”,而“粟裕”条目中却没有写,楚青再次找杨尚昆,结果是连肖克这段话也被删除。
  直到1987年9月12日上午9点15分,军委常务会议决定,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粟裕》条目写上这样一句:“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评”。
  1993年11月17日,金冶、谭肇之、秦叔瑾、黄野松、黄亦凡五人给中央写报告,建议召开粟裕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或座谈会。此时已是江泽民任总书记,刘华清、张震军委副主席。
  1994年12月7日,中央办公厅曾庆红主任电话告,为粟裕同志平反的那篇文章,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已经批发了。
  据后来有人反映,江泽民在审批过程中还有人施加影响,企图阻挠。
  1994年12月25日,刘华清、张震两位中央军委副主席共同署名的《追忆粟裕同志》文章,经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签发,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发表了,被称作是“组织上以文章的形式为粟裕同志平反的文件”。
  粟裕一定有其自身的缺陷和失误。粟裕作为一位参谋官及战场指挥员,表面上功绩非凡,在一面倒的高调评价中,许多问题并没有挖掘透。他的成长道路与其它将领相比,应当说是一帆风顺或者说是破格使用。红军时期仅是省委组织部长,抗战时期也只是位师长,这个师长在当时仅相当于八路军的旅长。解放战争一跃升任野战军主官,引起其它将领的妒嫉可想而知。他与饶漱石的亲密关系,与陈毅的矛盾以及后来与彭德不、聂荣臻、邓小平等的矛盾,不会是空穴来风,一定有原因。
  粟裕平反最大的阻力不是政治上的,而是人事关系。之所以粟裕平反经受如此多的磨难,最大的阻力是邓小平和聂荣臻这两个仍在台上的“老人家”。
  粟裕最终能平反不是江泽民,而是曾与粟裕共同战斗过的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张震。没有张震的位高权重和对粟裕及三野的感情,也许粟裕至今的帽子还戴在头上。
  粟裕从派系上属于朱毛派,毛泽东偏爱林彪和粟裕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如此激烈的清洗,粟裕始终稳坐七、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与毛泽东的信任是分不开的。也许正因为此,他遭到反文革派的嫉恨,从而对他的平反设置障碍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有人非要生拉硬套把粟裕的被批说成是文革前的预演,是毛泽东掌握兵权的阴谋。与当年蒋介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军阀和地方割据势力同样,纯是瞎说。真要如此的话,他削的不应当是粟裕和刘伯承,而是掌握实际军权的彭德怀,也不会在粟裕下台后用彭德怀的嫡系黄克诚担任总参谋长。
  虽然说毛泽东一惯反对教条主义,对刘伯承和粟裕的批判也仅限于治军的教条,并没有打倒他们的意思。而且刘伯承和粟裕在文革期间一直在位。
  被毛泽东整倒的人文革后都平反了,唯独粟裕不平反。刘伯承直到1986年才平反,而且是在杨得志、张震等一些将领们的多次申诉下才得以完成,而阻力来自于邓小平。
  按照邓小平后来的辩解“当年我是反教条主义领导小组组长,那是毛主席指定的,我不好推辞。”然而,他在批判会上的尖刻发言却是抹不掉的事实。正像彭德怀后来托侄女彭刚给萧克道歉所说“让你父亲到怀仁堂做检查,我当时是不同意的,那是邓小平的意见。”
  邓小平不给粟裕平反还有一个原因是,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风头盖过了刘邓的第二野战军。众所周知,当年刘邓被蒋介石军队打的十几万人只剩下几万人,不得不扔掉装备跑到大别山躲了起来。而粟裕和林彪及彭德怀指挥的部队却在与蒋军浴血奋战,并取得优异成绩。淮海战役是也是三野打主力,这让邓小平心里不舒服。
  粟裕的悲剧人生反映了中国官场权力博弈的残酷,人性堕落的丑陋。
关键词: 粟裕 粟裕平反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