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毛泽东本想文革功过三七开 邓小平偏偏不干

毛泽东本想文革功过三七开 邓小平偏偏不干

浅草 2016-11-15
\

毛泽东邓小平
  毛泽东本想两年就结束文革,但是最后却驾驭不了,想要邓小平对功过三七开,邓小平却偏偏不干,纪登奎的回忆说明一切,下面就带你了解!
  邓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以后,根据毛泽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地提出了以“三项指示”为纲的口号。
  1975年7月4日,邓小平在中央读书班第四期学员的讲话中说:
  前一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有三条重要指示:第一,要学习理论,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团结;第三,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三条指示互相联系,是个整体,不能丢掉任何一条。这是我们这一时期工作的纲。毛泽东同志去年就讲过,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了,以安定为好。现在加一年,九年了,要团结起来,安定起来。我们有好多事要办。国际方面的斗争,事情很多。国内也有许多事情要做,特别是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这就是邓小平“以三项指示为纲”的由来!
  未料,这个提法遭到毛泽东的反对。毛泽东后来批评说:“小平提出‘三项指示为纲’,不和政治局研究,在国务院也不商量,也不报告我,就那么讲,他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还是‘白猫、黑猫’啊!”
  其实,“三项指示为纲”,何罪之有?“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又错在哪里呢?
  有人说,毛泽东在1975年实际上是实行了一种“双轨制”:一方面让江青等人“抓革命”,保卫“文化大革命”中“七个指头”的成果;另一方面让邓小平等人“促生产”,解决“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三个指头”的问题,这就叫做“左派抓革命,右派促生产”。
  此话不无道理。
  这时,毛泽东已82岁高龄,虽然头脑还清醒,但身体状况已很不好。他晚年的思想、心态,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要肯定“文化大革命”。因为“文化大革命”是他老人家亲自领导和发动的,他又坚持认为“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然而,“文化大革命”进行八九年来的结果,却是生产下降,经济萧条,政局混乱,人民不满,这又是他不愿看到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正因为如此,他才发出了“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呼吁。而当邓小平狠抓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促进安定团结、大刀阔斧地进行治理整顿,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时候,他又担心邓小平否定“文化大革命”,翻“文化大革命”的案。
  晚年毛泽东就是这样一种矛盾心态。
  所以,当毛远新在他耳边“吹风”说邓小平“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提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说“三项批示为纲,其实只剩下一项指标,即生产上去了”时,他就信了,很敏感地信了!
  于是,11月20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讨论“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对邓小平作了错误的批评。
  尽管如此,毛泽东还是企望邓小平能回心转意,在“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上能和他保持一致,统一认识。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总的评价是“三七开”,即“七分成绩”“三分错误”。他提出让邓小平按照这个基调,主持政治局会议作一个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议。这样既可以维护毛泽东的初衷,又可以堵住江青等人的嘴。在毛泽东看来,这正是他和邓小平继续保持合作的政治基础。
  可是,在这个原则问题上,邓小平不肯让步。他婉言拒绝了毛泽东的意向,说:
  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合适。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好一个“不知有汉,何论魏晋”!邓小平真是一个“钢铁公司”,即使在伟大领袖毛泽东面前,也梗直如故,刚正不阿!
  据新版《毛泽东传》记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纪登奎在后来回忆此事时说:
  毛主席本想“文革”两年就结束了,没想到驾驭不了啦,已经九年了。要安定团结,但要给“文革”做个结论,没有结论收不住。林彪事件后,已经证明“文革”在理论上、实践上失败,毛主席的头脑中是打问号的。小平执政,一系列措施触及“文化大革命”。刘冰写信的事发生以后,毛主席的意思,你要写个决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议。他还定了口径:三七开。小平婉言谢绝了,说我是桃花源中人,不了解。(《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江西人民出版社)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