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杨昌济与毛泽东的故事:给毛泽东的作文105分!

杨昌济与毛泽东的故事:给毛泽东的作文105分!

山南慕北 2017-01-04
杨昌济

杨昌济
  杨昌济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回湘任教后成为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的老师,在他的推动下,毛泽东与他的女儿杨开慧恋爱结婚。
  杨昌济与毛泽东的故事
  1917年,23岁的毛泽东写了一篇长达4000余字的作文,名为《心之力》,这篇作文震动了全校,他的老师杨昌济,先是为这篇文章判了100分,后来又加上了5分,以体现对这篇文章无以复加的赞许。《心之力》一文在当时就被广为朗读传抄,并流传至今,且至今读来意味无穷,依然令人振奋。
  在《心之力》中,毛泽东提出的最特立独行的观点就是:必须创立“新学”,以代替传统的“旧学”以及当时流行中国的“西学”。
  珍惜人才的杨昌济,为毛泽东在北京大学介绍了一份图书助理员的工作。不过,在北京大学的红楼里,毛泽东的心境并没有因为这份工作变得亮堂起来。在这里,毛泽东不再是三湘才子,而只是一个整理书刊、登记阅览者姓名的小职员,他曾试图与前来图书馆阅览的一些新文化运动的头面人物聊聊,可这些人根本不理他这个茬儿。一次,毛泽东在北大听一个讲座,他向站在讲台上的胡适提了一个问题。当胡适知道提问题的是一个没有注册的旁听生时,竟拒绝回答。
  “北方是官僚传统的沃土,同时是达官贵人的世界。在权贵眼中,满头大汗的苦力是不会有脑子的,他们根本不能理解一个曾在韶山种过田的人的想法。”在1918年至1919年间,毛泽东活动范围狭小,像一艘帆上打满补丁的小船,只能在浅滩附近摇晃打转,无法靠近时代翻腾起的焦躁浪潮。
  在北京,能够坐下来听毛泽东说话,而且能听懂他一脑子的卓思悬想的,恐怕只有杨昌济一个人了。豆腐池胡同没有对这个乡下来的年轻人,板起冰冷的脸孔,“板仓杨寓”不仅是毛泽东的藏身之所,更是他精神上的栖息之地,北京是地狱,也是天堂。在毛泽东一生中,除了马克思之外,对他影响最大的导师就是杨昌济。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在北京豆腐池胡同家中病逝,年仅49岁。去世后归葬于湖南长沙县板仓冲。
  临终前,杨昌济写信给留日时的好友章士钊,向其推荐毛泽东与蔡和森:“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重二子。”
  杨昌济没有看错毛泽东、蔡和森,毛泽东与蔡和森也没有辜负杨昌济。蔡和森成为建党初期的领袖,毛泽东则成为改天换地的伟大人物。
关键词: 杨昌济 毛泽东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