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容庚】容庚简介_容庚奖

容庚

人物简介   容庚(1894.9.5—1983.3.6),因古代“容”“颂”相通而取斋名为“颂斋”。广东省东莞县人。容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学家和考古学家,在篆刻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甚丰,曾出版专著30余种,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尤为海内外学术界推崇,成为一代宗师。1922年,经罗振玉介绍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
  
主要成就
  他的成名作为《金文编》 《商周彝器通考》
  《金文编》(贻安堂,1925年;香港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修订本;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增订本)。
  《金文编》这是继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1935年,又集秦汉金文而撰成《金文续编》。
  1959年出版的增订本《金文编》,据历代出土的青铜器三千多件的铭文,共收字18000多。商周秦汉铜器铭文中已识与未识者,从中可尽览无遗。这是一部相当完备的金文字典。
  《商周彝器通考》(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1941年)是他的另外一部重要著作。
  这是一部关于商周青铜器的综合性专著。分上下两编。上编是通论,
  详述青铜器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分15章。
  下编是分论,将青铜器按用途分为4大类。全书共30多万字,附图500幅,征引详博,考据详备审核,堪称材料宏富、图文并茂。
  这是一部对青铜器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并加以科学分类的著作,是研究青铜器的重要参考书。在这方面他还著有《殷周青铜器通论》(合作,科学出版社,1958年)。
  他精于鉴定青铜器,经多年积累,他编印了不少青铜器图录,如《宝蕴楼彝器图录》(1929年)、《秦汉金文录》(1931年)、《颂斋吉金图录》(1934年)、《武英殿彝器图录》(1934年)、《海外吉金图录》(1935年)、《善斋彝器图录》(1936年)、《秦公钟簋之年代》(1937年)、《兰亭集刊十种》(1939年)等。
  其中《武英殿彝器图录》开创了印铜器花纹的先例,为花纹形式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善斋彝器图录》所编的是刘体智收藏的青铜器。《海外吉金图录》所编为日本所藏铜器。这为国内学者提供了流失海外的铜器资料,很有意义。
  在书画碑帖研究方面,他著有《伏庐书画录》(1936年)、《汉梁武祠画像录》(1936年)等多部著作。 为中国文学史上添了光辉的一笔。
  
容庚奖
  岭南之地,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而在近代文化发展中,容庚作为岭南本土成长起来的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其以严谨、科学的治学精神,在古文字学、书法创作与理论、收藏鉴定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了弘扬容庚的治学精神,立足岭南书坛,面向全国,兼容并包,推动广东书坛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同时挖掘、推出更多全国书法人才,为我国传统书法文化的继承、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广东书法院联合主办首届“容庚奖”全国书法大展,
  
人物评价
  鲁迅曾有一篇轶文,“文革”中在广州被发现。他为了讽刺与自己素来不和的顾颉刚,说中山大学已经聘了一个口吃的顾颉刚,又打算聘请同样口吃的容庚,难道中大喜欢口吃?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宪通当年长期担任容庚的助教,被视为容先生的“大弟子”。他告诉记者,容先生确实有一点儿口吃,不过并不严重。
  在曾宪通的记忆里,容先生话不多,不属于滔滔不绝善言辞那种学者。他上课,总是用白布巾裹着几部线装书,在讲桌上打开,转身在黑板上写一个古字,站在一旁,问台下这是什么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经据典加以评析。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