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石声汉】石声汉简介_石声汉成就

石声汉

人物简介   石声汉(1907年11月19日-1971年6月28日),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和植物生理学专家。曾长期从事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是最早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哺乳类动物的学者之一。1955年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先后撰写了《齐民要术今释》、《四民月令校注》、《农政全书校注》等15种专著,是中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
  
个人简介
  石声汉,1924年入武昌高等师范生物系,1928年于中山大学结业。193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求学,获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原西北农学院、同济大学理学院、武汉大学教授。1951年后任原西北农学院教授、古农学研究室主任。曾长期从事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是最早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哺乳类动物的学者之一。1955年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先后撰写了《齐民要术今释》、《四民月令校注》、《农政全书校注》等15种专著,是中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
  石声汉,湖南湘潭人,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一个小职员家庭。7岁人长沙楚怡小学读书,1920年插班考人长沙明德中学。1925年,当“五卅”爱国反帝运动的浪潮波及武汉时,他出于爱国热情,在汉口英租界散发传单时被捕。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石声汉被武昌高师开除学籍。
  1927年11月,他经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辛树帜的介绍,前往中山大学任助理员,同时补修在武昌高师生物系未完的课程。1928年,他参加了由辛树帜主持的广西大瑶山物采集队工作。在采集队,他除参加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外,还进行广西大瑶山哺乳类和爬虫类动物的研究。他还亲自到瑶民家庭,学习瑶语,记录瑶歌及民俗,并以日记形式出版了《瑶山采集记》一书。这本书翔实地记载了采集队的研究工作和生活,生动地反映了瑶山地区的自然风貌,瑶族的民情民俗。《采集记》文辞精美、朴实,受到当时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的推崇。以后又发表了中国哺乳类学及大瑶山爬虫类(主要记载蛇类)论文多篇。他是中国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哺乳类动物最早的科学工作者之一。
  1933年11月,石声汉考取了第一届中央庚款留英公费生,入伦敦大学理学院植物生理研究班学习。在英国的3年里,他在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布莱克曼(F.F.Blackman)的指导下,主要学习与研究植物生理学,其间曾到英罗森士达农事试验场作实验工作。他在英植物年报发表有《缺钾与其它金属离子对于大麦生长及含水量影响之间的关系》、《植物营养的生理研究——钾及其它营养元素与大麦叶片含水量的关系》(与Richards.F.G合作)等论文。1936年4月,获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哲学博士及理工学院的学侣荣誉证书。他还在伦敦天产博物馆图书馆,翻译了英文版的《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一书。当这本译著重版时,石声汉针对原著中所谓“中医术全属妄言”及“在中国青囊术中,含绝对有毒物外,盖无不入药者。中国歧黄家处方之际,辄用及极不可耐之药物”等不尊重事实的片面之词,在序言中愤然予以驳斥,并指出:“这是对中国中医药的无知和曲解。”
  
人物成就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积累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发出“整理研究祖国医学农学遗产,把它发扬光大起来,为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服务”的号召,祖国农业科学遗产的整理和研究出现了新的局面。
  建国之初,西北农学院成立了农史小组。当时,夏纬英、石声汉、鄷裕恒等都是农史小组的成员。他们注释《吕氏春秋》、《管子》中有关农业的内容,还进行《齐民要术》注释的准备。从此开始,石声汉在教学中又与古农史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把主要精力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1955年4月,农业部召开了“整理农业遗产座谈会”。西北农学院辛树帜和石声汉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积极研究整理出版中国重要古农书,为开展农业史的研究作准备,并将校注《齐民要术》的任务交给万国鼎和石声汉共同完成。会后,西北农学院党委决定将学校原农史小组扩大,成立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由辛树帜院长亲自主持,石声汉任研究室主任。
  石声汉早在20多年前就看到德国人瓦格勒(译音)所著《中国农书》,后来又了解到国外已翻译出版了中国古代农书,并有“中国人对此不重视,深表遗憾”的评论。石声汉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现在,那种由外国人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学遗产的局面终于要改变过来,他为此感到自豪,并决心致力于祖国古代农业科学遗产的整理,为国争光。
  《齐民要术》为北魏(公元386—534年)贾思勰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农书,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农业科学专著之一。它把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知识,第一次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极其重要的一部农书。但是,这部农书长期以来经过传抄转刻,混进了许多脱衍讹错的字词,后世视它为一部难读的书。明末杨慎(升庵)在《丹铅总录》中介绍这部书时说:“其所引古书奇字……或不得其音,或不得其义,文士犹嗫之,况民间其可用乎!”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它也有“文词古奥”的评语。
  面对这样一部“古奥”难读、内容浩繁的农书,石声汉深知欲从传统的农业科学遗产中挖掘有用的东西,首先要把这部农书整理好、校注好。在动手之前,他从清乾隆嘉庆(18世纪至19世纪)年间的校勘学家、考据学家,如戴震、王念孙、阮元等人校读古书的方法中体会到,校勘工作要尊重原书,注释工作要严谨负责,遇有对原书怀疑的地方,只能详为注释,不能主观臆改。这些都成为石声汉在整理研究祖国古代农业科学遗产中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齐民要术》校注工作开始后,为搜集尽多的校勘用善本,石声汉了解到日本金泽文库(皇家图书馆)藏有一部北宋年间的手抄本比较完整。他就给日本友人西山武一去信请求帮助。西山武一从他自己仅存的两部影印本中抽出一部寄赠给石声汉。
  经过多年对《齐民要术》的探索和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石声汉开始了《齐民要术》的校注。他将现代生物和现代农业知识与对古汉语、历史、文学、语言、音韵学等方面的造诣相结合,向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农学典籍进攻。他非常重视资料的整理工作,对重要的农书进行加工,包括校勘(伪、脱、倒、衍、错)、标点(包括断句和分段落)、注释、语释等。经过整理,进一步分析其内容,把其中所根据的原材料或所引古书的原文,一一核对,去伪存真。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从而确定它们的史料价值和科学意义。他以严谨的态度,负责的精神,惊人的毅力,用9个多月的时间,将全部10卷《齐民要术》初步校注完毕,还对前6卷作了校释。
  石声汉在古农书整理中还提出“要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他在整理之后,还对这部内容浩繁、丰富多彩的古代农业科学专著进行科学分析。他指出,从这部农书可以看出,早在1400多年以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已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农作学的科学基础,既有经验总结,又有理论说明。有关轮作休闲恢复提高地力,间作套种的多种形式的记载中,关于绿肥作物的栽培和轮作套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作过科学总结的。这部书中初步揭示出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生物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即“习以性成”等理论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出选种杂交对培育良种的作用,低温处理可以改变作物本性规律,沿用至今,不断在农业科学技术上取得惊人成就,且比欧洲早数百年到一千年。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他又写出了中文及英文的《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这本书向国内外广泛介绍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成就。
  在《齐民要术》的整理与研究中,石声汉还十分重视辑佚,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齐民要术》“采拮经传”,以引经据典为材料来源,内容极其丰富。中国西汉以来的许多重要农书都先后失传了。但依靠《齐民要术》的引用,才得以保存了一些零星片断。石声汉在校释《齐民要术》的过程中,将书中所引用的《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两书的材料分别辑录,写成了《汜胜之书今释》和《四民月令校注》两书。使这两部佚亡已久,年代更为古远的农书,又可重见梗概。
  1957年12月,石声汉校注完成的《齐民要术今释》第一册正式出版。他把这本书寄赠给日本朋友西山武一。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位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和中国农业科学史专家正在与另一位日本汉学家合作校勘《齐民要术》,并拟以日译本出版。西山武一等收到赠书后,对石声汉极表称赞,并指出“今释校注严谨,不但是‘贾学’(即对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的研究)之幸,且有助于日中文化交流”。同时还特别说明,他们校勘《齐民要术》的工作暂时停止,等待石声汉的今释本出版后,将参考进行修订,再行出版。1958年5月,《齐民要术今释》第三分册出版后,西山武一等才完成了他们的校注翻译。
  1958年6月,《齐民要术今释》四册全部出版。当时,这部历时三年,以现代科学观点和方法整理出版的约百万字的中国第一部古代农书专著同它的作者石声汉的名字一起,已蜚声中外。英国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得到石声汉寄赠的《齐民要术今释》等书后,专程来西北农学院会见石声汉。1960年,原联邦德国波沃鲁尔区东方研究所的海尔茨博士来信,对《齐民要术》的研究进行讨论。
  《齐民要术今释》的完成受到了国内外的赞誉,但是石声汉对所作的工作并不感到满足。他说:“我从事这项工作,时间还短,由于体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校勘、注释的工作有的还嫌粗糙,距我20多年前所想望的标准,都差得很远。”他准备继续努力,为古农书整理做出更多贡献。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