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殷海光】殷海光与徐复观_殷海光的妻子儿女

殷海光

人物简介   殷海光原名殷福生,出生于湖北黄冈,是我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他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金岳霖先生,曾任教金陵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著有《思想与方法》《论认知的独立》等作品,被誉为台湾自由主义开山人物,是一位富有批判精神的自由主义者。1949年,殷海光去了台湾,于1969年病逝在那里。

人物生平
  沉浮人生
殷海光
殷海光
  殷海光原名殷福生,1919年12月5日出生在黄冈回龙山镇(今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殷家楼村。
  7岁随父母搬到本县上巴河镇居住。
  13岁那年,他由其伯父、辛亥革命志士殷子衡带到武昌,入武昌中学念书。
  16岁那年,他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7岁念高中二年级时,就在正中书局出版了一部长达40万字的译著《逻辑基本》。
  1938年秋,在著名哲学家金岳霖的帮助下,殷海光考入西南联大哲学系,4年之后,又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专攻西方哲学。
  1944年,他投身抗战,去印度学习军用汽车驾驶技术。
  1945年,转业到重庆独立出版社任编辑。
  1946年秋,他被同乡陶希圣拉入国民党阵营,先后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日报》任职,走了一段弯路。
  1948年11月4日,他在《中央日报》上发表《赶快收拾人心》的社论,猛烈抨击豪门贵族和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受到蒋介石的怒斥,并险些丢职。
  1949年3月,殷海光随《中央日报》到台湾,仍任该报主笔,代总主笔,同时兼任《民族报》总主笔。同年5月12日,殷海光又因在《中央日报》上发表社论《设防的基础在人心》,说跟随蒋介石逃台的军政人员为“政治垃圾”,又一次触怒了蒋介石,受到国民党的围攻、批判,并被迫离开《中央日报》,去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自此,殷海光脱离国民党阵营,并转变成自由主义者。
  1949年11月,他与胡适、雷震等人在台北创办影响巨大的综合性半月刊《自由中国》,任编委兼主笔。这个杂志的发行人虽为胡适、雷震,因胡适不在台湾,雷震以负责行政事务为主,真正的灵魂人物却是殷海光。他用言论、思想给《自由中国》杂志导航,使该杂志发行量扶摇直上,热销海内外。
  抵达台湾
  到台湾后,殷海光极其关注政治和人民大众。他认为,一个学者如不关心民族的前途,不关心人民疾苦,即使受过最好的教育,也不够格称知识分子。一个有血性的读书人,应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应有正义感,应敢说真话。
  他看到蒋氏父子逃台后,仍用在大陆上的一套办法统治台湾人民,并滥杀无辜,大搞白色恐怖,心中无比愤恨。他以学者的身份,举起民主、科学的两面大旗,与台湾当局进行对抗。他以《自由中国》和香港《祖国》周刊为阵地,奋力揭露台湾的黑暗政治,抨击蒋氏父子的恐怖统治和种种不法行为。
  从1949年底起,蒋介石一天到晚叫喊要“反攻大陆”,说“反攻”在某年某月一定能够实现,并将“反攻大陆”定为当局的“基本国策”。当时,整个台湾没有人怀疑,更不用说去碰蒋介石的这一“基本国策”。殷海光研究了蒋介石历次叫喊的“反攻大陆”口号后,感到十分荒谬、可笑,并斗胆在《自由中国》上撰写了《反攻大陆问题》的社论,将蒋介石欺骗台湾人民的这一假把戏予以彻底拆穿,并预言台湾终将与大陆和平统一。又如,蒋介石1960年第二次“任期”届满,为了将来传位于子,他用尽各种卑鄙手段谋求“三连任”。殷海光对此十分愤慨,连连在报刊上撰文反对,揭露蒋氏父子在“三连任”上干的种种行为。
  另一方面,殷海光看到台岛知识分子大多处于麻木的“冬眠”状态,便利用开座谈会、写文章、出书等形式,积极引介哈耶克、卡尔巴柏等哲学新思潮,大力宣传罗素哲学和“五四”精神,对广大知识青年及人民大众进行思想启蒙,鼓动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勇敢地起来与专制、独裁的统治作斗争。因而,他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人民,特别是青年们最崇拜的精神领袖、抗暴旗手、民主斗士、启蒙大师。
  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并着力从中寻找自由民主的精神传统,并与论敌新儒学大师徐复观握手言和,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文化论战。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大精神事件。
 
殷海光妻子后人
殷海光与家人
殷海光与家人
  殷海光的妻子名叫夏君璐,出生1928年,比殷海光小九岁。夏君璐出身名门,父亲夏声追随孙中山,参与辛亥革命。1945年,两人一见钟情,随后分隔两地。1949年6月3日,夏君璐抵台,与殷海光重逢。1953年10月25日两人结婚。
  殷海光除了还有几位远房侄孙们外,什么亲人也没有了。他在上巴河的老家,仍有3间旧瓦房,但产权早已收归公有,由公家出租给当地居民住着。
 
殷海光和徐复观
殷海光
殷海光
  他们两人的价值观可谓南辕北辙,分属两个不同的思想阵营,一个是服膺于新儒家的传统,一个遵循于五四的路径。徐复观是激烈地爱传统,而殷海光恰恰是激烈地反传统。他们又都是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的人,所以两人要么彼此一想起对方,就涌起一股厌恶的情绪,要么便是彼此大谈大笑,谈笑得肆意猖狂。
  殷海光与徐复观两人正式的决裂,是由于殷海光在《自由中国》写了一篇攻击牟宗三、唐君毅的文章。这篇文辞激烈的文章痛骂新儒家,让徐复观看后十分生气。徐复观也就在《民主评论》上狠狠地回敬了一篇。徐的文风辛辣尖刻,整个文字里有股咄咄逼人的气势,所以他也对殷海光说了一些过头的话。
  殷海光从此与徐复观来往渐少,但他对徐过去的感情还是在的,他常常向别人说:“台湾有两个人死不得,一个是张佛泉,一个是徐复观。”他在看到徐复观的《文化与政治》、《为生民立命》这类短文章时,曾特别鼓励学生阅读,并要学生来看徐复观。
  由于胡适说了“东方文化没有灵性”的话,引发了1960年代末台湾文化思想界著名的中西文化论战。殷海光对胡适并没多少敬意,当徐复观与《文星》的李敖骂战时,根本没想到把战火烧到他身上。
  后来因胡适意外去世,徐复观想把战火熄掉,但李敖却不肯善罢甘休。因为《文星》作者很多是殷海光的学生,大家怀疑背后总指挥是殷海光,战火由此直接烧到殷海光身上。徐复观由于性格激烈,在论战中一马当先,所以殷以为徐是有意攻击他。两人身处不同的阵营而身不由己,由此结下恩怨,相互成为论敌。
  殷海光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并着力从中寻找自由民主的精神传统,并与论敌新儒学大师徐复观握手言和,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文化论战。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大精神事件。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