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具的功能与分类
浅草 2016-06-14

面具
中国面具文化大约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中国面具也因此成为世界面具历史上发展时间最长、品类最丰富的典范之一。有关中国的面具的许多资料,或载于古代典籍之中,或刻于高山峭壁之上,或现于傩仪、戏剧之内。
根据面具的具体功能,我国的面具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分别为跳神面具、生命礼仪面具、镇宅面具、节日祭祀面具和戏剧面具。每种面具所应用的范围有别,其作用也各异。其中跳神面具主要出现在以禳灾祈福为目的的宗教活动中。在活动中,神职人员佩戴面具,并借助一些法器,驱邪纳吉,以祈求人寿年丰。跳神面具主要有内蒙古、新疆,以及东北三省等地信仰萨满教民族的萨满面具,广东、广西的少数民族师公面具,以及贵州、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傩堂、端公面具等。生命礼仪面具主要应用于人的生命历程的各个礼仪中,包括诞生礼、命名礼、成年礼、婚礼及丧礼等仪式。镇宅面具是指经过一定的宗教仪式后,将特定的器物放在村寨院落,以达到驱灾辟邪的目的的面具。节日祭祀面具主要在岁时祭祀、年节赛会时出现。经过长期的演变,现在所见的节日祭祀面具,其功能由娱神到神人同乐,直至发展到娱人的阶段。戏剧面具大致分为傩戏面具与藏戏面具两大系列。这种面具最具本原文化的质朴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