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民俗文化 > 彝家猎神节习俗

彝家猎神节习俗

村里人 2016-07-07
 彝家猎神节习俗
 
彝家猎神节
  古代彝族先民以狩猎为生,人们都靠狩猎维持生活,他们的衣着取自兽皮,食物来源于兽肉,给狩猎活动赋予了丰富的原始宗教色彩。人们认为狩猎时有猎神保佑,就能获得更多的猎物,因此崇拜猎神,常常用祭献猎神、占卜求卦的方式来祈求狩猎丰收。因而在每次出猎之前必须祭献猎神。
  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三,彝家猎神节在九乡地区举行,节日期间,彝族人还举办各种民间活动,如跳大三弦、月琴舞、霸王鞭,还有对唱情歌、斗牛等比赛活动。
  彝家猎神节的来历
  传说从前,在野兽和家畜还未分开的时候,有两个异母同父的兄弟,哥哥的亲娘早已去世,后来父亲又讨了个后娘,生了个弟弟。不久,父亲也死了。兄弟俩慢慢长大了,他俩虽是异母生的,但相亲相爱,非常要好。后娘却因为哥哥不是亲生儿子,待他很刻薄,动不动就打他骂他,还经常叫他去做大人的活路。憨厚的弟弟见了,心里不忍,便悄悄地去帮忙。
  一天,兄弟俩赶着家中所养的各种动物,带上干粮,离开家到远远的高山林里去放牧。他俩吃住在山里。白天,把动物赶到草肥水绿的地方,晚上,又把动物赶回到栅栏里。兄弟俩每天早出晚归,歌儿在山林中飘荡,动物在他俩身边欢跳,快乐的日子终日伴随着俩兄弟。家中带来的干粮吃完了,哥哥留在山里放牧,弟弟回家去取干粮,弟弟到了家里,向母亲索取粮食。他母亲从木柜里拿出早装好的两麻袋,唠唠叨叨地说:"我儿记好,这袋干粮是你自己的,另外一袋是你哥哥的。今后,你俩不可合伙吃了,要各吃各的。"憨厚的弟弟想赶紧回山,便"嗯嗯"答应着,背起干粮就走。
  他爬坡翻山,回到山林中的木桩房里,见哥哥放牧还未归来,自语道:"哥哥自个放那么多动物,早累坏了吧,我得给他做顿好饭。"他便去烧火做饭。谁想,打开麻袋口,他母亲拿给自己的麻袋里装着雪白的大米和细面,给哥哥的麻袋里却尽是麦麸和米糠。弟弟一下傻了眼,心头对母亲很生气。他为了不让哥哥晓得此事,便把那袋麸糠藏在桩房附近的一个树洞里。就这样,弟弟便把自己的那袋米面分给哥哥吃。
  后娘见弟弟没有把所有的动物赶回来,气得那双三角眼险些暴出眼眶,那张瘦猴脸拉得有马脸长。有一天,她上高山去追赶留在哥哥那里的动物,哪想,走到半山腰一个山险路陡的地方,双脚一滑,滚下岩去,摔死了。
  哥哥在山上掌管着各种野物,他天天以肉作餐,日子过得自在安逸。后来他在山上修炼苦行,成了猎神。这年,弟弟想要只野物,便带上家中的一个猪头和一只鸡来到高山上,他到处寻找,不见哥哥的影儿,便拿出家中带来的猪头和鸡祭祀猎神哥哥,求他赐给野物。结果,他获得了许多野兽。
  从这以后,猎人每年便拿猪头和鸡焚香祭猎神,祈求赐给野物。获得猎物时,拿野物的血和肚杂再祭,表示对猎神的谢意,希望以后多赐。天长地久,便成古老的习俗。
  彝家猎神节内容
  彝家人祭猎神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是祭家猎神;第二种是祭山猎神。第一种祭法是以打猎为生的主人家,在自己家的正房楼上供一幅猎神像,上面画上身披虎皮的猎神爷爷,旁边有七十二位猎兵将、三十六条花猎狗、还有窜山小哥、阿翠小姐等的画像,并在神坛前供有一把弓弩。祭拜时,杀一只公鸡,取红冠子血为猎神“点光”。人们认为用这种祭祀方法,猎神才会大显神威。平时每逢初一或十五都要给猎神敬香,在每次上山打猎之前,都要首先祭拜猎神,念咒祷告,并向东南西北四方占卜讨卦,看卦相,哪方有利,就往哪方狩猎。
  第二种是祭山猎神。擅长打猎的众乡亲相约成群来到山上,选一颗松树为“猎神树”。在树下架设祭坛,撒上青松毛,插上三叉头松树枝,削去一面树皮,作为 “猎神牌位”,然后采来一株嫩松尖,破成两瓣作为占卜的卦牌。祭祀占卦时,先杀鸡敬献,毕摩口里念着咒
  语,手里拿着占卦求吉卦。毕摩念道:“猎神爷爷在上,今夭是黄道日子,阿郎小哥今夭上山打猎,去路不明,请猎神爷爷给予指点,奉请七十二位猎兵将,三十六条花猎狗,窜山小哥,阿翠小姐速速出山,助我打猎阿哥围猎丰收”。祭毕,依照卦相所示往吉方出猎。
  彝族打猎有个规矩,只要枪响箭发,猎物倒地,猎人必须马上从猎物身上拨下一撮带有血腥的兽毛粘在弓弩或枪上,示意首先敬奉猎神。要是猎人在射击时,箭发不中,枪发不响,那人们就会认为猎具上污秽和邪气太重,猎人就会马上脱下一只鞋挂在弓弩或枪托上,因
  为彝家人认为猎人穿的草鞋是除秽避邪之物,把草鞋挂在猎具上,猎人就会弹无虚发。彝族人打猎捕到猎物,不分大人小孩或路人巧遇,一律是见者有份,公平分享,此习俗为打猎活动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现在,彝族打猎为生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但每年的猎神祭祀节这一天,众乡亲还会带上各种猎具,到指定地点进行猎捕射击的比赛活动。
关键词: 彝家 习俗 猎神节

日期选择